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生产和服务管理程序汇总

产品生产和服务管理程序汇总

1.目的确保直接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便确保使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冲压、液压生产件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3.相关文件3.1《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程序》3.2《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3.3《文件控制程序》3.4《文明生产规定》3.5《定置管理制度》3.6《不合格品控制程序》3.7《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3.8《控制计划程序》3.9《记录控制程序》3.10《特殊特性控制程序》3.11《与顾客有关过程的控制程序》3.12《监视和测量质量控制程序》3.13《仓库管理程序》3.14《采购和供方评定程序》3.15《生产件批准程序》3.16《顾客和员工满意度测定程序》3.17《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3.18《持续改进程序》3.19《测量体系分析程序(MSA)》4.职责4.1制造部负责生产和服务运作过程的归口管理,并负责生产计划编制、半成品库管理。

4.2制造车间负责生产过程控制,严格执行“三检”制,对每一过程产品质量负责。

4.3技术部负责对各类技术文件的提供,生产和服务中技术问题的解决,和对特殊过程实施监督,并负责生产过程的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以判别其合格与否。

7-8-14.4办公室负责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和评定。

5.工作程序5.1生产前准备工作的控制5.1.1做好设计、工艺和检验三大技术文件在生产现场的准备,确保所需文件均为最新的有效本版本。

为所有负责过程操作的人员提供形成文件的作业指导件。

这些指导书在不中断操作者正在进行工作的情况下,应在工作岗位上易于得到。

5.1.2设施、设备、工装、模具、检具,确保齐全完好。

执行《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

对关键和重要设备,做好预防性维护工作。

5.1.3确保各岗位人员均经培训上岗,特殊工种人员经专业培训资格认可上岗。

执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程序》。

5.1.4为确保生产和服务运作工程的监视和测量仪器,确保所有测量和监视装置完好和准确,处于良好状态。

执行《测量和监视装置控制程序》。

并按《测量系统分析程序》的要求,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研究。

5.1.5做好生产和服务运作的生产计划工作a.制造部根据营销部的合同及订单要求编制“生产任务书”经制造部部长批准下达至各生产车间。

b.制造部根据“生产任务书”的产品规格品种,依据技术部的工艺卡片填写“路线跟踪卡”随同“生产任务书”同时下达。

c.生产计划以订单驱动的预测法生产,结合采用单件同步流动小批量生产方式,与总过程循环时间相一致的优化库存水平的拉动系统,以满足订单驱动系统的意图,确保准时交货。

d.对准时交付进行监控:当不能准时交付时,应将预期的交付时间通知顾客或采取纠正措施,改进交付能力。

5.1.6原材料准备和领取生产车间依据“生产任务书”上产品规格、型号,由相关人员凭“领料单”或“半成品出库单”向仓库领取所需原材料或在制品。

领取时核对材料是否合格、批号及炉号同时记录在“路线跟踪卡”中。

5.2过程的确认和控制5.2.1经过对本厂产品的过程确认,确定本厂的生产流程如下:注:本厂特殊工序为焊接5.2.2冲压件液压件车间过程控制1)操作工人领料时,必须核对材料牌号、规格是否与工艺文件及图纸上一致,并检查材料炉号是否记录在“领料单”上,同时只有经检验合格材料才能生产。

2)各工序必须有相应“冲压工序卡片”及相应作业指导书(装夹在现场文件上),凡有特殊特性的过程严格按《特殊特性控制程序》执行;操作工人必须严格按工序卡,作业指导书或控制计划执行。

3)产品生产现场有序、清洁、整齐,保持生产设备整洁,文明生产。

具体《文明生产规定》,《定置管理制度》实施。

4)生产使用的模具,检具及有关的工夹具,辅具,每一工序的操作者在使用前应予检查是否良好,加工结束末件应跟随进模库,以便下次加工时对证。

5)生产过程中按照“检验规程”规定进行抽检,并填写好“工序检验卡”做好“三检”工作,具体按《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执行。

对过程检验中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6)生产过程中“路线跟踪卡”与产品一起,每一工序经加工或检验后必须在”路线跟踪卡“及时记录,以表明冲压件处于某一过程或状态。

7)产品完成作最终检验合格后,上油入库,确保产品交付使不锈蚀。

5.2.3维持过程控制和实施控制计划1)各级检验员,工艺人员、车间负责人对过程能力和产品尺寸、性能进行监控,以保持和超过执行PPAP批准时要求。

技术部、品保部负责、制造部配合,每两个月做一次工艺纪律检查,结果记录在“工艺纪律检查表”生。

严肃工艺纪律,确保顾客满意的产品质量。

2)有效的实施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当未能满足要求时,按“控制计划”中反映计划执行。

3)在控制图上应注出重要的过程活动(如:工装、模具更换或修理,设备维修等)。

4)当过程和/或产品的数据表明过程能力很高时(Cpk/Pp k≥3时),如有必要,技术部对控制计划修改和更新,并按(控制计划程序)规定的审核、批准后执行。

5)当过程能力不稳定或不足时,技术部和制造部共同制定反应计划,经厂长批准后实施。

当顾客有要求时,需经顾客评审和批准。

反应计划包括控制过程输出及100%检验。

5.2.65.2.7作业准备的验证1)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技术部、品保部会同制造部必须共同进行作业准备验证。

a.作业的初步运行,或作业更改。

7-8-3b.材料变更c.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d.模具更换后e.零件检验难以判断适宜时2)作业准备验证方法可采用与封样件对比法;末件比较法;首件封样或统计方法等。

