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3)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 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 ②缓解 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 塑造着地表形态 。
特别提醒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 重力能。 (2)外流区域既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 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 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此外,对地下径流、降水、蒸 发环节也有影响。
辨一辨 (2009·广东文基改造)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 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该时期河流水量 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高山冰川融水。
解析 结合我国的气候特点,冬季气温低且降水少,该时期 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地下水。 答案 错误。
考点规律整合
考点一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在我国的分布 河流因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 型和特点也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上部代表上空,下部表示陆地。箭 头①方向朝下,表示降水,箭头②为水平方向,是地表径流, 箭头③表示地表水体的蒸发,④表示跨流域调水。第(2)题,排 水时不仅要防止当地(即排出区)的水污染问题,还要防止污染 排入区。
循环,使陆地水体不断 大,占水循环 小,只对陆地 作用
得到补充和更新 的 90%左右 水体进行更新
真题 2 (2009·广东地理)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 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 1 讲 自然界的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三态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液态水 ,数量最大
固态水
(2)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 和大气水,其中最主要的
是 海洋水 。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A蒸发,B 降水 ,C水汽输送,D 降水 ,E 地表径流 , F 植物蒸腾 ,G 地下径流 ,H 下渗 ,I 蒸发 。 (2)水循环类型:A―→C―→D―→E 属于海陆间循环,D、 F、I 属于陆地内循环,A、B 属于 海上内 循环。
河流补 径流变 径流量的季节 主要影 给水源 化规律 变化示意图 响因素
我国典 型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区,全年汛 期;地中海气 候区,冬季汛 降 期,夏季枯水 水 期;季风气候 区,夏秋汛 期,冬春枯水
期
降水 量的 季节 变化
普遍, 尤以东 部季风 区最典
型
季节 春季积 性积 雪融化 雪融 常形成
5.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质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 , 可用的水资源 减少 。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合修理筑开水发库和,提调取节水地资下源水的时间分布
①开源措施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 空间分布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节流措施加改强进宣农传业教灌育溉,技提术高 公民节水意识 提高工业用水的 重复利用率
主要是 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的分布
衡量 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特点
具有明显的 地区差异
大
洲
表
图中的 A 亚 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
现
其次是 E南美 洲,而 F大洋洲最少
多年平均径流量前 6 位的国家:巴西、
国 俄罗斯 、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
家 中国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1)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时空分布不均空 时间 间: :
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 夏秋 多,冬春少
4.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质量与地区经济活动的关系 水资源数量:影响 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 水资源质量: 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
(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 科技比较落后的时代:主要利用 河湖水 。 科技比较发达的时代:大量开发利用 浅层地下水,陆续开 采深层地下水,还开发了 海水淡化技术 。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利措施: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 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量。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 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2)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 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但是,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 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 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答案 (1)B (2)D
反思·归纳 掌握地理原理是实现“有用地理”的前提条件,学以致用是学 习地理的最终归宿。而把地理原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高考试 题命题的新趋向,本题组就实现了地理原理与社会实践活动的 结合,值得分析研究。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的概况
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
水 春汛
春季 东北 气温 地区
夏季 永久
汛期, 性积
冬季 雪和
封冻, 冰川
小河 融水
断流
西北和 夏季
青藏高 气温
原地区
对河流径流起调 节作用:在河流 湖 源头,调节河流 泊 水量;在河流中 水 下游,洪水期削 减河川洪峰,枯 水期补给河流 地 补给稳定可靠, 下 且与河水互补 水
考点二 水循环的类型、作用及人类活动施加的影响
1.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作用
不同区域间的水循环过程具有的特点及作用各不相同,具体分析
如下表所示:
类型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发生 海洋和陆地外流区之
领域
间
海洋上
陆地上(内、外 流区兼有)
循环 过程 示意
参与水量较大,又称大 参与水量最 参与水量很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