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毕业设计(论文、作业)题目: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问题探析分校(站、点):年级、专业: 09春法学教育层次:本科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Ⅰ)Abstract and Key words (Ⅱ)文献综述 (Ⅲ)一、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概述 (1)(一)著作权的概念 (1)(一)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1)二、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 (2)(一)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的概念 (2)(二)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的主要表现形式 (2)(三)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的构成要件 (3)三、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产生的原因分析 (4)(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4)(二)侵权行为人受非法利润的驱使 (4)(三)著作权人缺乏维权意识和维权积极性 (4)(四)网络用户的权利意识有待加强 (4)(五)相关立法有待完善 (4)(六)缺乏相应的监督体系 (4)四、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的应对措施 (5)(一)立法层面 (5)(二)执法司法方面 (6)(三)著作权集体管理方面 (6)(四)其他方面 (6)五、结语 (7)参考文献 (8)致谢 (9)内容摘要21世纪的今天,网络技术和信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在为人们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令当下的法律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网络环境中大量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的行为频繁发生,给权利人造成重大利益损害,对法制社会提出更多需要面临的新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作品越来越脱离原有的物质载体(书本、影碟、照片等),成为独立的虚拟信息,由于它具有效率很高的可复制性与即时更新性,网络著作权侵权已成为近年关注度最高的侵权问题。
文章通过介绍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构成要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网络著作权网络侵权行为原因分析应对措施AbstractThe 21st centur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has permeated every aspect of life. Network, providing convenience for people, but also that the present legal system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Network environment, a large number of all typ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especially the frequent acts of copyright, to the right of people to cause significant damage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legal community needs to put forward more new problem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network works more and more material from the original carrier (books, DVDs, photos, etc.), an independent virtual information, because it has high efficienc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real-time updates, the network is copyright infringement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ecome the most violations.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network of the main forms of copyright infringement, components, causes put forward relevant responses.Key words : Internet Copyright;Network infringement;Analysis;Response;文献综述进入数字技术时代之后,版权制度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
一方面,世界各国的司法者运用现有的版权法原则,通过典型案例而努力解决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
另一方面,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也在不断总结立法和司法的经验,尝试从理论探索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建议。
吴伟光先生所著的《数字技术环境下的版权法危机与对策》就是从学者的角度探索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对于版权制度的挑战,总结以往的司法和立法经验,进而提出某些解决方案的著作。
书中,以数字技术对版权制度所带来的挑战为出发点,通过对有关国际条约的研究,对包括我国、美国和欧盟在内的一些主要国家或者组织的立法研究,以及对一些相关判例的研究来讨论应对这些挑战的措施和思路。
从国际社会到一些主要国家或者组织如何应对这些危机是此书主要介绍、研究和讨论的内容。
在探讨网络环境中的版权保护方面,尤其是在探讨第三人责任和版权授权问题中,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段维先生在《网络时代的版权法律保护》一书中论述了从版权保护的理论思考入手,比较具体地分析网络时代版权主体身份及有代表性的权利内容,解读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的新发展与权利限制的复杂化,透视各种数字化侵权行为及侵权责任,阐述网络版权保护措施和版权管理模式,最后论及网络版权案件的司法管辖问题,以期推动版权界、法律界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
徐家力先生所著的《电子产权在网络及电子商务中的保护》中提到网络与电子商务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十分广泛,例如,网络传输、网络数据库涉及的著作权问题、域名、网络中专利、商业秘密涉及的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等。
在本书中,笔者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主要对以下问题逐一进行分析:与网络传输有关的法律问题、网络链接与搜索引擎引发的法律问题、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网络数据库的法律保护、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上专利的有关法律问题、电子商务中的商业秘密保护和计算机犯罪,以期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网络与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问题探析一、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概述在网络环境下,版权已从“印刷版权”跃升为“数字版权”。
①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升至34.3%。
②在这个信息技术缔造的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人、传播者、社会公众三方的利益冲突日益尖锐。
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由于其具有全球性、实时性、交互性等其他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魅力,已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版权作品传播方式。
(一)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著作权是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属于无形财产权。
③著作权的主体是作者和网络管理者,客体是以数字信号为形式,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播的作品。
从作者方面看,他是指作者对其依法创作的作品享有的专有权;从使用方面看,他是指抄录,复制以及其他使用作品的权利。
(二)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的概念与法律特征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主要是著作权人对其创作的网络作品所享有的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
④网络作品,从广义上看,在计算机网络上发表的作品都是网络作品。
而具体来讲,网络作品即是借助于数字化技术产生并在网络上运行,拥有二进制数字编码形式的、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加以复制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智力创作成果。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较之传统著作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作品的表现形式差异。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其作品的表现形式是通过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作品以数字代码形式固定在磁盘或光盘等有形载体上即作品的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就是借助计算机技术把文字、数码、图形、图像、声音等形式的信息替换为二进制的数字编码,然后再进行整合、存储、传输,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把这些数字化了的信息转换成原来的信息形式的技术。
2.著作权的权利内容。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人们称之为“第四媒体”。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构成基础是作品的数字化,因为作品(包括录音制品)进入网络环境的首要条件是将其数字化,著作权第10条对著作权各项权利的规定同样适用于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仍归作品的作者所有。
作品在互联网上传输,虽与对作品的①段维著,《网络时代的版权法律保护》[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页。
②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ml/1295343214d2557.html。
③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五版,第28页。
出版、发行、公开表演、播放等使用方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将作品向社会公众传播。
作品的传播方式不同,并不改变版权人对作品传播的控制权。
①3.作品的权利人。
作品由于在网上的传播,使得利用计算机进行加工创作成为可能。
创作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别人作品进行变形或改编、分解,从而实现对网上作品的再创作和再传播。
在网络作品作者身份的确定上,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由网络服务商提供注册资料较为可行。
因为个人主页是由网络服务商提供一部分硬盘空间供个人使用的,个人主页申请时的注册资料也保存在网络服务商处。
二、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一)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的概念网络著作权侵权是指未经权利人许可,又无法律依据,擅自在网络上传、下载、转载或以其他不正当的方式行使专有权利人享有的权利的行为。
②自1709年被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版权法即《安娜法》问世以来,版权制度一直随着传播技术和方式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上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层出不穷,如许多网站未经著作权人同意擅自将其作品上载到网络中;未与新闻单位签订许可使用合同,擅自转载新闻单位发布的新闻;在网上传播走私盗版的音像制品等等。
③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著作权人的权利主要在于发表权、技术措施保护权和版权管理信息权、网络信息化的公众传播权、网络数字化信息的出租权、网络数字化信息的复制权和网络数字化信息的汇编权等。
从侵权行为人的主体类别看,主要包括网络内容提供者、网络服务业者、网络用户的侵权;④从侵权的方式看,包括复制侵权、传播侵权、链接侵权、使用未经授权的作品(软件)侵权等;从侵犯的权利种类来看,既可能侵犯著作权人的经济权利,也可能侵犯著作权人的精神权利。
数字化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使数字化作品在互联网上的传输变得轻而易举,在互联网环境下,作品的复制可能是无处不在的,难以像传统物理空间那样得到有效控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各种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远比其他途径更为快捷、简便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