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使用主动自锁托槽和被动自锁托槽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比较

使用主动自锁托槽和被动自锁托槽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比较

使用主动自锁托槽和被动自锁托槽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比较作者:闫晓亮许国敏武斌孟秋菊郑学汜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07期【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主动自锁托槽和被动自锁托槽用于拔牙病例治疗后的切牙牙根吸收情况,深入了解使用不同类型矫治器时牙根吸收有无差异,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筛选2012—2014年在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2—22岁矫治完成的患者30例,分为主动自锁托槽组(n=15)和被动自锁托槽组(n=15)。

矫治技术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术前、术后拍摄锥束CT,观察上下切牙的牙根吸收情况,按照牙根吸收的严重程度分级为无吸收,轻度吸收,中度吸收,重度吸收,极重度吸收。

全部数据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后均出现了牙根吸收,主动组与被动组相比较略有加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不同类型的自锁托槽进行正畸治疗均会造成牙根吸收,牙根吸收程度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牙根吸收;主动自锁托槽;被动自锁托槽;锥束CTCompare of apical root resorption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two sets of brackets[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oot resorption of incisors between active self-ligating brackets and passive self-ligation brackets in extraction patients. Methods: 30 extrac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1(n=15, active self-ligating brackets) and group 2(n=15, passive self-ligation brackets). The cone bean computed tomography(CBCT) scans were obtained before/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to evaluate the magnitude of external apical root resortion(EARR). Resorption was evaluated as no, mild, moderate, severe, and extreme. Results: EARR was found for both groups. But, no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EARR were detected between the groups. Conclusions: No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EARR between active self-ligating brackets and passive self-ligation brackets.[Key words] Root resorption; Active self-ligating brackets; Passive self-ligation brackets;Cone bean computed tomography引言牙根吸收(external apical root resorption, EARR)是指牙根尖端变钝或者变短,为正畸治疗后的常见现象[1,2],有学者研究发现基本上所有正畸治疗后的牙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3],尤其是上下颌切牙更容易发生[4]。

牙根吸收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轻者冠根比例失调,牙齿松动,重者牙齿脱落,严重影响口腔的美观和功能。

正畸治疗中,影响牙根吸收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矫治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是影响正畸源性牙根吸收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自锁托槽因其摩擦力小,椅旁工作时间短[5,6]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正畸临床治疗。

作为轻力矫治系统,自锁托槽是否能够减少正畸源性牙根吸收的发生,一直备受正畸医生的关注。

白雪芹[7]等研究表明,自锁托槽的低摩擦力可以降低牙根吸收的风险。

但不同类型的自锁托槽,在正畸治疗中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正畸患者术后的锥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 ,CBCT)片,研究主动自锁托槽和被动自锁托槽在高效表达转矩和轴倾度时牙根吸收有无差异。

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从2012—2014年在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中,按照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抽取12—22岁矫治完成的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戴用的矫治器不同分为主动自锁组和被动自锁组,托槽槽沟均为0.022*0.028英寸。

主动组(Vision LPⅡ自锁托槽,美国AO公司)1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15.06±2.40岁。

被动组(DAMON Q,美国Ormco公司)15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15.60±2.87岁。

(1)初诊年龄范围在12—22岁,恒牙合,Ⅱ度拥挤,面型为均角。

(2)无缺失牙,无牙根吸收,无埋伏牙,无多生牙。

(3)均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进行拔牙矫治。

(4)滑动法关闭间隙,不使用种植钉、口外弓或者横腭杆等提供支抗的辅助装置。

(5)完整的病例记录资料,所有病人均由资深正畸专业医师进行治疗。

2. 排除标准(1)唇腭裂患者。

(2)有正畸、正颌外科或整形外科治疗史患者。

二.牙根吸收等级检测方法目前,评价牙根吸收的方法主要是按照牙根吸收的形态进行分级,参照Levander&Malmgren的评价体系(图1)分为5级[8],其中牙根吸收0度表示牙根未吸收;1度表示轻度吸收,牙根长度基本不变,根尖形态不规则;2度表示中度吸收,牙根长度稍稍变短;3度表示重度吸收,根吸收接近牙根长度的三分之一;4度表示极重度吸收牙根吸收大于根长度三分之一。

