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书

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书

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1)需求论证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根据自发展的需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是高校占领信息制高点的一个有力的举措,也为各个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电子教务管理、电子校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等的全面信息化,并对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提高信息化应用效果和效率,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的目的,是信息化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大势所趋。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提升传统校园的运作效率,最终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决策水平。

建成数字化校园是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把学校建设成面向全球,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学校,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拓展办学实力,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主要通过一个高度集成的、高性能的应用中心和高度集中的、高可靠性的数据中心,既有效地提供相应的服务,又有效地共享教育资源、降低教育运行成本,提高教育资源使用率、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有效地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通过一个高性能的、容错的、关键业务负载均衡的、安全的、易维护易管理的、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提高全校师生信息化水平素养,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构建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

该应用框架将充分支持学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科学合理地进行建设。

为加快学校的建设步伐,实现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 2012年3月,中国移动大理分公司完成了学校主干光缆的布放,其主干路从中国移动大理分公司机房至学校中心机房,两根光缆均为48芯光缆,同时开通100M带宽接入因特网,保证了学校后期新建区域、新增业务、带宽扩容等的要求。

通过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

(2)建设目标建设具有高瞻性且可扩展的应用平台,通过一个高性能的、容错的、关键业务负载均衡的、安全的、易维护易管理的、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

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建成公共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可提供信息发布与共享的以及提供多种应用服务的,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性能、高安全性和高可管理性的门户中心,以门户的方式提供服务;同时完善全方位的安全体系,通过一个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多层次的、纵深的、智能性的、模块独立性的、有高扩展能力的、易维护易管理的安全体系,高效安全地保护网络资源和服务。

建立在学校统一公共数据平台之上,涵盖了学校全方位的管理信息平台与信息服务平台。

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

项目完成将实现以下功能:通过一卡通建设,实现手机刷卡消费及手机刷卡身份认证功能。

通过校讯通系统的建设,实现家庭与校内学生信息的互动。

通过门户网站建设实现校内信息发布,人员对信息进行访问功能。

通过视频监控建设,对重要大厅及走廊,室外围墙等重点区域进行监控,实现24小时安防监控功能。

通过校园广播建设,对公共区域,教室、宿舍等重点区进行广播覆盖,实现数字化校园广播功能。

通过1条100M专线的建设,可为综合楼、教学楼、实训楼提供宽带上网业务,满足学校教学、办公上网的需求。

通过校园WLAN的建设,可为校园内提供无线上网,满足流动人群对上网的需求。

通过PON建设,可满足校内固话、传真及宿舍宽带业务。

通过各业务系统的信息数据整合,实现数据的关联和共享,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校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项目的建设将实现一个真正的数字化校园为教学、办公、生活服务;真正实现数字的网络“有线无线,信息全有”;真正体现信息数字化的实力和能力;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拓展学校办学实力最终实现教育、教学、办公等全面信息化、数字化。

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为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全方面提供数字化信息平台,也为示范校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建设思路①具备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新思路、新观念、新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它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要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及时代的挑战。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师资、生源、资金、管理密不可分,在学校“数字化校园”规划建设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思路,有计划、有步骤、统一协调实施。

②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目标和各部门对信息化的需求,一体化规划学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应用系统,指导和规范整个建设过程。

确定各个阶段的建设内容和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滚动发展,并可根据总体建设思路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保持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指导性。

③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安全稳定是全部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否则,再好的应用系统都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只能是形同虚设,会给学校造成很大的损失。

在整个系统的规划实施时就应该从技术及管理层面充分考虑安全性和稳定性。

④可持续性发展性数字化校园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可持续性发展是学校“数字化校园”的生命力所在,规划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考虑分期建设的系统之间的平滑衔接,注重建设的连续性、保护校方的投资。

同时,必须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技术队伍,创建一个规范的应用软件项目开发管理模式,为数字化校园后续的应用建设和发展打下基础,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⑤协调发展,突出应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依赖,任何一个环节的建设都离不开其它环节。

要理清各个环节内在的逻辑关系,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以确保各项内容的协调发展。

应用系统最能让广大用户体现数字化校园的作用,各个应用系统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过程中,选择能在短期内实现的应用系统作为试点工程,组织力量重点突破,争取早日见效并带动全局。

⑥安全性,能保障在应用平台设计中,既要充分考虑信息资源的共享,更要注意信息资源的保护和隔离,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

要制定一系列的保障计划,使数字化校园运行安全。

⑦性能价格比进行科学的投入产出分析,力求设计反映实际需求,在设计上寻求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4)建设内容本规划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分为基础网络平台、应用支撑管理平台、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三部分。

如下图所示:基础网络平台应用支撑管理平台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数字化校园其建设项目包括如下10个子项目:① 校园基础网络平台:其平台包含了校园管理和综合布线两个子项目。

校园管道工程为新建光缆芯数不低于12芯,在业务密集区域、重点发展区域布放24芯或48芯光缆,充分保证后期学校新建区域、新增业务(如室内分布)、扩容带宽都不会受到光缆纤芯限制。

园区内光缆布放至每栋有需求的楼宇,采用全光网络,可以充分保证网络高带宽、高速率、高安全,为数字化校园业务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综合布线工程信息点总共布放1877个,1号教学楼43个、2号教学楼21个、3号教学楼38个、4号教学楼36个、5号教学楼26个、计算机实训楼18个、电工电子实训车间(1号实训楼)9个、钳工辅助车间(2号实训楼)5个、汽车实训车间3个、电焊实训车间1个、普车实训车间1个、数控车间1个、1-13栋宿舍楼共1295个、图书馆46个、综合楼380个。

②硬件平台:本期建设通过三层交换机组网、汇聚层双链路上联、双核心互联热备份等手段,最大程度上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

工程网络主要硬件为:核心层:中兴 8905 交换机2 台;汇聚层:中兴3228A-FI 交换机4 台;接入层:中兴 2826S 交换机35 台、中兴5928 交换机2台等。

③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建立数字化校园必需的系统软件平台,主要有oracle 10g 中文企业板25用户数据库软件,虚拟化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等。

④软件平台:建成有迎新、学籍、教务、OA等平台相兼容的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基础平台有信息标准和规范、统一门户系统、统一身份认证、数据中心平台、站群管理平台。

⑤校园WLAN系统:校园WLAN的建设,满足了流动人群对宽带上网业务的需求。

通过在室内布放AP,采用与室外型分合路的方式进行覆盖,AP通过网线与接入交换机相连,接入交换机通过光缆连接至园区汇聚交换机,再通过PON/PTN/MSTP等方式接入至移动规划AC,最终上联至移动CMNET。

⑥数字化校园网门户网站:实现信息发布及人员访问等基本功能,信息门户面向学校所有教师、教辅人员、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学生及校友以及社会各届人士,集中管理校内外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新闻、公告、通知、文件、多媒体课件等)与应用服务(包括信息收集、信息查询、信息发布等),采用灵活的访问控制机制,全面实现综合信息服务;主要建设门户网站基础平台。

⑦校讯通系统:为学校提供一个功能完善的日常校务信息处理平台,可以轻松实现信息传达和对学校组织机构,学生信息等的管理,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