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中国石油开采的现状及其措施
【摘要】石油是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都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针对石油能源开采问题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系统的分析了目前中国石油开采的基本现状,并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为石油行业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智力支持。
【关键词】能源石油开采
1 引言
石油是世界工业的血液,是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支柱能源。
中国石油开采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涉及到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转,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江淮等地区,石油储量在松辽盆地。
国内针对石油开采方面的相关研究,本文在分析了目前中国石油开采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为石油行业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 中国石油开采现状分析
国内分布石油资源分布相对较为分散,陆地部分约占76%,海域部分大约占24%,其中海域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渤海、南海和东海,然而海域地区目前石油资源的发现率约为18.5%。
陆地石油资源分布形态,东部地区分布约占51%,西部地区分布约占49%,西部地区的石油资源大多分布在沙漠、山地、高原、沼泽等非常复杂恶劣的地理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导致我国石油开采难度较大。
自从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我国石油进口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状态,2000 年我国逐渐成长为世界石油的生产大国,石油生产量排名位于世界第7 位,在2001 年世界排名上升至第 6 位,2006年中国原油产量达到18368万吨,同比增长约1.7%;石油净进口约16287万吨,同比增长约19.6%。
2006 年开始位于世界第5位,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及伊朗四国。
2009 年,我国石油生产量达到约18900.0 万吨,与1990 年产量相比增加了约5069.4万吨,这主要归功于我国新勘探的油田项目逐步增加,国内石油开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相关部门预计在2020年国内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可能增至52%,据国际能源署分析,预计2030 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完成。
我国石油探明情况,截至2008年底我国累计探明油田约614个,探明石油地质储累计约287.2×108t,其技术可采储量78.4×10 8t,采收率平均约为27.3% 。
公司分配情况,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探明石油地质的储量累计约占6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累计约占1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累计约占25% ;地方公司大约占2%。
国内石油可采的存储量情况,截至2008年全国累计剩余可采储量累计约为28.5×108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剩余可采储量占66.6%,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占13.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占18.4%,地方公司大约占17%。
陆地东部区域的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等剩余可采储量为14×10 8t,占全国总剩余可采储量的大约51%,陆地西部的准噶尔、吐哈、
鄂尔多斯、柴达木等主要含油气盆地剩余可采储量大约为8.6×108t,其所占比例约为29%;海域区域的渤海湾及其他盆地,剩余可采储量约为5.8×108t,所占比例累计约为20%。
据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快报,2011年11 月份,原油生产约1646万吨,原油加工量3787 万吨,同比增长3.2%;统计1~11 月份原油相关数据,原油生产约1.87亿t,同比仅增长0.6%;原油加工量约4.08 亿t,增长5.3%。
柴油1.52 亿t,增长5.9%;汽油累计生产7379 万t,增长6.0%;煤油1716 万t,增长8.1%;燃料油1715 万t,同比下降 1.2% 。
3 中国石油开采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中国石油开采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中国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建立我国石油资源的储备制度,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石油资源需求两日益增大,而我国石油资源不能长期依赖进口,因为进口石油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稳定性,如果发生进口供应危机,将可能引起国内经济动荡,威胁到国家的整体安全。
国家应及早建立石油资源储备制度,借鉴国外经验,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符合适合我国目前形势的石油储备制度,保障国内经济良性持续发展。
需要其次我国建立国外石油资源的长期、稳定的供应基地,国内需加强国内、国外共同发展的理念,逐步建立国外石油资源的供应基地,鼓励、促进国内勘查队伍到国外进行石油资源开发,建立国外石油资源风险勘查基保险,完善相应的机制体系。
再次应逐步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来吸引外资,完善外资体制的的相关规定以及勘查开发石油资源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实行放宽对外合作的矿种优惠政策,鼓励外商进入边远地区投资开发我国急缺的石油资源。
4 总结与建议
石油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石油却是不可再生的、有限的资源。
如何有效开发石油资源满足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要求,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国内应该加强石油开采企业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实施转移资源开采战略、主营业务战略、主营业务与非主营业务同时进行的思想战略、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通过利用较好的经济地理区位条件来带动石油产业下游产业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进行替代能源等项目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铁晓华.中国石油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22:78-79
[2] 汪萍,常毓文,唐玮,杨帆,孙盈盈.中国石油储量现状及变化特点[J].特种油气藏,2011,01:12-15+135
[3] 李亮亮.中国石油资源战略与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4] 史新.石油开采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
[5] 支文广.石油开采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
[6] 张玉珍.我国石油开采企业的价值链分析及实证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4:25-29
[7] 郑玉华.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石油开采成本管理体系[J].山东社会科学,2009,08:109-111
[8] 马莹.石油开采区域产业转型潜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1
[9] 祝华.完善石油开采企业成本管理对策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
[10] 姚丙武.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9:197
[11] 宝力道,王廷京,高淑芬.石油开采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外资,2011,23:88-90
[12] 朱晓健,宋家喜,李欢龙.石油开采中增产技术的运用探讨[J].科技风,2012,03:108
[13] 李庆志.可持续发展与石油开采区环境保护[J].油气田环境保护,1997,02:55-56
[14] 陈秀芝.四季度石油市场分析[J].中国能源,2012,0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