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案例

小学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案例

小学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案例—《秋天的图画》铁炉小学刘珊【教材分析】《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第1篇课文。

文章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美丽。

课文篇幅不长,语言优美,句式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

文章先呼唤人们来欣赏秋天的图画,然后用比拟的手法来描写丰收的热闹情景,最后用“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这一设问,把读者的思路从山野引向人们,点出勤劳的人们是秋天美景的创造者。

【需要解决的问题】识字、朗读、写字是本文教学的三大目标。

在小班化教学中,我要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学习,给予每一个孩子学习展示的机会。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识字、朗读的有效性。

从而,创造一个“合而不乱、合而有为”的语文教学课堂。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随文识字、小组合作识字等方法,认识“图、梨、笼、燃、浪、梁、劳”八个生字,能正确、端正地书写“波、浪、灯、作”四个左窄右宽的字。

2、通过自主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之美和秋天的景色之美。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秋景,揭示课题1.赏秋天的图画:这节课,我们要走进秋天的山野去欣赏秋天的景色。

(PPT欣赏秋天的山野)美不美?秋天的景色美如画!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秋天的图画》。

(板书课题:1.秋天的图画)3.指导读题:指名读题(“的”字读得又轻又短,真好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合作预习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进行合作:(1)自由读课文两到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1号组长领读生字并组词组,2、3、4号每人选择两个自己感觉认读有难度的生字,在组内进行交流。

(3)2号组织合作朗读课文,每人一句按顺序轮读课文一遍。

(如还有时间继续合作朗读。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任务单”共设置了三项学习任务,每一项指令清楚,学习任务明确,分工合理,便于学生合作。

因为小组间的合作效率有差异,所以最后设计了“弹性任务”——如还有时间继续合作朗读。

虽然这句话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但它却避免了孩子们“干等”或“说闲话”的现象。

)2. 展示预习成果:第一部分:生字领读(1)1号领读:小朋友们合作得都很认真。

我请XX小组的1号来领读并组词,其他同学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如果他领对了,就一起跟读;如果错了,就举手帮帮他。

(1号手举生字卡片,立于讲台前当小老师。

)(2)请第1、2组的2号,3、4组的3号,5、6组的4号,这六位同学分别上台交流自己认为难读的生字。

(交流的句式:我觉得X字,很难读(写),因为……请大家跟我读……)第二部分:课文朗读1、朗读和倾听:请第7、8两个小组展示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果他们读得好,请你夸夸他们;如果有不足,请你帮帮他们。

2、师生评议:评议要点——一共有几句话?他们的分配是否正确?声音是否响亮?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合作是否有序?(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发展每一个”,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强烈的“百分百关注、百分百参与”的意识,让每个小组、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

教师只有在课堂上舍得把时间交给学生,敢于把讲台交给学生,学生才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三、读好课文,读懂“图画”(一)再读课文,了解“图画”内容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课文写得真美!老师也很想读一读呢。

请你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朗读课文,你仿佛看见了哪些画面呢?2、指名交流:我仿佛看见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贴相应的句子,将课文转换成诗行。

)3、请你再次朗读课文,将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然后想办法读好这些句子。

(二)讲读句子,体会“图画”之美(1)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指名读——梨树上有金黄的灯笼吗?“灯笼”其实就是什么?——PPT欣赏——多美啊!指导朗读(2)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指名读句——重点指导将“脸颊”一词读正确——摸一摸你的“脸颊”在哪儿?——多可爱呀!请你读一读。

——我们人有脸颊,难道苹果也有吗?——指导朗读:哦,作者是把苹果当做人来写了。

秋天的苹果红红,就像你们的脸颊那么好看,那么可爱,再来读一读!(3)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稻子不是种在田野里吗?怎么称它为稻海呢?——既然不是海,哪来的波浪呢?——请你做做“翻起”的动作——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4)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强调“粱”字下面是一个“米”字,了解高粱是一种粮食。

——高粱跟火把有关系么?结合图片理解。

——给这个句子配上动作一起来读好这个句子。

5、看着板书,请一个同学将这四行文字连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做一做、看一看”等理解词句的方式将静止的文字变得有声有色,大大刺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而,对句子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研读句子,感受语言之美:1.我们一起朗读这个句子,一边读句,一边做动作。

2.读着这四行句子,你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了么?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3.教师小结:开头都是写事物——中间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是带有“的”词语(一边总结,一边拉直词卡)。

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呀!4.指导朗读:(1)自由练读:你能读出这种节奏吗?自己先试试吧!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2)指名朗读——集体朗读:让我们就带着这种节奏,美美地读一读吧。

5.语言迁移:如果你掌握了这种节奏,你也能成为小诗人啦!(1)组内分享: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运用这种节奏,按1到4号的顺序说一说。