3)由技术部、品保部提供有关规范及标准,由技术部制订相应作业准备验证方法的作业指导书,相关检验员保管。

4)作业检验时,有车间和技术部、品保部共同填写“作业准备验证表”(JR/QP7-8-04)5.2.8工程规范(过程)更改1)工程规范的更改应在五个工作日内,由技术部评审,并及时发放和实施,并作出评审,发放和实施的日期记录。

2)工程规范的更改按《控制计划程序》的要求对控制计划进行更改。

3)技术部在“检验日志”上对每项工程规范的更改在生产中实施的日期作出记录;车间应在“当班日志”上也作出记录并保存,供以后查阅。

5.2.9生产过程的标识和可追溯实施详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的规定和要求。

5.2.10生产过程的工装管理和顾客所有的工装实施,详见《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规定。

5.2.11服务信息的反馈和顾客的服务协议1)如当顾客来信息要求现场商讨和处理问题时,本厂要及时派出人员去处理。

如有协议规定要求服务时,也按时派出人员。

对这方面的服务工作,在工作结束后,派出人员需当场填写“现场服务处理记录单”。

并请顾客签字,以示确认服务工作已达到要求。

不管谁去服务,返回厂后将该“现场服务处理记录单”交到营销部统一保存。

2)积极参加顾客组织的产品失效/修理情况分析会,特别是对本厂有关的信息,并将这种信息和服务工作的信息及时在企业内部的营销部、技术部、品保部、制造部和制造车间进行沟通。

3)当顾客对产品拒收或虽然验收合格,但事后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反馈到本厂,营销部及时填写“顾客意见处理表”,连同顾客可能提供的“整改要求单”,交品保部处理。

由品保部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后,向顾客作出回答。

对重大事故必要时应有厂长或副厂长一起参加处理,直到顾客满意为止。

处理单处理关闭后存于营销部。

4)对顾客拒收的退货情况,应有营销部作出统计和分析。

5.3生产和服务运作过程的确认7-8-45.3.1对所有过程在投入生产前必须经过确认,以证实这些过程能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5.3.2过程的确认包括以下内容:1)过程进行鉴定,证实所使用的过程文件,确定的工艺规程是成熟而适宜的,能符合过程要求,能指导过程的生产,所有过程文件必须有有关人员的编制、审核、批准以示过程经过鉴定。

2)设备是完好经过认可的。

3)人员按规定经过培训,资格经过鉴定。

4)使用特定的方法,有明确的程序。

5)过程必须作那些记录要求是明确的。

6)过程有更改或有较长时间未生产,必须对该过程作再确认。

5.4顾客财产5.4.1顾客财产包括实物和知识产权两个方面。

5.4.2本厂营销部在签署合同和协议中,如有顾客提供的图纸、样品、模具、工具配套件等情况,应在合同和协议中明确提供的名称和数量。

5.4.3顾客提供财产时,均由技术部负责接受,并填写“顾客提供图纸保管登记表”或“顾客提供实物保管登记表”。

由顾客和本厂的接受人员共同签字。

5.4.4对顾客提供的财产,应当场做好验证工作,并妥善保存,保存在可靠适宜的地方。

如知识产权,则应入资料室保存。

对模具则纳入本厂的工装管理系统中去。

5.4.5顾客财产在储存和维护中,发现有丢失、损坏或其他质量问题时,应向顾客报告。

5.4.6本厂对顾客财产的验证,不能免除顾客向本厂提供可接收产品的责任。

5.5产品的防护、储存和交付5.5.1对于产品从采购接收、内部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的地所有阶段,要防止产品的磕碰、压坏、跌落、损伤、变质和错用。

5.5.2要规定在生产流程中,所使用的合适料箱、工位器具、运输工具和方法。

当顾客对运输有特别的要求时,应按照顾客的要求执行。

5.5.3包装的防护。

顾客有要求的应达到顾客的要求。

即使顾客没有提出,本厂根据产品的特点确定包装,包括选用材料,必要的包装设计。

以保证产品到顾客手中,外观整洁完整,功能不损坏。

5.5.4仓库储存防护和交付。

详见《仓库管理程序》的规定。

5.6本程序质量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规定管理。

7-8-5产品生产和服务管理程序版本A第6页共15页6.记录和报告6.1“生产任务书”6.2“路线跟踪卡”6.3“工艺纪律检查表”6.4“作业准备验证表”6.5“现场服务处理记录单”6.6“顾客意见处理表”6.7“顾客提供图纸保管登记表”6.8“顾客提供实物保管登记表”6.9“焊接工艺条件记录表”7-8-6年月生产任务书年月生产任务书7-8-7路线跟踪卡工艺纪律检查表作业准备验证表对不同产品(如冲压、金加工、装配等)验证项目和方法应不同,预先作出策划。

7-8-10现场服务处理记录单编制:日期:批准:日期:7-8-11顾客意见处理表(包括投诉)经办人:日期:批准:日期:7-8-12顾客提供图纸保管登记表顾客提供图纸保管登记表7-8-13焊接工艺条件记录表7-8-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