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下10《公仪休拒收礼物》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4下10《公仪休拒收礼物》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公仪休拒收礼物》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册《公仪休拒收礼物》执教时间:2010年4月22日执教班级:曲塘小学四(3)班执教老师:夏素琴教学过程:一、听读对比,了解戏剧。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戏剧吗?生:看过。

师: 都看过哪些戏剧?生:我看过《哈姆雷特》。

生:我看过《窦娥冤》。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戏剧,想看吗?生:想。

师:想看并不难,看的时候帮老师留意一下,演好一场戏,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能满足老师这个心愿吗?生齐说:能。

(观看课本剧《守株待兔》,看后交流。

)生:演好一场戏剧需要准备道具,化好妆。

生:演好一场戏剧需要准备戏服。

生:演好一场戏要背好台词才对。

生:需要排练和现成的剧本。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刚才大家说的都放在一起,就是一场戏的剧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剧本。

(出示课题10.公仪休拒收礼物)生:齐读课题。

师:听录音读课文,比一比:录音的朗读与课文有什么不同?师:录音的朗读与课文有什么不同?生:录音把前面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括号里的都省去了。

生:书上有提示的动作,录音没能表演出来。

师:说得真好,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们一定能表演出来。

生:刚才你也没有读人物的名字。

师述:刚才老师读的部分就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

老师没有读到的内容就是舞台说明。

(出示:剧本包括舞台说明和台词。

朗读时,只需读人物对话。

舞台说明不要读出来,但朗读时要注意把它表现出来。

)生:齐读。

师:根据剧本长短和情节的繁简,戏剧分独幕剧和多幕剧,独幕剧只有一幕戏,多幕剧就是有一幕以上的戏。

本课是——独幕剧。

(出示:独幕剧)生:齐读课题:公仪休拒收礼物独幕剧【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比较本课课文和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交待的时间、地点、人物不同。

方括号里交待布景及人物活动等。

括号里交待说话时的语气、动作等等。

了解了独幕剧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剧本。

】二、感知课文,学习字词。

师:大家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

在学课文之前老师还想考考你们,有问题吗?(生齐说:没有)师:准备好,接受挑战。

出示生字卡片:鲁国宰相日夜操劳难免违犯法纪拒收鲜美回味腥味呕吐心满意足恍然大悟无可奈何师:谁能把这些词语读得既准确又响亮?生读。

师:刚才大家读得既正确又响亮,你们觉得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生:“宰”下面是辛苦的辛。

中间一横最长。

生:“奈”的下面是二小。

师:小不能——出头(生)。

生:“恍然大悟”的“悟”是竖心旁的悟,表示心里明白,不能写成动物的“物”。

师:刚才我们在字方面提醒了大家,在读音上有没有要提醒大家的?生:“呕吐”的“吐”读“tù”。

齐读。

生:“无可奈何”的“奈”是鼻音。

齐读:无可奈何。

师:看准字形,读准字音。

生:齐读词语。

师: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课文想想意思,然后任选几个词语说几句连贯的话,自己先想一想。

生:恍然大悟——我有一道题不会做,去请教老师,老师讲解了,我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

师:这句有毛病了,谁来告诉他。

生:“恍然大悟”的意思就是一下子明白,恍然大悟和一下子重复。

所以应该这样说:我有一道题不会做,去请教老师,老师讲解了,我恍然大悟了。

师:下面加大难度,能不能选几个词语说一说?生:鲁国的宰相公仪休,他为国为民日夜操劳。

师:真不简单,一下子说了三个,给他掌声表扬一下。

(生鼓掌)生:我想用:“腥味”、“呕吐”说话。

妈妈今天买了一条鱼,我一闻到腥味就想呕吐。

生:公仪休拒收礼物,是因为他不想违犯国家的法纪。

……【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练习上下文理解剧本中的有关词语,并能在理解中加以运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剧本内容,以便加深对剧中人物情感的体验。

】师:爱迪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重要。

”默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边默读边思考,并作出记号。

生:我读了课文,想知道公仪为什么不直接拒绝某大夫的管家送的鲤鱼而要骗他说:“我现在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呢?生:我想知道为什么宰相收人家的两条鲤鱼就是违犯国家的法纪?师:敢问,勇气可佳,要是能自行解答更了不起了。

老师把你的问题记住,一会儿再读书,老师再问你,要是你能自己解决那更有进步了。

还有谁有问题?生:我的问题是公仪休是怎样拒绝礼物的?生:我的问题是公仪休明明喜欢吃鱼为什么还要拒绝人家送上门来的大鲤鱼呢?师:能联系上下文来提问题,真不简单。

生:我想知道子明是怎样的人?公仪休又是怎样的人?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瞧,刚才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

那这些问题我们看看哪些问题可以归结一起?师生共同梳理后,板书:(1)公仪休是怎样拒绝礼物?(2)他为什么不直接拒绝,而要委婉谢绝?(3)他明明喜欢吃鱼,为什么还拒绝人家送上门来的两条大鲤鱼?(4)子明是怎样的人,公仪休又是怎样的人?师:那么课文围绕这些问题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

