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结构限界
2.1.4 设计目的 ★ 满足限界要求 ★ 满足受力要求 ★ 圬工最省
第2节 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第2节 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2.2 铁路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第2节 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衬砌断面几何关系有:
上式含b、f、φ1、a、r1、r2、φ2共7个参数 先给定b、f、φ1及a值后,再解出r1、r2及φ2。
2.1.2 设计步骤
★ 确定隧道类型相应建筑限界 ★ 根据围岩初步拟定截面厚度 ★ 断面优化、强度检算并评价内轮廓线
第2节 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2.1.3 设计注意事项 ★ 隧道内轮廓必须符合隧道建筑净空限界。 ★ 内轮廓线应尽量减小洞室的体积 。 ★ 结构轴线应尽可能地符合压力线。 ★ 采用的施工方法能确保断面形状及尺寸有利于隧道的稳定。
隧道工程
第2章 隧道结构构造及设计
第1节 隧道净空与限界
本节主要内容:
➢ 隧道净空与限界的概念 ➢ 隧道建筑限界的确定 ➢ 曲线隧道净空加宽
第1节 隧道净空与限界
1.1 隧道净空与限界的基本概念
隧道净空: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 的空间,根据“隧道建筑限界”确 定的。
隧道建筑限界:为了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 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 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范围。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3.2.1 直墙式衬砌 适用于:
地质条件较好的Ⅰ、Ⅱ级 (Ⅴ、Ⅵ类)围岩。 围岩压力以竖向为主, 几乎没有或仅有很小的
水平侧向压力。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适用于: 地质条件极好, 整体岩层坚固; 几乎无水平侧压力, 也无地下水侵入。
可不设边墙,但应把 两侧岩壁表面喷浆敷面。
3.1.2 内部支护 ◆ 锚杆 ◆ 注浆
3.1.3 混合支护 ◆ 喷锚支护 ◆ 复合式衬砌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3.2 整体式混凝土衬砌 工艺流程:立模-灌筑-养生-拆模
优点: ◆ 对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的适应性较强 ◆ 易于按需要成型 ◆ 整体性好 ◆ 抗渗性强 缺点: ◆ 需要养生时间 ◆ 受力较慢
第1节 隧道净空与限界
1.2 铁路隧道建筑限界 机车车辆或超限货物车辆的接近限界
铁路建筑接近限界
隧道建筑限界
隧道净空
第1节 隧道净空与限界
第1节 隧道净空与限界
第1节 隧道净空与限界
1.3 公路隧道建筑限界
建筑限界组成部分:
行车道宽度(W) 路缘带(S) 侧向宽度(L) 人行道(R)或检修道(J)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优点: ◆ 改善受力条件,相对单层同厚度模筑衬砌,承载
能 力提高20%~30% ◆ 防止外层衬砌风化,使喷层内钢筋网和锚杆端部
免于锈蚀 ◆ 表面光洁平整,利于通风 ◆ 防水效果好
缺点: ◆ 造价较高,施工较复杂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3.6 支护结构基本要求
支护结构的基本作用在于保证隧道断面的使用净空,
衬砌台车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管片拼装图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管片安装: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装配式砌衬内景: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喷射混凝土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第4节 隧道洞门结构
本节主要内容:
➢ 洞门定义 ➢ 洞门作用 ➢ 洞口位置选定的原则和要求 ➢ 洞门结构类型
第2节 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2.4 衬砌截面厚度
单线铁路隧道拱顶厚度一般为30~60㎝ 双线铁路隧道衬砌拱顶厚度为40~80㎝。 仰拱厚度一般稍小于拱顶的厚度。 衬砌可以等厚,也可将拱脚和边墙较拱顶加厚20%~50%。
第2节 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小结:
思考题: 1、比较铁路隧道与公路隧道衬砌断面,
思考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断面形状? 2、运用数学优化知识谈谈如何使断
当设置人行道时,含余宽(C) 车道数
第1节 隧道净空与限界
第1节 隧道净空与限界
注: ➢ 汽车专用公路隧道只在左侧设检修道; ➢ 山岭重丘区的四级公路,只有当路基宽度为
4.5m 时,行车道宽度可采用4.5m; ➢ 四级公路一般可不设人行道。
第1节 隧道净空与限界
1.4 曲线隧道净空加宽 1.4.1 铁路隧道加宽原因
在对隧道衬砌有不良影响的软硬地层分界处应设 置沉降缝。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小结:
思考题: 1、衬砌结构的仰拱如何改善其受力条
件?
