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16(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下列选项中人性论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分数:2.00)A.性相近,习相远也B.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C.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D.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解析:解析:“性相近,习相远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都是性善论或承认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但“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是性恶论的代表。
3.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分数:2.00)A.及时施教原则B.长善救失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及时施教原则解析: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
4.在常科、制科和武举中,实际上经常举行的是常科中的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其中注重考核儒家的经义的科目是(分数:2.00)A.明经科√B.进士C.秀才D.明法解析:解析:明经科注重考核儒家的经义。
考试的内容主要以大经、中经、小经为主,外加《论语》《孝经》两门公共必修课。
明经科主要考查人们的记忆力,只要熟读经文、注疏即可。
5.下列作品与朱熹无关的是(分数:2.00)A.《近思录》B.《小学》C.《白鹿洞书院揭示》D.《百家姓》√解析:解析:朱熹既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又是教育家。
他除利用从政闲暇教学外,还编撰了多种教材,如《小学》《近思录》(与吕祖谦合作编写)、《四书集注》(亦称《四书章句集注》),除此之外,还有《朱文公文集》《续集》《别集》,三种共121卷,《朱子语类》140卷。
主要教育著作有《大学章句序》《白鹿洞书院揭示》《学校贡举私议》《读书之要》《童蒙须知》等。
《百家姓》作为教材成书于宋代,但作者不是朱熹。
因此,答案为D。
6.没有设在我国本土,以“为宣传基督教而学习英文与中文”的主要面向华人招生的新式学校是(分数:2.00)A.英华书院√B.马礼逊学堂C.崇信义塾D.宏艺书塾解析:解析:1815年马礼逊提出创办马六甲书院的设想,得到了有关方面的支持。
学校最终定名为英华书院,于1818年11月11日在马六甲奠基,同年开学。
米怜任院长,马礼逊任校监。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英国霸占香港。
为便于向华人传教和传学,1843年英华书院正式迁往香港,1844年更名为英华神学院,1856年停办。
英华书院尽管最初没有设在中国本土,办学目的也只是在“为宣传基督教而学习英文与中文”,但它是第一所主要面向华人的新式学校。
7.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其中“以德育为先”“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这个阶段是(分数:2.00)A.慈幼院B.小学院√C.中学院D.大学院解析:解析:同上题解析。
答案为B。
8.蔡元培认为“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的是(分数:2.00)A.实利主义教育B.美感教育√C.公民道德教育D.世界观教育解析:解析:美感教育首次由王国维于1906年提出。
1912年初,蔡元培在《关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也有阐述。
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紧密联系。
蔡元培认为美感“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
在现象世界中,凡人皆会因生死离合祸福利害等而产生爱恶惊惧喜怒悲欢之种种感情,而一旦将这些引入绘画、诗歌、音乐等而成为美的材料,则审美者除得一“浑然之美感”外,不会卷入现实的情感矛盾之中。
可见美感已超越利害关系和人我之分界,“而已接触于实体世界之观念矣”。
世界观教育即是引导人们具有实体世界的观念,但这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可以实现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美感教育,利用美感这种超越利害关系、人我之分界的特性去破除现象世界的意识,陶冶、净化人的心灵。
所以,美感教育也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因此,答案为B。
9.根据当时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关系理论,列出一份《教育期区分表》,将受教育者划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成人期四个年龄阶段的人物是(分数:2.00)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确定学制的不同阶段和年限,是近代西方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和倡导这一理论的人物,并列出了一份《教育期区分表》,将受教育者分化为5岁以下(幼儿期一家庭教育与幼稚园期)、6~13岁(儿童期一小学校期)、14。
21岁(少年期一中学校期)和22—25岁(成人期一大学校期),并分别介绍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知、情、意、自我意识等方面发展的情况和基本特征。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和倡导这一理论的人物。
因此,答案为B。
10.下列关于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提出了“党化教育”的口号B.1928年,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三民主义教育宗旨说明书》,即三民主义C.1937年8月,“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D.1936年元旦,《中华民国宪法》提出了国民受教育机会一律平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方针。
国民政府时期提出了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战时须做平时看以及《中华民国宪法》中的相关规定。
