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胆道疾病护理

胆道疾病护理

胆道疾病护理一、胆石的成因和种类(一)胆囊结石和胆囊炎1、胆囊结石胆囊内较大的结石通常无症状,或有右上腹闷胀不适,消化不良。

较小的结石在进油腻食物后因胆囊收缩,结石随胆汁而排出,可堵塞在胆囊管中而引起剧烈胆绞痛,同时常继发感染而发生急性胆囊炎。

2、急性胆囊炎按炎症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意单纯性、化脓性和坏疽性3种病理类型。

临床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并可向右肩胛部放射。

多数病人有恶心、呕吐和发热,一般无寒战。

3.慢性胆囊炎(二)胆总管结石和胆管炎结石可源于胆总管或来自胆囊、肝内胆管、如发生梗阻和并发感染,即引起急性胆管炎。

胆总管结石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称为夏柯三联征:1.腹痛位于剑突下,开始呈闷胀痛,继而转为阵发性刀割样疼痛。

由于胆总管位置较深,检查时右上腹常仅有深压痛,而无明显腹肌紧张。

2.寒战高热是胆管内感染向上扩散,细菌和毒素经肝窦状隙进入血流引起的中毒反应。

3.黄疸因结石梗阻、胆道压力增高,胆汁自毛细胆管中溢出,进入肝血窦而引起的。

一般在发病后12—24小时出现。

其它表现有恶心呕吐,肝脏和胆囊肿大并有压痛,粪便颜色变淡或呈陶土色,尿色变深,尿胆红素阳性(茶色),血清胆红素量增高。

如胆总管内的结石移动,或通过俄狄氏括约肌排入十二直肠,则梗阻解除,症状缓解,感染自行消退,倘再度发生梗阻,症状复又出现。

因此,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常呈波动性。

如梗阻严重可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三)肝内胆管结石可在肝的左、右叶胆管内广泛存在,但以左外叶多见。

病人有右上腹或肝区胀痛,伴有发热或黄疸。

若伴有肝功能损害,易误诊为肝炎。

当肝内结石向胆总管移动并阻塞胆总管时,可出现夏柯三联征,或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长期广泛性肝内胆管结石阻塞,可引起胆汁性肝硬化。

诊断结石症常需采用B超、胆囊或胆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内窥镜胆管造影和CT等方法。

(四)急性重症胆管炎肝内或肝外胆管急性梗阻伴有急性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特殊,称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梗阻主要原因是胆管结石,其它如蛔虫、胆管肿瘤、胆道狭窄等亦可引起。

病理变化为胆管内充满脓性胆汁,胆道压力显著增高。

感染沿胆道系统向上扩散,细菌和化脓性胆汁栓子大量进入肝窦,可引起胆源性败血症,并很快发生感染性休克,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本病常有胆石症反复发作或胆道手术史。

起病急骤,突然发生剑突下或右上腹绞痛,继而寒战、高热、伴有恶心呕吐和黄疸。

短期内即出现血压下降和神志改变,甚至休克昏迷。

腹部检查剑突下和右上腹有明显压痛伴不同程度的肌紧张,肝区扣击痛。

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或肝脏。

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核左移并出现中毒颗粒。

多数病人有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

二、治疗:(一)非手术疗法急性发作期可使用抗生素消除炎症,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解痉止痛,对胆绞痛病人,由于吗啡引起俄狄氏括约肌痉挛,故应禁用,一般多用哌替啶和阿托品,阿托品能对抗哌替啶对俄狄氏括约肌的兴奋作用,故两药合用效果较好。

病情缓解后可服用中药方剂,疏肝利胆,清除结石。

(二)手术疗法胆道蛔虫: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农村儿童及青壮年。

典型症状为剑右下方阵发性“钻顶样”绞痛,绞痛的发生很突然,且异常剧烈,无法忍受,往往使病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屈膝抱腹,翻滚呻吟;常伴有呕吐,有时呕出蛔虫,但在阵发性绞痛的间歇期,可平息如常。

如蛔虫全部进入胆道,则疼痛性质转为钝痛。

继发感染时,可有畏寒、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增高。

病人体征轻微,腹软,仅在剑突右下方深部可有轻度压痛。

如伴有梗阻和继发感染,可有肝肿大和轻度黄疸。

多数病人根据典型症状可诊断,必要时可行胆道造影,在X线片中可见胆道中有蛔虫阴影。

B型超声波检查可显示蛔虫。

治疗:(一)制蛔、解痉、镇痛、(二)利胆排石(三)手术三、胆道疾病护理护理估计(一)临床资料除健康史中注意病人生活习惯、饮食、妊娠和过去发作史等情况外,本病特点有:病人因胆绞痛和发作而焦虑不安;有高热和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可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表现。

对症状较重的病人,应注意观察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三大症状发展趋势、胆囊大小、是否出现腹膜刺激征、有无胰腺炎、腹膜炎、胆源性休克等合并症出现,特别注意神志、脉搏、血压变化。

倘三联征加重。

又出现神志淡漠、嗜睡、脉速,血压下降的趋势,应警惕急性重症胆管炎。

(二)胆道特殊检查:1. B超检查 2. X线检查:(1)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2)经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3)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4)口服胆囊造影(5)静脉胆道造影护理诊断/问题:1、焦虑;2、有体液不足和营养失调可能,与高热和呕吐有关;3、有感染危险,与胆道梗阻有关;4、潜在的并发症有胰腺炎、肝功能障碍,内出血、胆汁渗漏、术后T管引流不畅等;5、保健知识缺乏。

