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3.下面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C.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那点薄雪在阳光的斜射下,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这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3)本文以对比开篇,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结尾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笔,戛然而止,余味无穷,紧扣了题目“济南的冬天”,首尾呼应。()
交流展示:
1、济南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1)原句: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2、写实物,即以实物为主,而略加抒情的描写,使文章生动空灵一些。写诗情画意呢,要略加实物,以期虚中有实。
3、叙述一事一景,须知其全貌。心中无数,便写不下去。知其全貌,便写几句之后即能总结一下,使人极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比如说我们叙述北京春天的大风,在写了几句如何刮法之后,便说出:北京的春风似乎不是把春天送来,而是狂暴地要把春天吹跑。这个小的总结便容易使人记住,知道了北京的春风的特点。
改句: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2、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3、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A.水藻(zǎo)宽敞(chǎng)澄清(chén)
B.伦敦(dūn)贮藏(chǔ)狭窄(xiá)
C.发髻(jì)镶边(xiāng)肌肤(fū)
D.着(zháo)落济南(jǐ)害羞(xiū)
2.下面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摇蓝圆圈烦燥水墨画B.暖和横卧慈善刮风
C.水纹绿草垂柳斜射D.舒适唤醒幻想晒着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什么?
(4)文中的哪些动词用得好?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反馈检测:
1.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七年语文导学案主备人:唐海燕审批人:孙丽红年部主任:贾丽时间:2011-10-28NO.10
课题
济南的冬天
课型
展示课
课时
2
2、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3、分析课文第三段。
(1)全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什么?
(4)冬天的济南的特点是: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课后小结:
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改句: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原句: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改句: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原句: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重点: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难点: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时间预设:导课2´自主学习5´交流展示28´反馈检测3´课后小结2´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老舍谈写景:
1、若是写风景,应以写景为主,写出诗情画意,而不妨于适当的地方写点实物,如岩石与植物,以免过于空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