1946年11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12月25日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并于1947年元旦公布,当年12月25日实施。
本题的D选项对《中华民国宪法》的时间表述不对。
因此,答案为D。
11.以梁漱溟的观点看,中国唯一可行的道路是(分数:2.00)A.城市建设B.乡村建设√C.工业建设D.实业建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
梁漱溟对近代中国教育史的贡献,在于他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验。
梁漱溟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他认为中国是乡村社会,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在乡村。
因此,梁漱溟认为中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
所谓乡村建设,就是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良。
因此,答案为B。
12.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的是(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泰戈拉D.亚里士多德√解析: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为了把城邦治理好,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
因此,答案为D。
13.下列学校是拜占庭时期的大学的是(分数:2.00)A.君士坦丁堡大学√B.波伦亚大学C.牛津大学D.巴黎大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拜占庭的教育。
拜占庭帝国初期,在首都君士坦丁堡和其他一些城市中的高等学校仍然继续存在,如雅典大学,亚历山大里亚的医学和哲学学校、贝鲁特的法律学校以及各地的修辞学校。
但在拜占庭,最有影响的高等院校是创办于425年的君士坦丁堡大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国家的高级官吏。
本题的其他选项都是中世纪大学。
因此,答案为A。
14.在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中,创办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的人物是(分数:2.00)A.伊拉斯谟B.莫尔C.拉伯雷√D.蒙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尼德兰开始。
西欧早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对西欧的教育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欧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文主义教育家,荷兰的人文主义伊拉斯谟、英国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法国的人文主义者拉伯雷和蒙田。
其中,伊拉斯谟被称为“欧洲的导师”;莫尔是“乌托邦的提出者”;拉伯雷创办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行合一的教育”;蒙田创办了“注重实行的教育”。
因此,答案为C。
15.公立、免费、没有教士任教,不开宗教课程,招生实行公平竞争的,被拿破仑授予一面写有“为了祖国的科学和荣誉”的旗帜的大学是(分数:2.00)A.巴黎理工学校√B.巴黎师范学校C.帝国大学D.达特茅斯学院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近代欧洲高等教育中法国的高等教育。
达特茅斯学院是北美的学校。
帝国大学不仅是一所大学,同时也是全法国所有的教育管理机构,学校设施以及所有从事教育管理、教学人员的总称。
1794年,第一批理工学校开始出现,以巴黎理工学校最具代表。
在法国,理工学校是一种完全新型的学校类型:公立、免费、没有教士任教,不开设宗教课程,招生实行公平竞争等,所以理工学校是法国创立的第一所近代学校。
巴黎理工学校后来一直是法国培养军事、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拿破仑授予它一面写有“为了祖国的科学和荣誉”的旗帜。
巴黎师范学校创办于1794年,1808年改组为培养国立中学教师的学校,实行寄宿制,只招收男生,承担着法国培养高级文职官员的重要任务。
因此,答案为A。
16.美国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是1876年创办的(分数:2.00)A.霍普金斯大学√B.哈佛大学C.斯坦福大学D.芝加哥大学解析:解析:19世纪大批美国人赴德留学或考察。
美国开始取法德国经验,建立学术型大学。
1876年创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被认为是美国的第一所现代化大学。
它不仅给以后的大学,如斯坦福大学(1885年)和芝加哥大学(1889年)等提供了模式,而且对一些原来的传统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也是一个有力的刺激,使他们从古典主义传统的昏睡中觉醒过来。
因此,答案为A。
17.裴斯泰洛齐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分数:2.00)A.体育B.德育√C.智育D.劳动教育解析:解析:同上题解析。
其中,体育的任务是发展儿童身体的力量和技巧。
道德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
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
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应首先在家庭中奠定。
智育借助于数目、形状、语言三个要素而实现。
因此,答案为B。
18.下列人物中提出了国民义务教育思想的是(分数:2.00)A.马丁.路德√B.托马斯.莫尔C.加尔文D.蒙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
马丁.路德是欧洲宗教教育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新教路德宗的创始人。
马丁.路德将宗教平等的理念转化为教育平等的理念,路德用宗教的语言表达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
马丁.路德的国民教育思想中强调国家在普及义务教育中的责任,并主张建立公共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