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闷和便秘

胸闷和便秘

胸闷是一种自觉胸部闷胀及呼吸不畅的感觉,轻者可能是神经官能性的,即心脏、肺的功能失去调节引起的,经西医诊断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重者为心肺二脏的疾患引起,可由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或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导致,经西医诊断有明显的器官性病变。

“胸闷”可轻可重,轻微的一般疾病,如胃食道逆流、呼吸道感染等;严重可能致命的病症,如心肌梗塞、心绞痛、主动脉剥离、肺栓塞、气胸、上消化道破裂等。

这些疾病的诊断由详细的病史询问后可做初步区分,但仍须借助西医的检查才能做出最后诊断,因此在临床上须格外谨慎小心。

整个胸腔的解剖构造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主动脉血管系统;第二部分是呼吸系统的气管、支气管、肺脏;第三部分为肠胃系统的食道、胃。

若胸闷的发作常在活动、爬楼梯、用力排便时加重,同时伴见压迫感、胸痛、喘、恶心、呕吐、心悸、冒冷汗,休息后症状缓解,多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

若胸闷的同时亦有感冒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黄痰、胸痛、发烧、喘等,则多属于呼吸系统问题。

若胸闷常在饭后发作,有时还会有烧灼感、吐酸水、上腹部闷胀痛感,在肠胃病症处理后,胸闷也多会跟著缓解。

若胸部曾受到外伤碰撞,或不慎吞服异物,可能导致气胸,甚而食道破裂,须做立即的处置。

然而,另有一类族群,做遍了各种检查后都被告知是正常,但胸闷却是反覆不断,常在紧张或压力下加重,虽曾服用一些所谓的镇定剂,但效果却都不太明显。

这样的情形,在中医的观点上认为是“肝气郁结”。

中医理论的“肝脏”与西医在定义上是不同的,中医肝的功能包含了控制情绪、调畅气机、促进消化吸收、滋养筋膜、储存血液等,紧张易怒的情绪会影响肝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气机无法正常分布,导致胸闷、打嗝、腹胀气、头晕等症状,因此可用中药疏肝理气药。

“胸闷”是个牵涉很广的复杂病症,因此须求助医师,做谨慎的鉴别诊断及适当的处置才好。

1.精神心理治疗:即调整心态、放松精神、消除顾虑,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保持良好情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神经系统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使机体的生理代谢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反馈性地增强大脑细胞的活力,改善神经功能。

2.体质锻炼:体育运动能调节和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调整大脑功能;另外,运动能明显改变人的情绪,坚持长期锻炼,能增强体质、心血管功能改善,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增强,使植物神经功能恢复。

3.平时如果感到心慌胸闷,可以试着按按内关穴。

内关穴是心脏的保健要穴,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属手厥阴心包经。

中医里面的心包位于心脏外面,形象的比喻为心的围墙。

当有外界邪气侵犯心脏时,心包能替心受邪。

尤其老年人是心血管病的高发人群,经常按一按内关穴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内关穴的位置很好找:手掌朝上,当握拳或手掌上抬时就能看到手腕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这两条筋中间,腕横纹上(朝向心脏)两寸(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按揉内关穴力道要适当,不可太强,以酸胀为佳;以左手拇指螺纹面按右手内关,以右手拇指螺纹面按左手内关,交替进行,平时可以边走边按,也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揉按,按揉2~3分钟就可以了。

还要注意指甲不宜过长,否则会掐到穴位。

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场所也合适,最好再加按足三里,也可以揉前胸、后背,这些都能够起到疏通经络,预防保健的作用。

老年人便秘十分常见,虽非重病,但常引起患者痛苦。

通过饮食调理,常可改善症状。

(1)常进多渣饮食,含渣量高即含食物纤维量多的食物。

食物纤维在肠道内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可吸收多量水分使大便容量显著增加,从而刺激肠道蠕动,将粪便向下推送,引起便意,帮助排便。

