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蓝莓加工可研报告

蓝莓加工可研报告

蓝莓深加工项目调研报告
一、蓝莓果介绍
蓝莓(Blueberry)学名越桔,属于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

果实呈蓝色,并披一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果味酸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在不同的产地分别被称为蓝靛、山桑子等,生长于我国大兴安岭以北原始森林之中的蓝莓被称为“嘟柿”,蓝莓能抵御零下 50 ℃的严寒,根部常年生长在冻土中,其果实营养成分丰富。

野生蓝莓营养价值极高,是罕见的珍稀野果。

蓝莓所含的花青素、有机锗、有机硒、熊果甙、氨基酸、果酸等特殊营养成分是任何植物都无法比拟的,尤其是由 16 种生物类黄酮组成的花青素,有比一般植物花青素更优越的生理活性。

近年来野生浆果越来越受到食品、保健品界的关注,是由于蓝莓果花色苷的独特保健功能。

蓝莓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花色苷(花青素),主要有抗生素作用、抗自由基作用、抗视力退化及抗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作用。

花青素 (Anthocyanosides) 是纯天然的抗衰老营养补充剂,研究证明是当今人类发现最有效的抗氧化剂。

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高五十倍,比维
生素C高二十倍。

它对人体的生物有效性是百分之百,服用后二十分钟就能在血液中检测到。

与其它的抗氧化剂不同的是,花青素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

二、蓝莓产地、产量介绍
监莓的栽培最早始于美国,总面积1.9万公顷,总产量超过40万t。

世界各国竞相引种栽培。

各国根据自己的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开展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蓝莓研究和栽培工作。

荷兰、加拿大、德国、奥地利、丹麦、意大利、芬兰、英国、波兰、罗马尼亚、澳大利亚、保加利亚、新西兰和日本等国相继进入商业性栽培。

我国蓝莓栽培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

从美国、加拿大、芬兰、德国引入抗寒、丰产的蓝莓优良品种70余个,其中包括高丛蓝莓、半高丛蓝莓、矮丛蓝莓等六大类型。

解决了蓝莓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技术、扩繁后,在长白山建立了5个蓝莓引种栽培基地。

初步选出适宜长白山区栽培的蓝莓优良品种4个,并开始向生产推广。

对一些基本的栽培技术和育苗,土壤管理等也作了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与日本的环球贸易公司合作,率先在我国开展了蓝莓的产业化生产栽培工作。

相继在辽宁、山东、黑龙江、北京、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引种试栽。

目前我国种植面积截止2006年达2万余亩,产品80%出口日本。

预计到2013年,蓝莓种植面积将达到200多万亩,而且仍在逐年翻番扩大。

三、蓝莓商业前景
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蓝莓栽培面积已近20万公顷,形成了集蓝莓栽培、果实贮藏加工及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庞大蓝莓产业。

美国的蓝莓生产不仅供应本国,而且外销到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和欧洲等国。

蓝莓鲜果在国际市场
上售价昂贵,每500克价格为10美元左右,鲜果大量收购价格为每500克4-5美元。

目前,全世界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开始蓝莓产业化栽培,市场容量大,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由于蓝莓初登华夏大地,但发展速度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2006年全国种植面积仅有2万余亩,在短短的5年间种植面积增长了近6~10倍。

到2015年大兴安岭蓝莓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125.5万亩,人工管护恢复野生基地100万亩。

长白山地区要打造中国的蓝莓之乡,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

纵观蓝莓产业,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展蓝莓种植业,蓝莓深加工产业问津的人很少。

蓝莓从种植到丰产只需要三年,国内大面积种植时间大约在2010年,到2013年几百万亩的蓝莓进入丰产期。

可以想象提早创建蓝莓深加工产业的巨大利润空间。

四、蓝莓产业现状
目前我国的蓝莓产品主要有四种,鲜果、冷冻果、蓝莓色素和加工果酒。

鲜果90%出口日本,10%供应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市场,冷冻果大约80%出口,20%供应国内食品企业用作加工原料。

蓝莓果酒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小部分外销日本,蓝莓色素提取物几乎100%出口欧美市场。

