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本必修教材使用建议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部编本必修教材使用建议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单元学习目标的结构·中华文明之光
单元导语: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 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 考其现代意义。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 征,体会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 达风格。阅读史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 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 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 件。
2.单元学习目标的结构·关键能力
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 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学会 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 法。 阅读史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 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 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要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 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 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 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的阅读 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 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 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不少于1/2。
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学习目标与内容
⑴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论者的观点、态度和语 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阅读近期重 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 题时的立场、观点、方法。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 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 ⑵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 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 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⑶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 礼貌地进行辩驳。
学习本单元,以“学习之道”为核心,通过梳理探究 和反思,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 习能力。
单元主题的结构·学习之道
价值意义
方法路径
学习 之道
态度立场
经历感受
链接: 叶丽新《 教材“结构体例”的多层次立体设计》
大主题(Big Idea),每册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 有几组选文,每组选文都由一个“大主题”引领。 这些主题与内容或文本特征有关,用于组织选文, 并借此将选文与学生个体、社会重要议题关联起来。 高中阶段涉及的“大主题”如:回馈和奉献、忠诚 和背叛、走向独立之路、信念的力量、解救和征服、 离奇的和不可思议的……
语文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 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 本途径。这些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 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 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 “点”解析、 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任 务群的教学,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
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2. 教学提示
⑵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结合学生阅读和表 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学习 必要的逻辑知识;相关知识的教学要简明、实用,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 遇到的问题;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机械的训练。
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2. 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1.5学分,27课时。写作3篇以上, 专题讨论与辩论不少于3次。
⑴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选择日常生活 和学习中、历史或当今社会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 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阅读古今中外典型的思辨 性文本,学习与梳理论证方法,学习用口头与书 面语言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驳斥错误的观点。
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 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 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 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 覆盖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 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任务群的设计着于 培养语言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 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 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学习任务中; 每个单元的主题都有相对具体化、结构化的展开
单元学习主题的结构·学习之道
单元导语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从《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 不成器”,到当今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 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
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有关学习的问题或阐述 学习的意义,或讨论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或描述读书 的经历与感受,使我们获得不同的启迪。
单元学习目标的呈现·学习之道
单元导语: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
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 方法
单元学习任务:
2.本单元的文章大都针对现实问题发表议论,往往先 批判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主张。阅读这 些文章,看看文中列举了哪些错误现象,作者又是 如何层层辩驳剖析,并给出“药方”的。
• 学习古代仁人 志士的情怀
• 增强为中华民 族复兴而读书 的责任意识
个人修养
家国情怀
设计单元学习主题的思考
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关联,与学生的语文经验关联; 与学习任务群学习目标、典范的学习资源、核心任
务有机融合; 单元主题体现在单元导语、选文、学习提示、单元
必修课程学习要求中的部分规定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灵活运用精读、略读、 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 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 观点和感情。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 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阅读论述类文本,能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 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 数据、图表等)之间的联系。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 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 的特征,体会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阅读史 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 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本单元学习,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 要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 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 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 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阿房宫赋》《六国论》)朗读课文,感受赋和 论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灌注其中的感情和气势。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单元学习目标的结构·责任与担当
学习提示:
古汉语很多实词的义项往往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 或合成词中,比加“永保无疆之休”的“休”,与 “休戚”的“休”同义;“能克终者盖寡”之“克”, 其义项仍保存在成语“克勤克俭”中。联系现代汉语 中的相应词语,有时可以帮助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 课文中有一些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常见意义不同, 比如“直走咸阳”“函谷举”“率赂秦耶”“始速祸 焉”等语句中划线的词。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助 于我们准确把握文言文的语义。
——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公司于2009年修订出版
的“格兰克文学系列”(Glencoe Literature ),共有八本学 生用书
2.单元学习目标的结构
1单元 2单元 3单元
学习本单元,以“学习之道”为核心,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 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要准确 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 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 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
二、教材中该任务群的结构
单元学习主题的框架 单元学习目标的结构与呈现 学习任务的结构 学习资源的构成
1.单元学习主题的框架
学习之道
• 把握学习的价 值与意义、原 则与方法
• 提升修养,培 养终身学习的 理念
中华文明之光
• 领略传统智慧 • 培养理性精神 • 增强文化自信
责任与担当
单元学习目标的呈现·学习之道
单元导语: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 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 表达观点的方法 单元学习任务: 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
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 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
“学习之道”单元目标·关键能力
议论要有针对性
针对现实问题:个别之事——一般之理 针对特定的读者:写作时要考虑读者的年龄、
知识层次、阅读能力与喜好、读者关心的问 题、如何表达更容易让读者信服等问题。
单元学习目标的呈现·学习之道
单元导语: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 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 学习提示: 《劝学》和《师说》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 篇。熟读这两篇文章,找出文中谈学习的名句,推敲句 子的含义,以此为基础把握两篇文章中关于学习的主要 观点。 阅读时,要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主张和写作背景去理 解文章的观点,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
2.单元学习目标的结构·关键能力
“中华文明之光”·单元导语
阅读史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 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 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中华文明之光”·单元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