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 婚姻的效力 婚姻家庭法 教学课件
第六章 婚姻的效力 婚姻家庭法 教学课件
二、夫妻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
(一)关于夫妻地位立法主义的变迁
在传统的亲属法学中,常用立法主义的不同 来说明夫妻在家庭中法律地位的变迁,认为 夫妻关系立法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夫妻 一体主义,又称夫妻同体主义,即夫妻因婚 姻成立而合为一体,双方的人格互相吸收。 从表面看,夫妻的地位是平等的,实际上, 只是妻的人格被夫所吸收,妻处于夫权的支 配之下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婚姻家庭法 (第四版)
主 编 杨大文 副主编 曹诗权
本章导读
婚姻效力在婚姻家庭法上集中表现为两个方 面:一是配偶身份权;二是夫妻财产制。配 偶身份权渊源于婚姻的内在属性和社会功能 ,植根于人伦道德秩序,最终外化为法律规 范,反映了人类对婚姻的文明自觉和理性把 握。夫妻财产制是配偶身份关系的物化表现 和对婚姻、家庭这一身份共同体的财产性法 律规制,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具有独特的 制度价值和很强的实践意义。
夫妻关系即夫妻法律关系,它是夫妻之间的 权利和义务的总和。夫妻关系的内容包括人 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我国《婚姻法》有关婚姻效力的规定,主要 集中在第13条至第20条,此外还有第9条、 第24条的规定。夫妻人身关系包括姓名权, 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 计划生育义务等。夫妻财产关系包括夫妻扶 养义务,夫妻继承权及夫妻财产制等。这些 内容是婚姻的效力在夫妻间的直接表现。
迄今为止,婚姻的社会功能不仅具有不可替 代的特性,而且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 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配偶身份权是近、现代法制文明、 进步的产物
近代社会继《法国民法典》之后一直到现代 各国民事立法顺应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不 断认识和反映配偶身份关系的道德底蕴和法 律属性
在法律上规定配偶身份权,是人类社会婚姻 家庭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法制文 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当代世界婚姻家庭法的 共同选择。
关键术语
婚姻效力、夫妻一体主义、夫妻别体主义 配偶身份权、夫妻财产制、共同财产制 分别财产制、法定夫妻财产制、约定夫妻 财产制
第一节 婚姻效力概说
一、婚姻效力的概念
婚姻效力是指男女因结婚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它随婚姻关系的确立而发生,并随婚姻关 系的消灭而终止。
婚姻的效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婚 姻效力,指婚姻的成立在婚姻家庭法及其他 相关法律中产生的法律后果
(二)不同社会制度下夫妻的法律地位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夫妻关系的性质 及其发展变化,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 受上层建筑诸部门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夫 妻在家庭中的地位,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适 应,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一是男尊女卑、夫权统治时期;
二是在法律形式上渐趋平等的时期;
三是从法律上的平等向实际生活中的完全平 等过渡的时期。
《婚姻法》第16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实 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其基本精神有三:
三是以配偶身份为前提而派生出的财产性权利, 如扶养权、继承
婚姻内含的两性结合的特性使其结构因主体 的定向化而比较简明,但由于特定的社会背 景下人们对个人与社会利益的认识和偏重的 不同,婚姻结构在历史长河中又非单一
偶婚结构使人们对两性关系的个体利益形成 了新的认识,财产私有化使这种认识日益深 化,从而带来了婚姻结构的渐进的历史性质 变,牢固的一夫一妻的个体婚结构成为历史 必然
第二节 配偶身份权
配偶身份权是夫妻之间在配偶身份状态下相 互享有和承担的权利义务的统称。就其法律 属性分析,配偶身份权一般包含三个层面:
一是基于对历史上家长权、夫权的否定,在夫妻 之间进一步强化的配偶人格权
二是直接由婚姻这一共同体内在特性规定的配偶 身份权,是夫妻之间互动对等的人身上的权利义 务关系,构成严格意义上的配偶身份权,一般被 称为夫妻人身关系。
人类的婚姻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种类型,即 群婚结构、偶婚结构和个体婚结构;一夫多 妻的主体多元形式只是个体婚结构的历史变 种,一夫一妻的个体婚结构则是迄今为止协 调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最佳婚姻结构。
一夫一妻的个体婚结构在功能上集中于三个 方面:
一是性爱功能 二是生育功能 三是扶助功能
随着现代家庭核心化、微型化的发展,又使 诸多家庭职能直接浓缩到婚姻之中;或者说 原来被家庭职能吸纳的某些婚姻功能又凸现 出来,从而现代婚姻在上述三项基本功能的 基础上,还应包括有共同生活、教育子女、 经济保障、精神情感慰藉等家庭化功能。
三、我国现行《婚姻法》上的配偶身份 权
(一)夫妻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二)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
社会活动的自由
(三)夫妻双方有平等的婚姻住所决定权
一是登记结婚后,夫妻双方平等地享有婚姻住所 决定权
二是夫妻双方享有互为对方家庭成员的约定权
(四)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狭义的婚姻效力,仅指婚姻在婚姻家庭法上的效 力。其又可分为婚姻的直接效力和间接效力。
直接效力指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 系;间接效力指因婚姻引起的其他亲属间的权利 义务关系。本章阐述的婚姻效力,专指婚姻的直 接效力,即夫妻间的权利义务。
婚姻的直接效力,从性质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 是婚姻在身份法上的效力,二是婚姻在财产法上 的效力。从国外立法看,前者包括姓名权、同居 义务、忠实义务、婚姻住所决定权及日常家事代 理权等;后者主要指夫妻财产制,包括夫妻财产 的归属、管理和使用、收益及处分等权利和债务 的清偿,以及约定夫妻财产制的设立、变更和废 止等法律规定
三、我国《婚姻法》对夫妻法律地位的 规定
《婚姻法》第13条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这是男女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对夫妻法律 地位的原则性规定。我国《婚姻法》对夫妻关系的 其他具体规定,都体现了这一原则的精神
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既是确定夫妻间权利和义 务的原则,也是处理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纠纷的基本 依据。对于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纠纷,《婚姻法》 有具体规定的,应按具体规定处理;无具体规定的 ,则应按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原则的精神予以处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