根据吉林农业大学的市场调查,在我国市场上,目前蓝莓加工的产品共有五大类20种,包括果酒,果汁饮料、乳制品、糖果、干果、烘焙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以及果酱,产品类型比较丰富,但据核实,含真正蓝莓果实成分的只有8种。

大部分产品只是模拟蓝莓的风味,并没有应用蓝莓的健康功能。

目前,我国蓝莓销售的主要难点是国内市场尚未培育。

就目前看,参与我国蓝莓种植的企业基本上以产品外销为主,不太看重国内市场,不重视国内市场的培育。

我国消费市场对蓝莓的认识程度较低,但同时意味着国内蓝莓产品开发巨大的潜力空间。

五、蓝莓产业开发建议
引进国外先进的贮藏保鲜和果实加工技术
蓝莓果加工技术落后,加工基础薄弱,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蓝莓产业的顺利发展。

我国蓝莓鲜果产品采后贮藏技术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尚未在生产中应用。

蓝莓冷冻果和浓缩果汁的生产基本上采用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工艺技术,无论
是加工能力还是加工产品质量,都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蓝莓深加工产品很少,已供应市场的深加工产品主要是果酒类,而果酱、果汁产品只有少量供应市场。

我们重点要引进贮藏技术:超低氧储藏技术,应用此项技术可使蓝莓鲜果的贮藏达到60天,超市的货架期达到14天。

实现蓝莓鲜果全球市场的运输和销售。

蓝莓加工技术的引进重点主要是IQF产品加工技术、果汁生产技术、色素提取技术。

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国IQF产品普遍采用半悬浮流态床式单体速冻设备和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果实速冻中的粘连。

目前我国应用的色素提取设备加工的蓝莓提取物,色素含量只有13%,而美国和日本利用CO2超低温萃取技术和设备,蓝莓色素提取物含量可达到36%。

美国等国家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加工产品的品质检测和质量管理技术体系,针对不同的产品,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

应在引进加工技术的同时,引进相关的质量检测设备与技术,如杂质快速检测,农残检测技术和设备,和质量管理标准。

总之我认为蓝莓产业市场潜力巨大,要想在蓝莓产业上获得巨大利润必须及早行动,抢占市场先机。

所以我建议:在产地建厂进行蓝莓产品深加工,它的优势在于收购的果实鲜,品质优。

蓝莓产地都属于不发达地区,那里的劳动力便宜,土地使用费和建厂成本都很低,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也很实惠。

我们只要培养好一、二个管理人员,财务支出千元以上必须经北京总部批准,定期对财务进行审计。

蓝莓产品我们要以蓝莓鲜果、蓝莓浓缩果汁、蓝莓冰冻果和蓝莓提取物花青素为主要产品。

1、蓝莓浓缩汁是前期开发的主产品,应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软包装---自立袋软饮料。

绿色饮料替代碳酸饮料将成为饮料市场的必然趋势。

绿色果汁饮料在消费市场中异军突起,她将成为我国饮料行业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果汁饮料的年需求量在100万吨以上,且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而目前国内产量只有60万吨,人均不足1公斤,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在果汁饮料市场中,蓝莓果汁饮料是一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的珍稀果汁饮料。

巨大的市场为蓝莓果汁饮料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蓝莓冰冻果是开发中期产品,应采用国际最先进的IQF单体速冻技术。

全世界每年可生产冰鲜蓝莓果40万吨左右,消费市场需求量在80万吨以上,而且消费量在逐年递增。

3、蓝莓色素提取是开发后期产品,应采用CO2超低温萃取技术。

目前蓝莓提取物青花素产品全部销往国外。

六、蓝莓产品市场销售
蓝莓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我们可以依托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管委会现有的北京各大超市资源,在北京几十家超市销售。

七、项目建设投资
1、建厂所需的用地
前处理车间2000平方米
蓝莓鲜果发酵酿造车间2000平方米
蓝莓花青素及SOD提取车间800平方米
速冻冷藏库1500平方米
办公楼1000平方米
包装生产车间1000平方米
储藏一年生产所需的冷冻果的冷库(200吨)
2、建厂所需资金
基础建设费:1000万元
设备费:500万元
收购蓝莓的流动资金:500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