多渣食物有芹菜、韭菜、豆芽、竹笋、大白菜、卷心菜、白薯等。

(2)多喝水,食物纤维水解和膨胀需要水分,凉开水有刺激结肠蠕动的作用,每日定时如厕前10—20分钟喝一大杯凉开水可引起便意。

(3)适当增加脂肪摄入量。

(4)少食辛香类及刺激性食品。

(5)浓茶及苹果等含鞣酸较多有收敛作用,可致便秘,最好尽量不食。

(6)蜂蜜、香蕉等有通便作用,可常食。

便秘食疗方举例:(1)花粉决明子粥:天花粉30克,决明子30克,大米60克。

先将天花粉、决明子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后,去渣取汁,入大米煮成粥,加红糖适量即成。

早晚分服。

适用于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心烦,口干腹胀者。

(2)槟榔粥:槟榔15—30克,大米60克。

先将槟榔煎煮20分钟后,去渣取汁,入大米煮成粥。

早晚分服。

适用于大便解出困难,大便干结或不干,口苦,频频嗳气,胸闷胁胀,心烦易怒者。

(3)黄芪粥:黄芪30克,大米60克。

先将黄芪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后,去渣取汁,入大米煮成粥。

早晚分服。

适用于大便干结,烘如羊屎状,无力排出,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头晕眼花,肢倦懒言者。

如服上方无效,可食芝麻黄芪蜂蜜糊:黑芝麻60克,黄芪30克,蜂蜜适量。

先将芝麻研成糊状,煮熟后调入蜂蜜;黄芪煎水去渣取汁冲入,早晚分服。

中医认为,便秘分为热性便秘和虚寒性便秘。

热性便秘,多数表现为大便干结,排便时肛门热辣辣,而虚寒性便秘多是脾胃虚,气血不足,无力排便,宿便越集越久而引起便秘,下面介绍几款便秘食疗的方法。

●萝卜汁制法:将白萝卜洗净后,放入碗中捣碎,用纱布过滤出萝卜汁。

在萝卜汁里加入热水、蜂蜜后饮用。

功效:清热通便,尤其适合习惯性便秘的人群。

●核桃芝麻糊制法:取4-5颗核桃仁、少量熟芝麻,放入碗中捣碎成粉末,用热开水冲调,加入蜜糖调味之后即可食用。

功效:适合长期慢性便秘的老年人。

●土豆蜜汁制法:取一个土豆,洗净不去皮,用开水烫几分钟后放在碗里捣碎,再用纱布过滤出土豆汁,取土豆汁再加适量蜂蜜,少量开水冲饮。

功效:适合气血两虚的便秘。

在总体上改善便秘,首先要多饮水,并吃适量润肠、易产气食物。

热性便秘的人要忌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而虚寒性便秘的人则应忌生冷瓜果冷饮等。

对于便秘诊并不困难,由于便秘的病因较多,因此应区别便秘是由何种原因引起。

常见的病因有习惯性便秘、神经系统病变、结肠肿瘤等。

急性便秘多由于急性感染或由肠梗阻引起;(一)习惯性便秘病史中一般有偏食、不吃蔬菜或饮食过于精细的习惯,或自幼未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厕所不方便或工作环境对排便不便,情绪紧张对习惯性便秘也有影响。

体格检查、X线造影或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可诊断为习惯性便秘。

(二)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上有三种表现类型:①结肠痉挛,主要引起慢性腹痛和便秘;②慢性间断性无痛性水泻;③便秘与腹泻交替。

伴有便秘的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有:①慢性腹痛伴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②患者在乙状结肠区常有间歇性腹绞痛,在排气或排便后缓解;③体格检查可在左下腹们及充满粪便和痉挛的乙状结肠,有轻压痛。

肛门指检直肠壶腹部无粪块;④患者常伴烧心、腹胀、腰背酸痛、软弱无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诊断要点:①具有上述临床特点;②X线钡剂造影或肠镜检查无阳性发现,或仅有乙状结肠痉挛;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便秘;③在左下腹们及肿块应与结肠癌相鉴别。

