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森林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永花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1期
摘要:森林可持续发展,怎样发展,这是全人类的问题,关系到全球的空气质量是否好坏,同时森林如何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的林业事业诸多方面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经济效益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期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1]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
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
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
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境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
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
”[2]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
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
否则,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
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1)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2)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3)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2.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主要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科技发展经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以“治危兴林”为主攻方向,以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新产品为重点,以引进、推广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为主要内容,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
二是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三是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
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
同时,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
另外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是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抓好林区的基础教育。
科学规划、整合资源。
科学规划是加快林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对抓好林业建设尤其重要。
一是要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林业科学规划的意义。
二是加快林业发展需要决策者的高瞻远瞩、部门间的通力协作、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是做好林业规划原则。
要根据地处沿海,立地条件差,森林生态功能脆弱,生态公益林功能等级偏低的实际,着力提高生态公益林的功能,重点抓好水源涵养林建设、沿海防护林建设和深汕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农田林网带配套建设。
建设林业生态系统。
一是对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要做好造林工作,控制水土流失;二是采用封山育林、进行林分改造、透光抚育等方法,做好次生林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三是利用本地丰富的农林资源,结合实际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为丘陵与低山丘陵地),构建具有高生态效益的复合农林生态系统、特色坡地农林业和三高农业。
四是做好沿海沙滩防护林工程建设。
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检查;
增加资金投入,完善防火设备;组织培训防火专业队伍;加快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建立健全投保制度。
加大执法力度,巩固造林成果,维护生态平衡。
一是要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
突出抓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广东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
二是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
三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恢复和扩大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实现濒危重要物种资源的充分保存与典型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维护和丰富森林生物多样性。
严格查处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惩山火肇事者。
完善林业投资机制。
要理顺投资机制,逐步建立起生态公益林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补偿为辅,商品林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适当扶持的投资机制。
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林业发展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调,多领域发展,多层次展开,多途径探索,建立健全服务于林业建设的社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