2、对于拼装式衬砌,可以采取哪些
措施改善其防水性能?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衬砌台车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3.4.1 作用原理
形成一种柔性衬砌结构,与围岩合成一体,共同作用,充 分调动或发挥围岩的自稳能力
喷射混凝土充填裂隙、封闭围岩壁面,靠喷层与围岩的粘结 力及自身的抗剪能力组成一个新的承载结构体系
通过锚杆的悬吊效应、组合梁效应 、加固效应以发挥围岩 自承能力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3.4.2 锚喷支护类型 ◆ 锚杆支护 ◆喷射混凝土支护 ◆喷射混凝土锚杆联合支护 ◆喷射混凝土与锚杆及钢筋网联合支护 ◆以上类型加设型钢支撑(或格栅)而成的联合支护 3.4.3 优点 ◆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因而有效地利用洞内净
第2节 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单心圆衬砌内轮廓线
第2节 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第2节 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第2节 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2.3.2 坦三心圆断面设计
坦三心圆内轮廓线
第2节 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第2节 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与铁路隧道的异同点: 内轮廓非标准化 通风、照明等附属设施多 设计特点: 断面设计优化的必要性 规范推荐断面形式(有标准化的趋势)
空 ◆施工简便,提高作业安全性和作业效率, ◆使坑道断面缩小,从而减少了开挖量,也节省圬工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3.5 复合式衬砌
在不同的时间分层先后施作,它可以是两层、三层 或更多的层 ,目前实践的都只外衬和内衬两层,因 此又称之“双层衬砌”
基本组成:外衬、防水层、内衬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响结构轴线。
第2节 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2.3 公路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目前公路隧道以单心圆、坦三心圆两种断面应用最为普遍。 公路隧道与铁路隧道的主要区别:
1. ① 铁路隧道建筑限界是固定统一的,而公路隧 道的建筑限界则不定。
2. ② 公路隧道的附属设施比铁路隧道多且要求高, 且每一座隧道均会因交通流量和长度不同而要求 不同。
第4节 隧道洞门结构
4.1 洞门定义 在隧道洞口用圬工砌筑并加以一定建筑装饰的
支挡结构物。
4.2 洞门作用 ◆ 减少洞口土石方开挖量 ◆ 稳定边坡 ◆ 引离地表流水 ◆ 装饰洞口
第4节 隧道洞门结构
4.3 洞门结构类型 ◆ 洞口环框式洞门 ◆ 端墙式洞门 ◆ 翼墙式洞门 ◆ 柱式洞门 ◆ 台阶式洞门 ◆ 斜交洞门 ◆ 削竹式洞门
防止岩体质量恶化;承受可能的各种荷载,使隧道支护体系
有足够的安全度。因此,任何一种类型的支护结构都应具有
与上述作用相适应的构造、力学特性和施工可能性。按现代
支护理论,理想支护结构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必须与周围岩体大面积地牢固接触,即保证支护一围岩作 为一个统一的支护体系而共同工作 。
要允许围岩及支护结构产生有限制的变形,以充分发挥围 岩的承载作用而减少支护结构的受力,但又必须保证支护结 构及时施作。
第1节 隧道净空与限界
1.4.2 单线铁路隧道加宽计算 1.4.2.1 车辆中间部分向曲线内侧的偏移
第1节 隧道净空与限界
1.4.2.2 外轨超高使车体向曲线内侧倾斜偏移
第1节 隧道净空与限界
1.4.2.3 车辆两端向曲线外侧的偏移
第1节 隧道净空与限界
1.4.3 单线隧道(结构)中线与线路中线偏移距离
冻害程度而定,一般应在0.6~1.0m左右; ◆ 墙厚按挡土墙计算 ,宽度与路堑横断面相适应。
第4节 隧道洞门结构
第4节 隧道洞门结构
➢ 端墙的作用:
支护洞口仰坡,并将仰坡水流汇集排出。 ➢ 构造要求:
◆ 端墙高度应使洞身衬砌上方尚有1m以上回填层; ◆ 洞顶水沟深度应不小于0.4m; ◆ 应设置挡碴防护墙,高度从仰坡坡脚算起应不小于0.5m,
水平方向不宜小于1.5m; ◆ 端墙基础应设置在稳固的地基上,其深度视地质条件、
第3节 隧道洞身支护结构
3.7 衬砌结构一般规定 3.7.1 衬砌结构材料
隧道衬砌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某 些环境中,还必须具有抗冻、抗渗和抗侵害性。 3.7.2 衬砌结构伸缩缝、沉降缝
隧道衬砌一般不设伸缩缝,但严寒地区的整体式 衬砌、锚喷衬砌或复合式衬砌应在洞口和易受冻害 地段设置伸缩缝。
第4节 隧道洞门结构
4.3.1 洞口环框式洞门 适用于Ⅵ类或Ⅰ级围岩,地形陡峻而又无排水要求 作用:不承载,加固洞口
减少雨后洞口滴水 简单装饰
第4节 隧道洞门结构
4.3.2 端墙式洞门 适于地形开阔,岩质基本稳定的Ⅰ ~ Ⅲ级围岩。 结构特点:能有效抵抗山体纵向推力。
第4节 隧道洞门结构
第4节 隧道洞门结构
第1节 隧道净空与限界
1..4.5 双线隧道中线偏移
第1节 隧道净空与限界
1.4.6 曲线铁路隧道加宽平面设计
第1节 隧道净空与限界
1.4.7 公路隧道平曲线加宽取值
注: 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的三级公路采用第1类加宽值; 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3类加宽值。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 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2类加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