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我所见:教与学人大附中为什么迅速崛起,它的学生为什么出成绩,那和教与学都是分不开的,与老师和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学校的教育理念、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等,教学相长,才有今天的辉煌成绩。
从初中到高中,家长会一般都是先在综合楼开年级大会,然后回班开班级会。
在年级大会上,学校都会把这学期的主要工作、教学安排、日常管理、年级总体情况、对家长的要求做详细的介绍。
回班后,班主任会将班里的情况做详细的介绍,各科任课老师都能见着面,都会仔细说明学科要求,会后可以单独找老师了解个别情况。
每一个老师,都有办公室电话、手机、电子邮箱供家长联络。
因此,学校的教学和孩子的学习,家长都是很清楚的。
人大附中的教学,特别强调学科思维,注重学科学习方法、习惯、能力的培养。
在引领孩子们掌握学科独特的学习方面,非常下功夫。
每门课的老师,都不是按步就班讲课,他们优先教授学生的是“总结、把握、提炼、构建”学科思维、进而“提高”学科能力的方法,就是总结学科基本规律,把握学科自然规律,提炼学科基本思想,构建科学思维方法,进而提高思维水平,提高综合能力。
也就是所谓的“授人与渔”。
在语文和英语方面,六年来,每个老师都强调广泛阅读、日常积累、适量写作。
语文每学期开始和每假期,都会给出必读和建议阅读书目清单,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时间选择安排。
这些书目,大都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文化艺术、社会热点、名人传记、传统名著等等,要求学生在读书中领悟和思考。
假期阅读一般会有读书报告,开学后交流。
学期内的读书,也有读书笔记,当作作文或小习作。
英语的阅读,课外补充读物也是很多的,高中的时候假期还有英语原著读本的要求。
语文名言警句、写作素材的积累,英语单词的积累,常抓不懈。
数学方面,老师强调数学素养数学思维,一个数学概念、一个基本的定义定理,知道是为什么来的,是怎样来的,正向和逆向推倒都要明明白白。
讲求数字和图像的结合;讲求横向联想和纵向递进;讲求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讲求严谨严密,标准规范;总之,要求数学学习有自身的特点。
物理化学生物方面,强调动手能力,实验是必须的,也是孩子们最爱的。
初三物理课的时候,每节课开始的前5分钟,都由一个学生做一个物理小实验,常见的杯水倒扣而不漏、火烧纸不燃、光的折射反射衍射等,都是在课堂上做的。
我的孩子还回家发过面、种过萝卜白菜花、自制过葡萄酒果酒、制作过泡菜,都很成功,都是生物课的课外实验。
学校里的实验课开设很充分,物理上声光电热力机械、化学上有机无机的反应,这些实验都做的很多,都是孩子爱做的,对引起学科兴趣、加强学科理解,很有好处。
化学和生物,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求学生构建思维导图。
我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还是见孩子在电脑上构画化学思维导图,这种综合思维、提炼思维的方式,对全面掌握知识很有用。
物理化学生物还很强调准确,强调学科语言,讲究精准用语、标准用语。
历史政治课上,主张研究讨论甚至辩论。
初中的时候,我们班就有三国迷小组,有同学质疑过易中天,提出两个问题探讨。
该事登过北京晨报。
学校鼓励孩子们探索、思考,有自己的主张,敢于发表。
其它辅课,比如音乐美术劳技,外教,学校也开的活生活色,各有自己学科的特点。
劳技课上,孩子自己动手的作品带回来很多。
有一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要实地调查,小组讨论,写出报告。
老师在网上专门组建了一个讨论区,讨论学习进展和结果,指导学生。
这门课对孩子们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锻炼。
我家孩子参与过的课题有:旧课本的回收利用、课堂睡觉状况和原因、过马路遵守红绿灯情况等。
小组里的孩子们讨论的不亦乐乎,小论文也写的有模有样。
年级教研,都是以学科为单位,统一备课,统一作业,普通班和实验班一个讲义,一个进度。
假期的家长信,都是年级统一印发,各学科作业都是学科组的名义统一定的。
这样做,集结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老师们精诚团结,共同努力,相互交流、学习和提高,有老教师的丰富经验,有年轻教师的激情飞扬,还有不同年级间的交流,整个团队的教学能力倍增,学生受益无穷。
人大附中老师的团结协作,是实实在在的,是我们家长能感觉到的。
以班为单位,还有任课教师会,横向联络,学科间教学交流,孩子在学科间的学习交流。
有的时候,家长会后和语文老师沟通,她会说孩子语文学习怎样,数理化英怎样,应该怎样合理安排学科间的时间,怎样平衡学科学习,怎样将其它学科好的学习方法应用到语文学科上。
不止语文,其它科老师也会这样讲,次数多了,有一次我就问起过老师,说您怎么对孩子了解的那么全面啊,老师才讲起任课教师会。
我想,是啊,每一个老师不仅关注孩子对本科目的学习,还关注孩子在其它科目的学习,老师们在一起综合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学习能动性,充分发挥孩子的学科优势改善学科劣势,这样用心的集体,孩子成绩不上去才怪呢。
学校有一些教学方法,我觉得对学生成绩提升、能力提升特别有用。
口头练习和学生讲课。
早读的时候,除了朗读和带读,语文和英语经常会有口头练习,可能是就一个小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能是就一个话题展开小组讨论。
为了这个小话题,孩子会认真地查阅相关资料,整理思路,组织语言,有时候还会写出个提纲。
