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PPT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PPT课件

——《论语 颜渊》
.
7
1.仁(核心,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 2.克己复礼(尊卑贵贱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子 3.“德治”,为政以德(民本)
4.有教无类;5.对鬼神敬而远之;6编纂典籍
1.仁政 (发展孔子德治思想)
儒孟 家子
2.“君轻民贵” (民本)
3.性善论
1.“仁义”、“王道”
荀 2.天行有常,人道有为(朴素唯物主义) 子 3.君舟民水(民本)
.
15
• 庄子妻死,惠子吊①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②而 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③,死不哭亦足 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④!"庄子曰:"不然。 是⑤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⑥!察其始而本 无生⑦,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 无气⑧。杂乎芒芴⑨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 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夏 秋冬四时行也。人且偃然⑩寝于巨室,而我嗷嗷 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注释: ① 吊:吊丧 ② 箕踞鼓盆:蹲坐着,敲着盆子。 ③ 长子老身:生儿育女,老而身死。 ④ 不亦甚乎:岂不太过分了。 ⑤ 是:当。
⑥ 慨:哀伤。 ⑦ 无生:没有生命。 ⑧ 无气:没有气息。 ⑨ 芒芴:若有若无。 ⑩ 偃然:安静的样子。
.
16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 株。兔走触株,折颈而 死。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 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皆守株之类也。”
4.有教无类;5.对鬼神敬而远之;6编纂典籍
1.仁政 (发展孔子德治思想)
儒孟 家子
2.“君轻民贵” (民本)
3.性善论
1.“仁义”、“王道”
荀 2.天行有常,人道有为(朴素唯物主义) 子 3.君舟民水(民本)

4.性恶论(礼乐规. 范使向善)
10
荀子的思想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 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4.性恶论(礼乐规. 范使向善)
8
孟子的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
9
1.仁(核心,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 2.克己复礼(尊卑贵贱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子 3.“德治”,为政以德(民本)
3.自然无为
.
12
老子的思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
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
——《老子》
为无为,则无不治。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
死而不远徙。…使民复结绳而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 用之。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
前500)即 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
墨 2.节用、非攻、尚贤

2.逻辑学
.
20
墨家的主张
兼爱 非攻 尚贤 节用
墨 子(约前468-376
年),姓墨名翟,鲁国
(今山东滕州)人。
.
21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儒家 孟子 荀子
战国
墨家 墨子 战国
老子 道家
庄子
春秋 战国
法家 韩非 战国
.
22
治国思想
儒:克己复礼, 为仁。
道:为无为, 则无不治。
1.仁政 (发展孔子德治思想)
儒孟 家子
2.“君轻民贵” (民本)
3.性善论
1.“仁义”、“王道”
荀 2.天行有常,人道有为(朴素唯物主义) 子 3.君舟民水(民本)
4.性恶论(礼乐规. 范使向善)
5
孔子其人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 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 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 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 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 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 哉!” ——《史记孔子世家》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 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 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
名况,字卿,赵国(今山西
安泽一带)人。
.
11
1.道是世界的根本 P5(道生一,…)
老子 2.朴素辩证法思想 P6(以柔克刚)

3.“小国寡民” P6

1.道是世界的根本
庄子 2.万物无差别 齐物
孔丘 (前551年~前479年)春 秋时期鲁国人,字仲尼,排行 老二,又孔老二
.
6
孔子的思想
子曰: 仁者爱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 (前551-前479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 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
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
说:我仁; 说:我义; 说:我无为; 说:我逍遥; 说:把他们全抓了。
.
1

1.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 2.形成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2
测试内容
春秋战国时 期的百家争 鸣
测试要求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与主要观点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
.
3
小组合作探究: 1.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2.道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3.法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4.墨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
4
1.仁(核心,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 2.克己复礼(尊卑贵贱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子 3.“德治”,为政以德(民本)
4.有教无类;5.对鬼神敬而远之;6编纂典籍
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道德经》 13
.
14
庄子的思想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 之间。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 而已”
——《庄子》
庄子( 约前369-前286), 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 (今安徽蒙城)人。
法: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圣 人执要,四方 来效 。
墨:尚贤、节 用
阶级立场
没落的奴隶主
新兴的地主 小农阶级
.
适用时期
在封建社会不可能 实现
动荡年代、军阀割据 时期
动荡结束之初,恢复 生产、稳定民心、巩 固统治
适宜于国家稳定, 走上正规时期
23
.
17
李悝 法 家 商鞅
韩非
1.法治(严刑峻法) 2.加强中央集权、君权 3.奖励耕战 4.主张变法
.
18
法家的思想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 执要,四方来效 。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韩非子 (约前280年-前
233年),战国时期法家
集大成者
.
19
墨 家
1.兼相爱,交相利(讲求功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