三.统计学处理由研究者本人对CT片所需数据进行测量评估,同一时间内随机顺序进行。

一周后随机抽出10张CT片由同一人再次测定,两次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牙根吸收等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对主动组和被动组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的性别构成和错颌类型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对两组的年龄和治疗时间分别进行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3显示运用不同类型托槽治疗后患者的牙根吸收情况,主动组前牙的牙根吸收程度及数量稍大于被动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研究表明,影响牙根吸收的因素主要分为机械因素和生物因素。

机械因素包括矫治方法、矫治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式、拔牙与否、牙齿移动距离和方式、正畸治疗的疗程和辅助矫治手段的使用。

生物因素包括错颌类型、个体敏感性、性别、牙位、面型、牙周膜功能状态。

导致牙根吸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矫治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式。

矫治力过大可使牙根吸收的发生几率和严重程度明显增加,最适合的矫治力应以不引起牙周膜血运障碍为宜[9]。

关于矫治力的作用方式有研究表明,间断矫治力与持续矫治力相比较,前者牙根吸收明显少于后者[10]。

为了尽量减少除托槽以外临床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均使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均未使用平面导板或J钩等辅助治疗手段,拔牙方式均为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

此外,性别、错颌类型、年龄、治疗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排除了以上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临床上对于牙根吸收的诊断主要依赖X线片检查,包括曲面断层片,根尖片,CT检查等。

锥束CT也可以称为锥束容积断层(Cone Beam Volumetric tomography ,CBVT)。

从本世纪初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口腔临床专业开始应用此技术。

CBCT有许多优点[11-13]:照射剂量低,使用较高的Kv和复杂的影像接收装置有效地减少了照射剂量;成像迅速,通常只有10-40秒;精度高,可以1:1的显示牙列和相关组织,而且CBCT 的体积元是各向同性的,可以观察任意角度的断层图像和三维图像,其亚毫米分辨率达到0.125mm-0.4mm,高于多层螺旋CT。

以前的研究多采用曲面断层片和根尖片作为诊断依据,只能在二维空间观察牙根尖情况,牙齿治疗前后转矩一旦发生改变,X线片上所显示的牙根长度和形态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根尖吸收的评估就不准确,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而本研究均使用CBCT片来观察术后的牙根吸收情况,能够从三维方向全方位地对根尖吸收情况进行评估,更直接更准确地观察牙根的吸收情况。

自锁托槽依据其闭锁结构分为主动型自锁和被动型自锁。

前者的闭锁结构为托槽唇侧的弹性金属片,弹性片对弓丝产生一个持久的压入力,使弓丝与托槽内壁充分接触,对牙齿提供持续、轻柔的正轴力和转矩力,包括Speed、Times、In-Ovation以及本研究中的Vision LPⅡ自锁托槽等;后者的闭锁结构为托槽唇侧的坚硬金属外壁,弹性很小,通过提拉或旋转实现对弓丝的自结扎,托槽本身不会对弓丝产生主动力,Damon Q自锁托槽为被动自锁托槽的典型代表。

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主动自锁托槽的患者切牙牙根吸收较结扎托槽有加重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两者在矫治过程中矫治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上有所差别。

有学者发现,由于高弹性镍钛圆丝的广泛应用,临床中无论运用何种类型矫治器,在排齐整平阶段均不会产生过大的矫治力和摩擦力,尤其是自锁托槽。

而在方丝阶段,主动自锁托槽的弹性片对弓丝施加持续的压力,在充分表达转矩和轴倾角时就产生了较大的矫治力和摩擦力,有时甚至不低于于传统结扎托槽的摩擦力[14-17]。

自锁托槽弹性片的压力与弓丝的尺寸成正相关,且压力并不会衰竭,矫治力的持续时间长,这些都区别于传统的结扎方式。

姜若萍[18]等的研究结果显示:间歇力可能更符合细胞的生理状态,而持久力不利于细胞行使其生理功能。

以此推断,在运用主动型自锁托槽治疗错颌畸形时,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牙根吸收程度。

对于严重错位于舌腭侧或者严重扭转牙齿的矫正,主动自锁托槽不仅可以矫治原有的错位和扭转,还能够保持错位牙、扭转牙矫治后的效果和预防牙齿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扭转。

不过从牙根吸收方面考虑,运用主动自锁托槽矫治时,更换弓丝需循序渐进,切忌勉强就位,急于换丝,需保证充分的排齐整平效果后才能关闭间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