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制作工艺: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二者之间有何不同
(头条,知号)
一,黄山毛峰的制作工艺
鲜叶:特级黄山毛峰采摘标准为1芽1叶初展,1-3级分别为:1芽1叶,1芽2叶
初展;1芽一二叶,1芽2叶,1芽3叶初展,为保质保鲜,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夜制。
杀青:用直径50厘米桶锅,锅温150-130度,先高后低。
投叶量:特级200-250克,1级可增加到500克,每分钟翻50-60次,杀青程度,适当偏老。
揉捻:特级,1级在杀青结束前在锅里揉条,理条,无单独揉捻过程。
2,3级出锅手
散热,再轻揉1-2分钟,以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每只锅配4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
第一只烘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度左右,以后三只依次下降到80度,70度,60度。
边烘边翻,烘顶顺次向低温移动,初烘结束,含水率15%左右。
初烘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宜轻,火温要稳。
初烘叶摊凉30分钟以上,进行足烘,其投叶量为8-10笼初烘叶,温度60度左右,
文火烘到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筒封存。
机制毛峰,可用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配套作业,与烘青工艺基本相同,只是鲜叶
嫩度好,杀青,烘十温度适度降低,投叶量也少一些。
品质特点:特级黄山毛峰,堪称中国毛峰之极品,形似雀舌,匀齐壮实,峰显毫露,
色如象牙,鱼叶金黄;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
成朵,其中,“金黄片”和“象牙”色是两大显著特点。
二,六安瓜片的制作工艺
鲜叶:一般在谷雨前后开采,采1芽三四叶为主,现时嫩度适当提高,采1芽二三叶。
扳片:将一个完整芽叶,分掰成嫩片,称小片,老片,称大片和茶梗,称针把子,针
指芽尖。
炒制:分生锅和熟锅,鲜叶投入生锅,待“杀青”基本完成,即扫入相邻的熟锅“造形”,“干燥”。
生锅温度以鲜叶落锅有炸芝麻的噼啪声为适度。
炒嫩片,温度稍高,老片稍低,投叶量嫩片20-50克,老片不超过250克,中等嫩度50-100克。
据测定,嫩片含水率68%-76.5%,老片65%-76%,炒片出锅含水率,嫩片20.8%-38%,老片20.6%-30%。
烘焙:用竹编大烘笼,直径1200毫米左右,篮顶高750-800毫米,用砖围成火塘,内装筑紧的木炭,称火摊子。
烘焙分毛火,小火,老火。
炒制的湿坯要及时毛火小火,嫩片,老片分别上烘,温度不能太高,烘到九成干为度。
剔除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和夹杂物后,嫩片,老片拼和成小火茶。
老火又称拉老火,火摊子大,由2人抬篮走烘,每次烘2-3秒钟,烘1次,翻1次,包括走烘,计15秒钟。
烘茶翻拌60-70次,含水率达到5%以下,叶片表面起霜为度,老火结束,趁热装筒密封,全过程手工操作,机制瓜片目前仅用于制低档茶。
品质特点:外形单片顺直匀整,叶边背卷平展,不带芽,不含梗,形似瓜子,干茶色泽翠绿,起霜有润,内质汤色清澈,香气高长,滋味鲜醇回甘,叶底黄绿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