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民小学二年级数学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
课题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在平均分的操作中理解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学习
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学习过程笔记
知识衔接:
1、口算练习
7×9= 64-6= 18+3= 3×9= 6×6=
4×5+36= 9×6-8= 7×8+6= 4×8-8=
2、每份分得(),叫“平均分”。
3、除号的写法。
先写“__”,要做到平、直、短,再写上点和
下点,要写成圆点“÷”。
一、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完例4、例5,我知道:
1、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12 ÷ 4 = 3
()()()()
2、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12÷4=3 这个算式读作:()除以()等于()。
(2)写出除法算式。
14除以2等于7。
被除数是24,除数是3,商是8。
3、除法的两种意义。
(1)认真观察例4。
填空: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
盘可以放()个?列出的除法算式是:
由此得出:我们平均分物体,求每份的个数时,用()计算。
(2)认真观察例5。
填空: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列出的除法算式是:
由此得出:我们平均分物体,求分的份数时,用()法计算。
(3)比较以上两种分法,我发现:
12÷4=3有()种含义。
第一种是把12平均分4份,每份有3 个;第二种是把12,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3份,也就是12里
面有()个4。
二、学生和家长合作探究:
1、观察自主学习1.2题
①、我认识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②、除法算式的两种意义:
1、把一个数()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2、把一个数()分成一份,可以分几份?
三、尝试练习:
做课本13页,14页“做一做”
四、个人小结:
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
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②除法算式的两种意义
1、把一个数()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2、把一个数()分成一份,可以分几份?
达标检测(必做、选做)
五、当堂检测:做课本15页1,2,3,4题.
六、自我提升: 1、做课本17页,10题。
自我评价: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