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组主题教学廊坊市开发区麻营小学——张春侠教材说明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安徒生、泰戈尔、契诃夫……他们创作的不朽作品,早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
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来安排内容,“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本组编排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组教材的编排方式与众不同,特别是梗概加精彩片段应该如何教学,估计是教学的难点。
因此,教学本组教材,应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
教学本组教材,如按教参可用14-15课时,经过单元整组教学后用9-10课时,可利用其余时间让孩子去读外国名著,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外国文学名著的魅力。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策略为指导,,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本单元设计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让“读和思”贯穿教学始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教学方法方面,学习本单元,要加强对学生默读、速读的训练,学生能准确筛选主要信息,概括出内容要点,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细节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尽量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语言。
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组课文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并了解更多的外国作家和作品。
教学重点1. 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2. 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4.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内心。
教学流程:单元导读课1课时设计意图本课为“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预设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作一通览,并对接下来的分课学习做一规划。
“单元整体导读”从教材的单元导语引出阅读外国文学的意义和要求,全面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交流快速浏览四篇课文的感受,从而确定学生的阅读起点,增强学生后续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整体把握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 交流阅读过的外国文学作品,产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
2 初步浏览本组课文,了解本组学习内容的主题以及学习本组课文的基本要求。
3 能按照已有的阅读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制订学习规划。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
以旧引新1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组课文“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大家一定还记得吧?(课件出示“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字样、课文题目、中国古典名著的封面)2 在世界文学宝库里,除了中国的这些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
这是课本里曾经向我们推荐过的外国名著,还记得吗?{课件出示封面)3 同学们在课外也一定读过一些外国名著,能说说你读过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吗?二、浏览课文,引出主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
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在一篇一篇课文学习之前,我们可以先做些什么?(学生回忆交流)1 浏览目录(出示目录),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在随机交流中揭示单元主题“外国名篇名著”,理解“名著”。
预设2:从四篇课文的不同之处引出“梗概”的含义、位置;短篇作品和长篇作品。
预设3:从四篇课文的题目中可以知道这组课文都是以人名做题目。
2 大致浏览课文,谈谈又知道了什么?预设:知道作家、国籍、译者、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作者的画像)3 阅读导语(出示导语),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预设1:阅读外国名篇名著的意义。
预设2:出示学习名篇名著的基本要求。
分析:以目录、单元开头的“导语”和整组课文为切入点,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形成单元主旋律,并初步感知单元主题的意义所在,孕育求知欲望。
三、明确要求,选择策略单元导语还给我们做了哪些提示?你读懂了吗?让我们一起来仔细读读导语的第二段。
1 由读读导语,说说有哪些要求?用笔画一画。
2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表格中学习名篇名著的基本要求。
3 除此以外,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前、之后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小组讨论汇报,全班交流补充。
根据回答板书整理“之前、之后”要求,梳理学习名篇名著的策略。
四、联系课文,尝试实践1 运用学习规划表,对本组教材的第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做一个具体学习规划。
2 学生填表,个别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3 教师小结:有了这次实践,课后再去规划其他几篇名著的学习。
让我们带着这些规划,走进外国名著,你一定会有更多发现、更大收获。
单元部分体验,理解内容4课时(一):《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2课时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感受两位小主人公的悲惨命运。
《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目标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谁来说说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故事?(悲惨的故事)(2)谁来讲讲这个故事?(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买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冻死了。
)《凡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2.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1)默读课文,画出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名字。
(2)读好外国名著中的人名,了解人物之间的身份和关系。
(3)再次默读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画出凡卡给爷爷写的书信内容。
(4)凡卡信中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感情的读一读。
请同学把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互相评价。
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命运悲惨凡卡圣诞节前夜写求救信(二):《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2课时设计意图:两篇文章体裁形式相同以读来感受鲁滨孙和汤姆的英勇无畏的精神。
1.《鲁滨孙漂流记》(1)自由阅读《鲁滨孙漂流记》。
回忆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鲁滨孙是怎么流落荒岛的?他遇到些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通过读课文来说一说鲁滨孙是怎样解决这些困难的。
(2)说一说鲁滨孙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汤姆.索亚历险记》(1)揭示课题,引入阅读。
同学们,你认识汤姆.索亚吗?你读过关于他的故事吗?谈谈你对汤姆的了解。
(2)初知大意,阅读“梗概”(3)运用方法,阅读精彩片段说一说在汤姆冒险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把这些最惊险的经历读给大家听板书: 鲁滨孙〉喜欢冒险聪明勇敢汤姆《口语交际·习作四》2课时第一课时习作指导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
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2课时习作讲评一、评改作文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
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