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德国DGNB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120424
德国DGNB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120424
1990英国BREEAM 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第一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1996年美国LEED 1998加拿大GBTool 1999年中国台湾EEWH
LEED & BREEAM •Well-known •”International” DGNB •Life cycle oriented •第二代 •欧洲标准 HQE •Process oriented
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能源与环境设计领先者
LEED V3 认证分类
分类 所用方面 面向新建筑 强调建筑运营管理评估 针对商业内部装修 提倡业主和租户共同发展 住宅规划评估 社区规划发展评估
LEED简介
LEED V1: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1996年 制定 。 LEED V2:2000年颁布,总分69分,??。 LEED V3:2009年颁布,总分提高至110分,节能和节 水的比重提高。 6个评估体系:设计、施工、运营 LEED™认证系统包括“评分先决条件”和“评分条 件”。 所有的项目首先都必须符合评分先决条件的要求,对于 其它的得分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 获得认证的基础是总分符合认证系统的最低标准。 在每条评分先决条件和评分条件后有明确的文件资料要 求,在认证过程中,申请方必须递交充分的文件资料证 明项目符合相关条件。 LEEDTM认证有四个等级。 符合7 个评分先决条件,再根据以上6 个类别内的34 条标准得分。 第一档是在总分61 分中得23 分,可得到认证。 对于那些达到特殊绿色建筑品质的项目,28 分获得银 奖,34 分获得金奖,45 分获得白金奖。
LEED-NC3.0架构
考察内容
选址与环境管理 水资源利用效率 能源和大气环境 材料和资源 室内环境质量 设计流程创新 区域优势 合计
评估前提
评估要点
得分
26 10 35 14 15 6 4 110
各项得分比 例
24% 9% 32% 13%
14%
5% 4% 100%
LEED-NC3.0评级标准
认证级别 认证奖 银奖 金奖 白金奖 LEED3.0(2009) 40-49 50-59 60-79 80-110 满足至少40%的评估要点 满足至少40%的评估要点 满足至少40%的评估要点 满足至少40%的评估要点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
世界各国的绿色标准情况
Eko Profile Promis E BREEAM ESCALE Eco Effect Eco Quantum E-top GOBAS HK-BEAM CASBEE LEED-Canada, GBTool BREEAM-Green Leaf LEED
NABERS SBAT
1.深入定量分析 a) 得分标准的量化,如: 室内空气质量达到美国 ASHRAE62-2004 的最低要求或更高; 用水成本减低 20-30%、减少固体废物排量 35-40%。 b) 节能和舒适效应的量化 将本项目所采用绿色技术的节能和舒适效应量化(如:外围护结构 保温性能的改善能使空调和采暖费用降低为原来的40-50%),可 以使发展商对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投资更有把握。 2.过程和最终目的更好结合 正是由于LEEDTM 认证体系的这种量化过程,使得建筑的设计和建 造过程更趋与可控化,可实践性。譬如说,我们通过计算机能源模 拟分析建筑物现行设计的能源消耗成本,对比LEEDTM 要求的目标 成本,为设计团队提供量化依据及整体优化手段对建筑系统进行调 整,从而保证建筑后期运营的低成本。
DGNB 德国可持续建筑评估体系 DGNB German system of Sustainable Building Certificate
• German Sustainable Building Certificate
DGNB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完整,同时也是最新的可持续建筑评估体系 创建于2007年,由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与德国政府共同开发编制,具有国家标准性质。 覆盖建筑行业整个产业链,整个体系有严格全面的评价方法和庞大数据库及计算机软件的支持。
资料来源:LEED官方网站资料