预期目标:1、减轻心理负担,增强信心;2、能维持适当的营养和体液平衡;3、避免感染;4、胆汁引流通畅;5、避免术后并发症可能;6、增加胆道手术后的有关保健知识。

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 1. 心里护理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比较复杂,手术后也较多复发,病人疑虑较多,需要耐心解释,消除顾虑,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

2. 饮食胆道外科病人对脂肪消化吸收能力降低,且常伴有肝功能不全。

宜给低脂、高糖饮食。

并补充维生素B、C、K3。

不能正常进食者需注意输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碱失衡。

3. 胆道外科的病人对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可导致血中凝血酶原减少而影响凝血,因此,手术前应自静脉或肌肉注射维生素K.4.皮肤护理黄疸病人皮肤有明显的瘙痒,可外用止痒剂涂擦,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

(二)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病人回病房后,观察神志、血压、体温、尿量、黄疸程度和腹部体征。

多数病人带有T管和腹腔引流管(置肝下胆囊窝内),立即将T管接袋。

每日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数量。

在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术后24-48小时内禁食,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输液中加入抗生素控制感染。

肠蠕动恢复后,可进清淡流质饮食,以后逐步恢复至低脂正常饮食。

腹腔引流处每日更换敷料,术后2-3日如引流量不多,可拔除。

拔引流管应徐徐转动后,慢慢拔出。

2. T形管护理(1)妥善固定T管接床边无菌引流袋后,即检查T形管在皮肤外固定情况。

一般T形管除缝线结扎固定外,还应在皮肤上加胶布固定。

接管长短要适宜,如过短病人翻身时可能不慎将管子拔出,过长则易扭曲、压迫,造成引流不畅。

(2)保存引流通畅:如观察到胆汁突然减少,应注意是否有泥沙样结石或蛔虫堵塞,是否管子扭曲受压。

如有阻塞应以无菌等渗盐水缓慢冲洗,不可用力推注。

(3)保持清洁:每天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引流袋应吊在床边,不宜放在地上,以防走路时踩到。

(4)观察记录胆汁量及性状:胆汁量每天约500ml.量过少可能因T管堵塞或肝功能衰竭所致;量过多可能因胆总管下段不够通畅所致。

胆汁色泽正常为深绿色或棕色,较稠厚但清而无渣;倘颜色过淡,过于稀薄(表示肝功能不全)、混浊(感染)或有泥沙细渣(结石)均不正常。

(5)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如病人体温下降,食欲增进,大便颜色加深,黄疸消退,说明胆道炎症消退,部分胆汁已进入肠道;否则,表示胆管下端尚不通畅。

(6)保护引流管口皮肤:有些病人对胶布过敏,皮肤起泡,应小心抽去泡液,外涂龙胆紫。

如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换去湿胶布及敷料,局部敷氧化氢软膏保护。

(7)拔管:T形管一般约留置两周,无特殊情况就可以拔管。

拔管前必须先试行夹管1~2天。

夹管时主意观察病人有无腹痛、发热,黄疸是否复有出现。

倘有以上现象,表示胆总管下端仍有阻塞,暂时不能拔管,应将夹管出开发,继续引流。

倘观察无异常,可以拔管。

拔管后引流口内有少量胆汁溢出,为暂时现象,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数日后即愈合。

(8)T形管造影:拔管前如有条件,可经T形管造影了解胆管内情况。

以12.5%碘化纳或50%胆影葡胺注入T 形管摄片。

如显示胆道通畅无残余结石,开发T管引流胆汁一天,再行拔管;倘有结石,则暂时不能拔管。

倘残石无法消除或有其它病变,则嘱病人带管出院,休息数月后再行手术治疗。

(9)拔管后观察:T形管拔出后,仍需观察病人的食欲、大便色泽和黄疸消退情况,同时注意有无腹痛和发热。

3.保护肝脏功能胆道疾病可能直接影响到肝脏功能。

胆道压力达2.94kPa(30cmH2O)以上即可抑制肝脏分泌胆汁,如压力更高则肝功能受损加重。

因此,胆道手术后应充分注意肝功能情况,采取保肝措施。

4.观察并发症(1)内出血:胆道手术后有可能发生:a、胆道出血,表现为右上腹绞痛,黑便或呕吐、黄疸,T管中亦有血液流出,可先用输液、输血、止血药物等治疗,倘出血不止者需手术治疗;b、腹腔内出血,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检查的病人出血,因充分注意观察,并立即做好术前准备。

(2)胆汁渗漏: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检查后病人突然腹痛,出现明显腹膜刺激征,或手术腹腔引流管内胆汁渗出有增无减,病人腹痛加剧有腹膜刺激,发热,应想到存在胆汁性腹膜炎,须做好手术准备。

(3)潜在性感染: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经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检查后可能并发胆管感染扩散,故常需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健康教育对胆道手术后病人应注意饮食少油腻,适当体育活动,定期复查。

对带T管回家的病人应教会其每日换袋时清洁消毒防止感染,并注意T管的固定以防脱落。

“六要”是:一、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生吃瓜果要先洗干净,然后用开水或凉开水冲一冲,以防吃入蛔虫及残留农药。

养成不喝生水喝开水的良好习惯。

二、要多吃些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白菜等,平时应多吃些香蕉、苹果等水果。

三、要用植物油炒菜,所吃的菜以炖、烩、蒸为主。

四、要常吃些瘦肉、鸡、鱼、核桃、黑木耳、海带、紫菜等。

五、要多吃些能促进胆分泌和松弛胆道括约肌、有汁胆作用的食物,如山查、乌梅、玉米须(泡茶慢慢喝)。

六要吃旱餐,不可让空腹的时间太长。

此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经常运动,防止便秘,二是肥胖者要计划减肥,因为肥胖会促使胆固醇大量分泌,加重病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