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精要版)

《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精要版)

《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目:《农业概论》(翟虎渠主编,高等教育再版社,2006年第二版)
单项选择题
1、中国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是( ).
A 东西部的差异
B 南北之间的差异
C 中、高山地区上下之间的垂直差异
D 耕地类型的差异
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温室气体是( ).
A甲烷
B二氧化碳
C 氧化亚氮
D 氯氟烃
3、以下哪种温室气体主要是由稻田释放的.( )
A甲烷
B二氧化碳
C 氧化亚氮
D 氯氟烃
4、滥施化学氮肥,会造成哪种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
A甲烷
B二氧化碳
C 氧化亚氮
D 氯氟烃
5、全球气候变化在多数情况下对农业表现为负效应的是( ).
A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B 温度上升
C 降水增加
D 海平面上升
6、以下哪个行业是属于第一产业?
A 工业
B建筑业
C 交通运输
D 农业
7、荷兰农业结构的特点是
A 以种植业和渔业为主
B 以种植业和林业为主
C 以园艺业和畜牧业为主
D 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8、巴西高原的气候主要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亚热带湿润气候
D 高山气候
9、目前日本国内农户主要是以哪一类农户为主?
A 专业农户
B 第一兼业农户
C 第二兼业农户
D 以上都不是
10、我国光能资源相对最贫乏的地区是( ).
A 西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西南地区
D 华北地区
11、我国热量条件最差的地区是( ).
A 西北内陆区
B 东北北部
C 青藏高原
D 云贵高原
12、我国后备耕地主要分布在( )
A 西北干旱地区
B 东北地区
C 西南地区
D 华南地区
13、我国土地自然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 ).
A 青藏高原区
B 东部季风区
C 西北内陆区
D 内蒙古高原区
14、中国从南向北,积温越来越少,这种差异称为( )
A 经向地带性差异
B 纬度地带性差异
C 非地带性差异
D 垂直性差异
15、中国大陆从东南到西北,降水量逐渐降低,这种差异称为( ).
A 经向地带性差异
B 纬度地带性差异
C 非地带性差异
D 垂直性差异
16、地处低纬的云南省,在不到10个纬距的范围内随高度相继出现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特征。

这种差异称为( ).
A 经向地带性差异
B 纬度地带性差异
C 非地带性差异
D 地带性差异
17、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
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畜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顺序的
是()
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
针叶林
C、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D、土壤:黑土、黑钙土
19、东北地区可垦荒地面积虽然很大,但国家已决定停止
“北大荒”垦荒,这说明( )
A、东北一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已完全解决
B、保护生态环境比开荒种粮更重要
C、这里将不再是粮食生产基地了
D、本区今后应大规模退耕还林,加强抚育与更新
20、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

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D.水稻、玉米、小麦
(2).M省可能是
A.山西B.安徽C.广东D.甘肃
21、下图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
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
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2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气候条件下分布的某种农作物。

则下列农作物排序与上图一致的是( ) A.大豆油菜
B.甘蔗甜菜
C.春小麦水稻
D.棉花冬小麦
23、在同一年内于同一块田地上收获两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是( ).
A 连作
B 复种
C 轮作
D 混作
24、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 耕作方式的进步
B. 土地制度的变化
C. 手工业的进步
D. 赋税制度的变化
25、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石器锄耕
C. 铁犁牛耕
D. 自给自足
26、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7、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
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 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28、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

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曲辕犁的发明
D.筒车的发明使用
29、“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
1、东部农业区南北之间的农业地域差异表现为
A 耕地类型不同
B 适生作物不同
C 光照条件不同
D 熟制不同
2、中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域
A 东部季风区
B 西北内陆干旱区
C 青藏高寒区
D 西南季风区
3、十九世纪出现的三大自然科学成就是指
A 细胞学说
B 进化论
C 矿质营养学说
D 遗传理论
4、近现代农业杂交育种的三次突破分别是
A 美国的杂交玉米
B 墨西哥的小麦
C 菲律宾的水稻
D 中国的杂交水稻
5、以下对荷兰农业描述正确的是( ).
A 农业生产的劳动效率世界第一
B 土地生产率世界第一
C 玻璃温室的面积世界最大
D 农产品出口率世界第一
6、以下对巴西农业描述正确的是
A 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尚未利用
B 林业资源世界第一
C 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最高
D 盛产咖啡和香蕉
7、以下关于日本农业描述正确的是
A 气候条件不适合农业发展
B 以畜牧业和林业为主
C 以水稻种植业和海洋渔业为主
D 主要依靠生物和化学技术推动农业发展
8、关于以色列农业描述正确的是
A 自然条件不利于农业发展
B 小麦和棉花是主要的出口农产品
C 畜牧业是以养牛业为主
D 在农田灌溉中大规模地采用程控滴灌技术
9、以色列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A 农业协会
B 基布兹
C 公司经营
D 莫沙夫
1.在发达国家,由于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低,因此农业在市场需求方面的作用可以忽略.
×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它的发展可以脱离其它行业的影响.
×
3.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4.工业化初期,农业是为其它部门的发展提供资金的重要的也是唯一的部门,而在工业化社会,农业创造的资金主要是在内部使用.
×
5. 农、林、牧、渔各业生产只存在竞争关系,不存在互补关系。

×
6.乡镇及乡镇以上的合作经济组织的竹木采伐属于林业。

×
7. 工业化以前农村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中心,它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8.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革命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从外部引入的。


9.发展中国家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为农业提供产前产后服务,并不是为农户提供就业机会。

×
10.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通常是分离的。

×
1.农业的产前产后部门与农业主要是一种()关系,与农业生产关系不密切的非农部门与农业则主要是()关系。

互补竞争
2.农户经营的多样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兼营()的生产,另一个方面则是()。

农业和非农产业,农业内部的综合经营
3.在绝大多数国家里,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都是()
家庭农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