内容目录 I. 引言 II. 得分总揽 III. 节约土地 必要项:交通效能 必要项:水与雨洪基础设施效能 项目:污染褐地再开发 项目:高成本污染褐地再开发 项目:相邻、已建成或已开发场址 项目:减少依赖汽车 项目:对工作—家庭平衡的贡献 项目:邻近学校 项目:接入公共区域 IV. 环境保持 必要项:濒危物种和生态种群 必要项:保护公共用地 必要项:湿地和水体保护 必要项:侵蚀和沉积控制 必要项:农田保护 项目:支持场外土地保护 项目:场址设计保护栖息地或湿地 项目:栖息地或湿地恢复 项目:栖息地或湿地维护管理 项目:保持陡坡 项目:建设中最小化场址扰动 项目:场址设计时最小化场址扰动 项目:雨洪径流率管理 项目:减少雨洪径流率 项目:雨水处理t 项目:室外有害物污染防治 V.紧凑、完善、和谐社区 必要项:社区开放性 必要项:紧凑开发 必要项:使用多样性 项目:紧凑开发t 项目:沿交通紧密布置 项目:用途多样性 项目:住宅多样化 项目:可承租的住宅 项目:可购置的住宅 项目:减少停车占地 p.1 p.4-5 p.6 p.6 p.9 p.10 p.11 p.12 p.13 p.15 p.16 p.17 p.18 p.18 p.20 p.21 p.23 p.24 p.26 p.27 p.29 p.30 p.31 p.33 p.34 p.35 p.36 p.37 p.38 p.39 p.39 p.40 p.41 p.42 p.43 p.44 p.46 p.48 p.49 p.50 项目:社区开发公开和参与 p.51 项目:街区周界 p.52 项目:房屋沿步行街道设置 p.53 项目:建筑入口设计构筑入步行街道 p.54 项目:房屋设计沿步行街道 p.55 项目:综合设计步行街 p.56 项目:街网 p.57 项目:步行网络 p.58 项目:步行安全舒适最大化 p.59 项目:出众的步行体验 p.61 项目:在城市化和建筑设计中应用地方经验 项目:交通补贴 p.63 项目:交通舒适性 p.64 项目:接入邻近社区 p.65 项目:旧建筑的合理再利用 p.66 VI. 资源节约 p.67 项目:认证的绿色建筑 p.67 项目:建筑的节能 p.68 项目:建筑的节水 p.69 项目:降低热岛效应 p.70 项目:基础设施节能 p.72 项目:就地发电 p.73 项目:就地可再生能源资源 p.74 项目:高效浇灌 p.75 项目:灰水和雨水再利用 p.76 项目:废水管理 p.77 项目:材料再利用 p.78 项目:再生材含量 p.79 项目:地方材料 p.80 项目:建设废弃物管理 p.81 项目:综合废料管理 p.82 项目:降低光污染 p.83 项目:整治褐地降低污染 p.84 VI. 认定专业人士的参与和创新项目 p.85 VII. 词汇定义 p.86 VIII. 附录A: “LEED格式信函”样例 p.88 IX. 附录B: LEED-ND核心委员会成员 p.89
认证细则——认证系统各得分点要求说明
SS 评分条件 2 建筑开发密度(1 分) 目的:对已有基础设施的城区实施系统开发,保护绿地,保存现有动植物和 自然资源。 要求:选项1-开发密度 在已开发的,并且社区最小密度为每英亩 60,000 平方英尺的场地进行建 造或改造 (注:密度计算必须包括已建项目面积,并且基于城区双层楼房开发密度) 或 选项 2-社区连接 在已开发的,并且以项目中心为中心,800 米半径范围之内有至少1 个住宅 区域并拥有每英亩超过10 个住宅单元的开发密度,且800 米范围内另有10 种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点,同时这些服务点与项目之间有便利的步行通道; 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点包括,但不仅限于: 1)银行;2)教堂 3)食品店;4)幼儿园;5)洗衣店 6)救火中心;7) 美容店;8)理发店;9)五金杂货店;10)洗衣店;11)图书馆;12)药店; 13)医院;14)公园;15)邮局;16)餐厅;17)学校;18)超市;19)影 剧院;20)健身中心;21)博物馆 相邻的定义是,在地图上以主要建筑入口处为中心,公共基础服务点在其 0.5 英里辐射范围内。 呈交文件 ������ 提供由土木工程师、建筑师或相关机构签署的 LEED 信件样本,说明 项目满足上述要求。 ������ 提供重点突出项目位置的地区发展规划图。 可用的技术和措施 在选址过程中,优先考虑能步行到基础服务点的城区地点。
DGNB 可持续评估标准 办公建筑2008 已推出 商业建筑 工业建筑 居住建筑 教育建筑 近期推出 城市开发 ………
DGNB认证是一套透明的评估认证体系,它以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方式定义了 建筑质量,评估标准共有6个领域,共60余条标准。
生态质量 01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 02 臭氧层消耗量 03 臭氧形成量 04 环境酸化形成潜势 05 化肥成分在环境含量中过度 06 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08 其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因素 09 小环境气候 10 一次性能源的需求 11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 14 饮用水需求和废水处理 15 土地使用 经济质量 16全寿命周期的建筑成本与费用 17 物业的价值稳定性 社会文化和功能质量 18 冬季的热舒适度 19 夏季的热舒适度 20 室内空气质量 21 声环境舒适度 22 视觉舒适度 23 使用者的干预与可调性 24 屋面设计 25 安全性和故障稳定性 26 无障碍设计 27 面积使用率 28 使用功能可改性与适用性 29 公共可达性 30 自行车使用舒适性 31 通过竞赛保证设计和规划质量 32 建筑上的艺术设施 技术质量 33 建筑防火 34 噪音防护 35 建筑外维护结构节能及防潮技术质量 40 建筑外立面易于清洁与维护 42 环境可恢复性,可循环使用, 易于拆除 过程质量 43 项目准备质量 44 整合设计 45 设计步骤方法的优化和完整性 46 在工程招标文件和发标过程中 考虑可持续因素及其证明文件 47 创造最佳的使用及运营的前提条件 48 建筑工地,建设过程 49 施工单位的质量,资格预审 50 施工质量保证 51 系统性的验收调试与投入使用 基地质量 56 基地局部环境的风险 57 与基地局部环境的关系 58 基地及小区周边的形象及现状条件 59 交通状况 60 临近的相关市政服务设施设施 61 临近的城市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