(PPT出示:菊花、桔树、枫林、大雁)(2)指定其中一组交流,师生评议:你们也来当当小诗人吧,按照1到4号进行汇报。

要注意有节奏哦。

(设计意图:每组的4号相对较弱,所以从1号开始交流。

轮到4号同学交流的时候,他其实已经拥有了三次学习机会,就算他不会创造,至少他也已经学会了模仿。

小组合作,贵在学习。

)6.指导读好第一句:秋天实在太美啦!难怪秋天一到,作者就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出示课文第一句: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7.将一、二两句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8.背诵积累:多么美丽的图画,多么优美的语言!让我们赶紧背下来吧(1)同桌合作背诵,你们想怎么背就怎么背。

(2)同桌背诵展示。

(设计意图:在对比朗读中学生自主发现句子的结构特点,老师再用拉伸卡片的方式进行视觉凸显,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语言之美。

然后在多形式的朗读中感受语言的节奏之美,享受阅读之美。

)(四)问答推进,理解“勤劳”1、师生问答: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2、小组合作问答,用不同的问答方式读好这两句话。

3、合作朗读后两句——小组展示——男女生展示4、勤劳的人们会画画吗?说说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板书:勤劳)四、课文总结,朗读全文秋天的山野真的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用朗读来展现这种美吧!有感情朗读全文:全体1号读第一句,2号读第二句,3号读第三句,4号读第4句。

五、写字指导:波浪灯作1、PPT田字格出现四个生字:波浪灯作2、发现这四个字的书写特点:小眼睛看过来,发现了没有,这4个生字右好多相同点呢?(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3、逐字指导:波——浪:①复习三点水要有弧度;②找准在田字格中的压线笔;③教师边讲解边范写;④学生练写,描一个写两个。

⑤学生书写典型作品展评。

灯——作:指导步骤同上。

板书设计:1.秋天的图画美丽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勤劳【教后反思】教学中我一直在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致力于“小组合作学习”常规的提炼。

因为我深知“小组合作学习”能促成小班化教学理念——“百分百关注”、“百分百参与”向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

所以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做到“合而不乱,合而有为”。

在本课教学中,我也将“小组合作学习”贯穿始终。

纵观学生的合作情况,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小组合作常规”,本课中的合作学习无疑是成功的。

首先,合作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有序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必须要有合作任务,每个孩子“做什么,怎么做”要交代得清清楚楚,所以合作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尤为重要。

我总结出了“二要一有”:任务要明确,指令要清楚,且有“弹性”。

“任务明确”指每个孩子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指令要清楚”指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清楚自己该“怎么做”;有“弹性”指每个小组在完成了所有的学习任务之后,能进一步知道“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我认为,我在本课中设计的“合作学习任务单”符合上述要求。

那句“如还有时间继续合作朗读”,我谓之“弹性任务”。

这主要考虑到小组之间合作的速度有差异,那些合作速度快的小组可以继续挑战“弹性任务”。

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几个字,它为小组有序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二年级孩子还小,他们没有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所以学习任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三项。

同时,这张合作学习任务单要至始至终都陪伴孩子合作的全过程,方便他们逐项对照完成。

其次,小组合作常规的精细化是有效合作的关键。

二年级孩子真的还很小。

几张生字卡片会让他们忙个没完没了;合作朗读课文时,他们会为了句子、自然段而争吵不休……所以,要想有序、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当务之急是落实合作常规。

比如,轮到领读生字词语的,或是轮到朗读课文的同学必须起立;合作领读或朗读时要控制音量,不能干扰其它小组;合作时,不能有闲话,必须服从组织者的安排等。

对孩子们来说,最难的是生字词领读,几张卡片会让他们手忙脚乱。

为此,我制定了这样的“领读”细则:①卡片与人平行,立于胸前。

②大拇指在后,食指和中指在前,轻轻捏住卡片的左右两个角。

③卡片必须叠成一叠,领读展示时,从最后面一张卡片开始。

④在后面与侧面展示或汇报的同学手持卡片时,必须有一个移动卡片的过程。

所以,在这节课上,在这些领读环节和交流难认字词的环节,这些孩子们一个个动作娴熟,声音响亮,俨然就是小老师。

这也是我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得益于我平时的合作与练习,在我的语文课上,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次又一次的“实战”机会。

课课合作,人人参与,个个过关。

最后,合作成果的及时展示是成功合作的保障。

合作过程固然重要,但合作成果的展示更重要。

低年级学生表现欲强,“课堂展示”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舞台。

他们之所以在“合作过程”中十分卖力地参与,为的是能有机会在老师、同学面前一展身手。

所以他们的那种“渴求”总是令我不忍拒绝。

为此,在合作过后,我总要挤出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渴求”:组组有展示,人人有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