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知识巩固一考点、热点回顾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坐─座: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
古今异义1. 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省份名。
2. 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 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省份名。
4. 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省份名。
5. 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6. 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 于是古: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今:表顺承8. 再古:两次今:第二次重点实虚词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5.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6.若若入前为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讵能若是乎7.然沛公默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然,籍何以至此8.于向,对:贪于财货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就此:不如因而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1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制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处理对付:为之奈何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11.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12.且将:若属皆且为所虏尚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况且:且焉置土石?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间行。
2.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之为王,称王,意动)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沛公旦日从(使跟从即带领)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不内。
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抄小路)行,间至军中。
文言句式1.判断句: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省略句:沛公军霸上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毋从俱死也。
奉厄酒为寿。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加彘肩上。
置之坐上。
竖子,不足与谋3.被动句:珍宝尽有之(被占有)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
4.介宾短语后置:具告以事贪于财货长于臣得复见将军于此5.宾语前置: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固定结构无所:没有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奈何:奈,动词。
何,疑问代词。
译为“如何”、“怎样”。
如“为之奈何?”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谁更)?表示比较。
如“孰与君少长?”所以:“ 的原因”或“ 的方法”。
如“所以遣将守关者”。
为所:被表被动。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用来的。
如“军中无以为乐”。
有以:有用来的。
如“项王未有以应”。
何为:表反问。
如“何辞为?”偏义复词: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成语1.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斗酒彘肩)〖解释〗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2.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4.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解释〗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解释〗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
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二典型例题【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 ( ) 犒劳( ) 鲰生 ( ) 卮酒 ( ) 有郤 ( ) 玉玦 ( )......樊哙 ( ) 目眦 ( ) 参乘 ( ) 彘肩 ( ) 刀俎 ( ) 杯杓 (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距关,毋内诸侯() (2) 张良出,要项伯()(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令将军与臣有郤()(5)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素善留侯张良 ( ) (2) 籍吏民( )..(3) 范增数目项王 ( ) (4) 因击沛公于坐 ( )..(5)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 (6)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7) 沛公起如厕 ( ) (8)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 )..4.名句填空。
(1)今者项庄拔剑舞, ________________。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皆叛之。
(3)________________ ,大礼不辞小让。
【第二部分】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卮酒(zh ì)刀俎(zǔ)杯杓(sháo)...B.参乘 (sh ènɡ)瞋目(zhēn)美姬(jī)....鲰生ō左尹ī戮力ù)C .(z u).(y).(l.玉玦é隔阂é披帷éD.(ju).(h).(w i)2.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距关,毋内诸侯②因击沛公于坐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④范增数目项王⑤令将军与臣有郤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⑦皆为龙虎,成五采⑧张良出,要项伯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⑩毫毛不敢有所近A.①③⑥⑦⑨B.②④⑤⑦⑩C.②④⑥⑧⑩D.①③⑤⑧⑨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B.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此其志不在小.常以身翼蔽沛公C.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A.... B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旦日飨士卒...沛公则置车骑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A .//..公为我献之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B.//.C.不如因善遇之 //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何辞为..10.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A.沛公安在B.大王来何操C.为之奈何鸿门宴答案D.何辞为【第一部分】1.xi ǎnɡ kào zōu zhī2.(1) 距拒把守内xì纳ju é接纳kuài zì(2)要邀shènɡ zhì邀请 (3) 倍zǔ sháo背违背(4) 蚤早与“晚”相对(5) 郤隙隔阂,嫌怨(4)3.(1) 形容词用作动词,与友善(2) 名词作动词,登记造册趁机(5) 儿女亲家(6) 意外的变故(7) 往 (8)放弃,丢下4.(1) 其意常在沛公也(2) 刑人如恐不胜(3) 大行不顾细谨(3) 名词用作动词,以目示意【第二部分】一、解析: A 项,“卮”应读“ zhī”;B 项,“瞋”应读“ chēn”;C项,“尹”应读“yǐn”。
2.D解析:①“距”通“拒”,“内”通“纳”;②“坐”通“座”;③“倍”通“背”;⑤“郤”通“隙”;⑦“采”通“彩”;⑧“要”通“邀”;⑨“蚤”通“早”。
3.B4.D 解析: A 项,“河北”“河南”古义分别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为”河北省”“河南省”。
B 项,“婚姻”古义为“儿女亲家”;今义为“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C项,“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为“程度副词”。
D 项,古今都为“士兵”。
5.D 解析: D项,均为“接纳”。
A 项前者为“放弃”,后者为“放置”; B 项前者为“辞谢”,后者为“感谢”;C项前者为“坐下”,后者为“座位”。
6.A解析:B项为判断句;C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D项为被动句。
二、解析: A 项,“葬”这里指厚葬。
8.C解析:A项“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B 项均为介词,表示对象,译为“率领、带领”。
C项“与”前者是介词,表示对象,译为“和、同”;后者是连词,表示并列,也译为“和、同”。
D项“而”均表示修饰,不译。
9.C解析:①是说在沛公出NF199辕的时候,张良所采取的行动,⑥是说张良平时的做法。
10. B解析:“让沛公带兵攻击”不对,张良没有这样特别安排。
只是提出了“趁敌方松懈而攻打”的建议。
11. (1) 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
(2)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
(3)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与我共建功业呢?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
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沛公从雒阳向南穿过NF199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
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
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
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
”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
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
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