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九课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教学目标
1.认识领域:通过对古代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对其中著名的作品以及那个
时代的艺术概况有初步的了解。
2.技能领域: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出发,对不同时期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
的审美能力。
3.情感领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热爱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自信心。
4.创造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不同的民族艺术品,有初步的较为客观的评价,树立
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
赏析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初步了解古代服饰的渊源和品种。
对青铜器中的“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古人的居住环境、出行的工具、明清家
俱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难点
和古人“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体系过大,需认知的面较广,用以点代面的教学方
式,无法系统的讲解相关的知识。
要平衡好重点\难点,选取几个重要的历史片段,
重点讲述有代表性的作品。
了解与古人生活相关的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相关的图片数据等。
学生课本、学生自己收集的图片数据。
教学程序设计(课件应用流程):
新课导入:
展示一些现代有关衣食住行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吗?
新授内容:
1.课题:第九课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2.展示:古人衣食住行的综合图片
教师引导:
3.提问: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古人的生活吗?
4.衣:你知道古人的服装吗?达官贵人穿绫罗绸缎,平民百姓穿布衣麻衫。
5.食:古人的饮食器物有哪些?有陶器,青铜器,瓷器等。
6.住:古人的起居地是什么?例如:宫殿、园林、民居,以及与之相关的家具。
7.行:古人的交通工具,有舟、船、车、马、轿等。
展示衣:
8.秦汉时期丝织品图片。
9.唐宋时期服装图片
10.明清时期服装图片(龙袍、短袄)。
11.南通蓝印花布,图案,服装图片。
12.南京云锦,图案、服饰、龙袍等。
13. 以上图片应有一定的代表性,可选一到二幅作品祥解。
展示食:
14. 古代陶器。
15. 古代青铜器。
16. 司母戊大方鼎。
17. 元青花瓷器。
18. 明清瓷器。
19. 八吉祥纹高足碗。
20. 青铜器重点赏析司母戊大方鼎。
21. 瓷器重点放在元青花瓷赏析一件作品。
展示住:
22. 古代宫殿(故宫)。
23. 古代园林(苏州)。
24. 古代民居(江南)。
25. 明清家具床、榻、桌、几、凳、椅等。
26. 重点讲解江南厅堂布置(载酒堂)。
27. 赏析民间雕花大床。
展示行:
28. 铜车马(秦汉)。
29. 古代独木舟。
30. 郑和宝船。
31. 古代轿子(八抬大轿)。
32. 《清明上河图》长卷。
33. 重点赏析《清明上河图》大船过虹桥一段,了解宋代人的出行。
回顾重点:
1.清朝服饰,长袍、短袄。
2.南通蓝印花布、南京云锦。
3.司母戊大方鼎。
4.元青花瓷器。
5.江南厅堂布置。
6.雕花大床。
7.铜车马。
8.《清明上河图》。
教师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与古人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形式有初步的了解。
2.如果系统地从历史角度赏析与古人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二课时是远远不够的。
3.希望同学们课后自觉探索学习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提高艺术修养。
课后拓展:
1.每位同学收集一些自己喜爱的有关古人衣食住行的图片资料。
2.每位同学参观一次博物馆
3.每位同学写一篇有关古人衣食住行的小作文。
教学要求:
1. 图片收集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典形性、选出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加以评析。
2. 在赏析过程中教师可作提示引导边教边导。
3. 在教学中学生边学边练,可以讨论、相互提示、合作答题.
4. 可让学生课前自己准备些图片和相关数据在课内展示,由学生自己评析。
5. 衣、食、住、行每个专题可由学生自己小结谈看法。
6. 要求学生课后对最感兴趣的作品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