采用灌肠或其他方法令患者排便,排便后肿块消失其肿块为干结的粪便。

(三)泻药性肠病泻药性肠病是指患者由于便秘或直肠、肛门病变造成排便困难。

患者为了排便通畅,开始应用泻药,长期应用造成排便对泻药的依赖性称为泻药性肠病。

诊断要点:①患者有因便秘或排便困难,长期频繁应用泻药史;②除外内分泌、直肠肛门等器质性便秘,可考虑为泻药性肠病。

如没有服药史不能诊断泻药性肠病。

(四)大肠癌大肠癌包括结肠和直肠癌。

有资料表明大肠癌l/3以上在直肠,2/3的癌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

1、主要临床特点①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秘或腹泻、或两者交替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表现;②便血尤其是排便后出血是大肠癌常见的症状;③可有腹部持续性的隐痛,便秘与里急后重常同时存在;④浸润型大肠癌易发生肠梗阻;⑤腹部检查和肛门指检有时可触及肿物。

2、诊断依据①40岁以上的患者有以上的临床表现;②便潜血持续阳性而无胃病证据;③腹部检查沿结肠部或直肛检查发现肿块1④癌胚抗原可升高,但无特异性;⑤钡剂造影及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重要手段。

(五)巨结肠巨结肠是指结肠显著扩张伴有严重便秘或顽固性便秘。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为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的。

中毒性巨结肠是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严重的并发症。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肠道的先天性发育异常。

是由于神经节缺如造成,故又称神经节缺如性巨结肠。

见于幼婴,男性多于女性,有家族性。

(1)主要临床表现:①显著的鼓肠,无结肠运动;②可造成慢性肠梗阻而引起营养不良;③轻者症状不明显,可直至青春期才被诊断④肛门指检肛门括约肌正常,直肠壶腹部无积“粪”。

(2)诊断依据:①有上述临床表现;②肛门指检直肠壶腹部无积粪;③x线腹平片可见扩张的结肠,钡剂灌肠在直肠、乙状结肠区域有狭窄段,其上端结肠显著扩张积粪;④确诊依赖在病段结肠活检进行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无神经节细胞。

2、慢性特发性巨结肠常在年长儿童起病,或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病因不明。

患者常由于习惯性便秘,出现性格改变及便失禁(所谓的矛盾性腹泻)诊断依据:①年长儿童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矛盾性腹泻“;②肛门指检在直肠壶腹部可触及粪便;③X线腹平片,老年患者整个结肠扩张,右半结肠有气体和粪便相混;儿童患者钡灌肠整个结肠扩张充满粪便,无狭窄段;④活检神经节正常。

3、身心性或心理性巨结肠本病常与身心异常、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病有关。

有些患者幻想自己有便秘或有强迫观念和行为,便意迫切感受到抑制,一定要服泻药或灌肠才感觉排便通畅,否则就感到全身不适、坐立不安。

长期服用蒽类结肠刺激剂(番泻叶、波希鼠李皮、芦答人使肌间神经丛变性而产生结肠扩张。

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患者,常有排便迫切感受抑制的现象和植物神经间的不平衡。

常用鹰臻类和安定,可直接或间接通过中枢神经抑制结肠运动引起便秘。

诊断依据:①具有重要意义的病史,临床上有便秘及腹胀;②X线检查有结肠扩张;③能除外肠道的器质性疾病。

4、继发性巨结肠。

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大脑萎缩、脊髓损伤或帕金森病可引起巨结肠。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浸润性疾病,如淀粉样变性、系统性硬化症,均可减少结肠运动引起巨结肠。

诊断主要是找出原发病。

5、中毒性巨结肠。

为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并发症,容易合并肠穿孔。

(1)临床特点:①发病急,有高热及严重的中毒症状;②有鼓肠及腹部压痛;③白细胞计数增高,可有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

(2)诊断依据:①上述病史及临床表现;②x线腹平片显示结肠增宽、胀气。

6、其他原因引起的便秘,急性便秘多见她梗阻,腹部手术后的肠粘连,中毒性巨结肠,急性腹膜炎、肠套叠等。

便秘伴有剧烈的腹痛多见于肠梗阻、铅中毒、血叶林病等。

症状有粪便量少,干硬、次数减少等,轻者可无其它症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