这个过程虽小,日积月累,孩子们的知识和思辨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很大提升。
课上让孩子们讲课呢,有的时候是有准备的,文科的分享、理科的实验和定理;有些时候是随机的,一个同学有了好的想法,好的思路,老师就会让他给大家讲一讲。
这样的课堂活而不乱,学生参与性强,因为是同学讲课,关注性强,课堂效率很高。
我们班英语原文《三杯茶》,就是在课堂上每人一段,全班接力讲完的。
还有化学元素一系列相关知识,都是同学们在课堂上讲的。
数学呢,秋生哥更放手,你会你来讲,经常是学生的思路很新颖,上边讲的底下回应的,最后一道题有可能就七八种解法,一个概念被解析的很透彻,他很强调这种智慧的碰撞。
这种课堂,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范文和面批。
人大附中的语文作文和英语作文,每学期都要将优秀文章选出来,孩子们再精心修改,加上老师或者同学的评语,集结起来印发给学生。
同龄人的习作,思想相近,见解相近,学习起来更加容易。
尤其是同学的文章,如其人,读起来亲切的很。
这些范文里,有作文所需的素材佳句、谋篇布局,更有孩子们的思想情感,人生感悟。
在附中,孩子们开玩笑地说,作文上没上过范文,是鉴定你是不是人大附中人的一个因素。
不久前,我们年级语文组组长陈老师将这届孩子们的范文精选出来一部分,出版了《笔尖上的成长》,深受欢迎,反响很大。
面批,是又一特色。
老师叫孩子们到办公室里,当面批改作文,和孩子讨论文章的优劣,从审题立意,中心思想,结构建立,素材应用,语言组织,等等,老师都有详细的指点。
我家孩子就深受其益。
以我孩子天然的作文水平,思想单纯、语言苍白,但是后来进步非常之大,老师面批功不可没。
作业量和作业批改。
人大附中的作业量,真心地不大。
这个我和同事朋友比较过。
孩子的小学同学,每年都有聚会,他们也会交流,孩子回来也会有比较。
这一点上,孩子始终很满意。
其实,我家孩子还是比较磨蹭的那种,即使这样,平时也很少在10点以前完不成的,周末抓紧点的话,多半天就够了。
假期不突击的话,每天半天足够,突击的话班里有快手不包括作文三天完成过。
孩子们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参加课外活动,社会活动,假期实践。
到高三的时候,我家孩子上学校的晚自习,9:30放学,基本上就不带书包回来了,10点多点到家吃点东西,洗洗,11点之前就睡了。
主管教学的沈校长曾说过,学生绝不能进题海,老师要进题海,老师要精选有代表性、有启发、有创新的题,留给学生作业,要学生做精品题。
学校说到做到,学生写作业的练习册,就区区几本而已,高三的时候,学校发的片子都是老师精选出来的,数量不大但质量甚高。
也是沈校长,在高三的时候多次进班,问学生作业多不多,几点睡觉,学习状态怎么样,有什么问题。
我孩子就被问到过两次,他说11点前睡觉的时候,沈校长说合理,不能再晚了。
学校和老师很强调课堂效率,和总结反思,课堂效率高,课后能总结反思,孩子就会将知识吃透掌握好,作业只是巩固的过程。
学校要求在课堂上,孩子就能将知识掌握80%,课后练习,拓展延伸,举一反三,掌握剩余的20%。
学校还强调学科相通,学科平衡。
了解了人大附中教学要求,就知道它为什么留的作业少了。
作业留的少,必然留的精,必然要求高。
经过老师特批,个别同学可以少写甚至不写某科作业。
除此之外,老师要求是很严格的,不仅关注完成数量,更关注完成质量。
那老师就是批改和反馈。
通常作业收上去之后,老师不是简单地写个阅,他要看看学生的思路、过程,在作业中有哪些问题,教学要求是否达成,将这些反馈在作业本上,很多时候还叫学生去面批,家长会上一般会通报学生作业情况。
这样的老师,很负责任,学生作业的效果就体现出来了。
统练。
我孩子上学的时候,学校是有统练的,就是统一练习的简称,也就是年级统一的小测验。
这个测验,各科每周或者隔周不等,时间也就是一节课的时间,就是最近讲的知识,学校有活动就取消,孩子有事可以不参加,非常灵活。
这个小测试也不排名,也不用专门复习,很多时候也没有老师监考,但毕竟是个测验,孩子们都比较认真。
我觉得它好处很多,就是孩子们相对重视又没有压力,对检查日常的教学、孩子们掌握知识、落实课堂的情况,比起作业来又有分量,教和学方面都能有及时的反馈,问题当时就解决,不用到后来期中期末的时候发现问题了,已经积少成多了。
经过这样的统练,平时就是考试,考试就是平时,孩子们对考试的神秘感和紧张感也就少多了,真正考试的时候,可能很自然很坦然。
不过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好像学校取消了统练。
很多孩子说还挺怀念的。
自主学习和伙伴式学习。
人大附中很注重孩子的自主学习,不仅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放手叫孩子们自主学习。
每次考试前,都要放两三天,让孩子们自主复习,自我调整。
中考和高考前,放假时间都比较长,特别是高考前,有两周时间在家,老师在学校,孩子可以电话答疑当然也可以到学校去答疑。
我向同事朋友了解过,比较少有学校放这么久的。
平时,孩子们的自觉性和自主能力已经培养好了,所以学校也不怕放羊。
伙伴式学习,是高中的时候秋生哥最提倡的学习方式。
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一定要有伙伴,那种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良性竞争的伙伴。
他们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比如同桌临桌前后桌或者爱好或能力,自发地组成学习小组,课间或中午以小组讨论或有人讲课或同学答疑的形式学习。
我们班就有很多小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信息,都有自发的小组,有的同学还参加多个小组。
小组负责人都是同学,或学有特长,或组织有能力,反正他们将小组办的有声有色,成绩斐然。
比如数学组的王同学,他自己会出题、印小篇给同学、组织讨论、总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