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仅供参考)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基本观点,学习本文辩证说理的方法。
2•以课文为案例,体会和理解议论文文标题和行文的关系。
3•联系生活知识和阅读经验,理解作者“繁简相宜,各尽其妙”的主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标题形式与行文思路的关系。
2•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培养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说话和行文中力求简练的良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认为有价值、有启发的词句。
2.认真阅读并理解课文前“背景知识”和“重点聚焦”内容。
二、课堂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导读例一:生活中,人们一般都认为凡事要简单些为好(也可用讨论形式:简单些好还是复杂些好),例如:中国画,往往讲究寥寥几笔,却勾勒出一幅情景交融的山水世界。
说话行文,被告知要简洁,所谓“精炼”。
生活要简朴,待人要纯朴(简单),处事要简单(理出头绪,化繁为简)等但是,有一个词(成语),不知大家有无准确理解:言简意赅言简,自然就是人们一般要求的“简单”。
意赅,则要求意义完备。
值得重视的是,这是一个并列词组,是说不仅要语言简洁,同时也要意义完备贝我们对一般意义上人们要求的简单、简洁、简练是否就值得细细推敲了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以作文为例谈“简笔”和“繁笔”问题的吧。
导读例二:同学们是学习美术的,能说一说什么叫简笔画,什么叫繁笔画吗希望能结合实例来谈。
――文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本文就是借用绘画的术语“简笔”、”繁笔”来论写作方法。
文学创作中的简笔具有简笔画的特点:文笔简约,简洁扼要,神韵俱备,繁笔具有繁笔画的特点:文笔详尽,浓墨重彩,神韵逼真。
你们觉得简笔好还是繁笔好请同学们翻开书,找找作者的观点,你们的看法是否与作者不谋而合――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可以压缩成:繁简相宜,各尽其妙)(二)新课教学1 •学习和积累语文基础知识(1)正确朗读字词冗r mg 沓t a 赅g ai 汩汩g u 悚sdig 勰xi e(2)解释繁冗拖沓:繁,复杂;冗,指多余无用的;拖沓,形容拖拉。
言简意赅:语言简练意义完备。
穷形尽相: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穷形和尽相是并列的关系,意思都指“尽致”。
惜墨如金:指写字、作文不轻易下笔,力求精练。
各得其宜: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宜的安顿。
各尽其妙: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发挥自己的长处。
风行水上:像清风拂过水面,形容行文自然流畅。
2.复习《水浒传》故事片断(1)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概要:林冲的妻子因为貌美被权臣之子高衙内看中,于是高衙内拉拢林冲好友陆虞侯(陆谦),设计陷害林冲将他发配沧州,途中又设计在野猪林杀害林冲,没有得逞。
林冲到沧州后被安排看管草料场,高衙内又派陆虞侯来追杀,林冲得知消息后到处搜寻陆谦,没找到,回到草料场。
雪下得太大,压垮了房子。
于是林冲只好到山神庙安歇,陆谦烧了草料场想杀人灭口,正巧避雪在山神庙外的林冲听到了他和另一个帮凶的谈话,了解了真相的林冲怒杀了昔日的好友陆谦,在风雪夜上了梁山。
(2)了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概要:郑屠绰号“镇关西”,他是一个恶霸,在当地开一个肉铺,他欺侮金家父女,鲁智深听闻此人的恶行后非常气愤,他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然后他又来到镇关西的肉铺前激怒郑屠,最终为民除害。
3•朗读课文,对例证段落,感悟探究(1)作者举了很多例子来论证观点,大家看一看,哪些段落写简笔,哪些段落写繁笔,各举了哪些例子第2段谈简笔,举的例子有山神庙的“破落”,日头“坠”下和雪下得正“紧”第3段谈繁笔,举的例子有“三拳”和“等待小叫天”(2)朗读第2段,说一说你欣赏哪个例子联系林冲故事,重点品味:山神庙的“破落”——由于老虎(大虫)的出没,虔诚的村民不敢上山烧香,以至于庙宇荒废,和尚也只得另寻他处,暗示老虎的凶暴、出没频繁。
让人感觉到此处人迹全无,环境荒僻,而“日头下坠”,天色越来越暗,气温越来越低,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荒山僻野中内心的惶恐之情油然而生。
身临其境真的要“大哭一场”。
联系林冲故事,重点品味:那雪下得正“紧”――“紧”一方面指雪下得大,下得急,为林冲离开草屋买酒,侥幸躲过杀身之祸做铺垫;另一方面暗示了林冲被权贵步步进逼,一路追杀,直至逼上梁山的曲折历程。
(如果学生不提,可以略去不讲)(3)朗读第3、4段,说一说你欣赏哪个例子联系鲁提辖故事,重点品味:“三拳”PPT展示两段文字A.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B.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
对繁写、简写请作个比较(作为工美专业的学生看了哪段文字更加容易作画)——原文更有画面感和色彩感,具体形象可感,容易构思作画。