生:课文讲的是公仪休拒收管家送来的活鲤鱼。

(板书:拒收鱼)生:课文讲公仪休不想违犯国家的法纪。

师:这是他谈的不收鲤鱼的——(生:原因)(板书:谈原因)师:前半部还告诉我们什么?生:公仪休很喜欢吃鱼。

(板书:爱吃鱼)师:能看着板书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生:公仪休爱吃鱼,有人送鱼,他却不接受鱼别人的鱼,子明不解,老师告诉他不收鱼的原因。

生:公仪休特别爱吃鱼,有人送鱼给公仪休,公仪休拒收人家的鱼,子明问老师为什么不接收,老师给他讲了原因。

师:快速默读课文,能不能按黑板上的提示,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生: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爱吃鱼师:同意他的分法吗?(生齐:同意)生:你不知道,我现在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

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拒收鱼师:同意吗?(少数学生:不同意)那你说说你不同意的理由。

生:我觉得到管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提着鲤鱼下场。

(师:把他讲明白。

)因为提着鲤鱼下场是拒收鱼的结果,所以我觉得到管家提着鲤鱼下场好。

师:剩下的就是课文第三部分了。

三、读课文,走近剧本。

师:刚才我们知道课文有几个人物?生:3个人物。

师: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反复朗读他的语言,仔细揣摩他的心理变化,研究一下这个人物,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认识,新的发现。

师:你对谁最感兴趣,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对公仪休最感兴趣。

我从公仪休的话:“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

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我发现了不能收人家的鱼,收了人家的鱼就要帮人家办事。

生:我也从公仪休的这句话我读出了他遵守法纪、清正廉洁的人。

师:看来你也读得很仔细。

你还对谁感兴趣?生:我读出了子明很好学。

师:你从哪儿读出来的?生:我从:“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读出来的。

生:我对子明很感兴趣,他见到老师忙起身,说明他对老师很尊重。

生:我对管家感兴趣,我从他满脸堆笑我看出了他的讨好。

生:我从他说“要天天有鱼吃也就心满意足了”读出了他特别爱吃鱼。

师:看来我们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新的发现。

我们知道公仪休是位宰相,谁知道宰相是个怎样的官?生:就是管大臣们的官。

生:辅助皇帝的大官。

生:除皇帝以外的最大的官。

师:这样一个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大官,别人为什么不送他贵重的礼物,偏偏送他两条活鲤鱼呢?生:因为他喜欢吃鱼,所以投其所好。

【读书感悟是语文课堂永恒的旋律,让学生带着发现的眼睛朗读文本,让生再次体悟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学生十分乐于接受。

这种内化不着痕迹,同时又为下一课的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公仪休爱吃鱼师:浏览课文,找出有关公仪休爱吃鱼的语句,用笔把它画下来师:找出的请举手。

出示:(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齐读。

师:你从哪儿读出了他爱吃鱼?生:我从“一条”、“一顿”、“吃光”读出了公仪休爱吃鱼。

生:把“实在是鲜美呀!、一顿就吃光了”读的很到位,我感受到公仪休太喜欢吃鱼了。

师:你能把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读得比他还要到位,还要棒?谁来试试?生:读。

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他很爱吃鱼。

谁能把他爱吃鱼的感觉读的再强烈些?生:再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样?生:我觉得他把“一条”、“一顿”、“吃光”重读,我仿佛感受到公仪休好久好久没吃过鱼了。

师:你能否读的比他还要到位,还要棒?来试试?师: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他特别的爱吃鱼?生:我从“回味似的”感受到他爱吃鱼。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连他的神也注意到了。

那你能否用动作演示一下?谁上来?生表演“回味似的”。

师: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活脱脱的公仪休。

师:谁来带上动作读一读?生表情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你还能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公仪休爱吃鱼,怎么也吃不够鱼?出示: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生齐读。

师:你从哪儿读出他爱吃鱼?生:我从“只要”、“天天”、“心满意足”读出了他爱吃鱼。

师: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一下他爱吃鱼?生:读。

师:公仪休是个平常百姓吗?生:不是平常百姓,他是一个国家的宰相。

师:你觉得一个国家的宰相平时该吃些什么?生:宰相会吃补品。

生:宰相会天天大鱼大肉。

生:宰相会山珍海味。

生:熊掌燕窝。

生:鱼翅熊掌。

师:这些山珍海味、鱼翅熊掌公仪休吃了吗?生:没有。

师:你从哪儿读出来的?生:我从“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读出来的。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的爱吃鱼。

师:读了这两句话,你觉得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生:我觉得公仪休很节约。

生:我觉得他很清贫。

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指名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语文来源于生活。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写公仪休喜欢吃鱼的语句,通过朗读、表演,来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

当文本中的主人公和学生平时生活中曾见到过的人物形象有机结合起来时,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被唤醒了,这为体会人物性格,培养语感提供了有利时机。

同时,又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体现了文道合一的理念。

】五、课后作业:练习分角色朗读。

师:谁能先给大家一些好的建议,使明天的表演能获得成功!生:希望大家能把自己当成课文里的人物,有感情地表演,每个人的语气要根据人物特点来说,要有所不同。

生:我建议大家在表演的时候能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这样才像真的表演。

生:在表演的时候,应该可以加上自己即兴发挥,说话、动作都要自然点。

师:大家的建议都同意吗?那就这么练习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