联系社戏故事,重点品味:“等待小叫天”(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来理解)小结:通过对这些例子的赏析,我们发现简笔用得好言简意丰,一字传神;繁笔用得好,用墨如泼,非繁不足达其妙。
4•再读课文,树立文章思路,深入探究(1)简笔和繁笔是两个看似对立的概念,作者没有简单地一味赞扬一方否定另一方,而是辩证地分析说理,得出全面而正确的观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课文如何运用辩证说理的方法的呢它有什么好处①读第1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简笔与繁笔的辩证分析。
参考:作者首先提出了立论的前提:“文章的繁简(即繁简好坏的区别)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意在纠正人们片面求简忌繁的认识误区。
接着对简笔作了一分为二的分析,把“言简意赅”和“言简意少”做对比,告诉读者并非“言简”都好,关键看“意赅”还是“意少”;同样,对繁笔的分析也是一分为二:如用笔繁冗拖沓自然是作文病忌,但有时它能以繁胜简,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
再以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效果为证:有时用简,惜墨如金,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穷形尽相,细致入微。
在这样深入而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使论点的提出水道渠成,令人信服。
②让学生抓住第2、3段的第一句进行分析。
――朗读第2节的第一句: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有时用笔极为简省。
朗读第3节的第一句: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
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
参考:长篇小说篇幅虽长,其用简时真能做到“数字乃至一字传神”,这证明了简笔之妙。
同一长篇同一作者用繁笔时又不厌其烦,以繁胜简。
这辩证地、有力地证明简笔与繁笔都可以成为妙笔,足见当简则简,当繁则繁。
“不能用字数论优劣。
同样,鲁迅先生是极其讲究精练的,选短篇小说中繁笔的事例也更近一步证明了“繁简相宜,各尽其妙”的观点。
小结:辩证说理增强了说服力、可信度,避免了绝对化、片面性。
(3)请同学们用辩证的眼光谈谈生活中、学习中、美术绘画中的辩证法。
既然“繁简相宜,各尽其妙”,那么“得其宜,尽其妙”的标准是什么怎么能做到呢——无论繁简,要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这需要提炼文字与生活(从第 5 节可见)不论繁笔还是简笔,总之要“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也就是繁简无须刻意追求,而是自然而然的事。
5.拓展思路,问题讨论:(1)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文章把“繁简相宜,各尽其妙”的观点论证得很充分了,为什么还要写最后两段,写现在的文坛创作趋向呢——文章的主体部分论述写作原理,而其现实的针对性是当前创作趋长的弊端,因为很多作品或者太平淡无味,或者拖沓啰嗦,常常两者兼而有之(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从第6段可见)。
本文发表30 多年前,而现今读它依然觉得有现实性。
(2)议论性文章,标题和行文应当是怎样的关系课文是典型案例之一,也是标题和行文关系的一种表现。
取标题不外两种情况,一是写好了文章取标题,二是有了标题后根据标题写文章。
不管是哪一种,标题和行文的关系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文题相符。
《简笔与繁笔》是一个联合短语形式的标题,这意味着要议论一个事物(写文语言)的两个方面(繁或简),因此要求行文必须论及简笔如何、繁笔如何的事宜及其辩证关系,这样才能够称之为文题相符。
这样的文章标题形式在生活中是多见的,例如:《谦虚与骄傲》《小我与大我》《推一把与拉一把》等,这些文章都具有行文须兼顾矛盾着的不同方面,须阐述其辩证关系等要求。
(三) ............................................ 课堂小结学完《简笔与繁笔》,我们理解了文本“繁简相宜,各尽其妙”的观点,一部作品,不可能全用简笔,也不可能全用繁笔。
“言简”是形式表现,“意赅” 是内容要求,“言简”的前提是要“意赅” ,如果意义不能完备,则当繁还须繁。
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当简则简,当繁则繁,以“得其宜、尽其妙”为原则。
文学和艺术是相通的,绘画又何尝不是如此图案画中“对称美”与“非对称美”,绘画的明与暗、光与影、疏与密、松与紧这些绘画语言辩证和谐地共存,就像音乐般有轻有重有缓有急、抑扬顿挫地在耳边回旋。
(四)作业布置1.仿句训练:例句: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枣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仿句:我等老同学见面,约好了时间却迟迟不见人影,( ),( ),( ),( ),从( ),从( ),从( ),从( ),然而( )2.用繁笔来描写以下的文字,渲染萧杀、荒凉的氛围。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鲁迅《故乡》) 3.完成课文后“应用与拓展”练习1、2、3。
4.完成配套练习册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