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准备工作
• 使患者脱离危险环境 ; • 患者:将患者平放地上或仰卧于硬板床/垫
硬板;双手放于身体两侧;立即解开腰带、 衣领、上衣 ; • 操作者:立于或双膝跪地于患者右侧,左 腿与患者肩平齐 ;
胸外按压
1、快速而且有力的按压。救助者对成人胸外 按压每分钟100-120次的速率较为合理,按 压的深度5-6厘米。救助者每次按压后避免 倚靠胸壁,要使胸廓完全回弹,按压和放 松的时间大致相等 2、救助者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以获得每分 钟最多的按压次数。按压-通气比推荐30:2。
2.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 3.口对鼻呼吸,口对气管套管呼吸; 4.气囊面罩通气 ;
30次按压和2次呼吸,按压暂停时进行人工呼吸 。
5.人工气道的通气。
按压者进行连续的频率为100-120次/分的胸外按压,实 施通气者进行10次/分的通气。二者每2分钟交换操作。
口对口人工呼吸
1、手法开放气道、捏住病 人鼻子、并要用嘴封闭病人 嘴巴; 2、正常呼吸吹气而非深吸 气; 3、如果病人胸廓没抬起, 应将使病人头后仰抬下巴, 然后再吹第2次气。
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 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
基础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概述
心肺复苏 :对心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 救措施。
抢救生命的45分钟
• 2012年2月1日 12:30左右 ,普外科张医生坐在门诊药房
•
对面的休息椅 ,晕了过去 ; 12:40急诊放射科, CT扫描,显示“脑内腔隙缺血灶” ;
强调
民众急救员可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 医护人员应为所有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提供 胸部按压和通气,复苏顺序:通气前先胸外 按压(C - A - B)。 推荐由经严格训练的救助者团队进行心肺复 苏。
开放气道
• 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用指套或指缠纱布清除口
腔中的液体分泌物;清除固体异物时,一手按压开下颌, 另手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
心跳骤停的识别(1)
患者无反应,并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 (仅有喘息 )。 民众急救者不需检查脉搏。
心跳骤停的识别(2)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同 时检查有无呼吸。
判断患者反应
• 拍打患者双肩,呼唤“你怎么啦?”
民众急救者(判断呼吸)
医务人员
呼吸停止的判断(医务人员)
• 耳贴近嘴鼻,没有胸部起伏、气息、气流; • 10S内完成判断。
人工呼吸的要点
• 开放气道,口张开,捏鼻翼 • 吹气方法:正常吸气,口包口密闭缓慢吹
气 • 吹气时间:大于1S • 有效标准:胸廓起伏 • 吹气后:松鼻、离唇 • 按压/吹气比例:30:2
简易呼吸器
单手法和双手法
单手法: • 一手握持面罩,拇指和食 指放在面罩体部即接口处 的两侧, • 其他三个手指放置在下颌 骨上, • 右手挤压简易呼吸器进行 辅助或控制呼吸。 双手法 即用两只手握持面罩,另 一人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
启动急救反应系统(1)
民众急救者发现无反应成人时,应立即呼叫 当地急救中心。 急救调度员在得知事件发生地址后,就要确 定患者有无反应、呼吸异常。 应教育急救调度员识别无反应、呼吸异常及 叹气样呼吸的临床表现。
启动急救反应系统(2)
医务人员发现无反应患者,请邻近人帮助呼 叫急救系统,或通过移动通信设备启动急救 反应系统,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抢救。
喉面罩气道
气每次通气时间要在1秒以上。 2、足够的潮气量使胸廓抬起。 3、采用按压-通气的比例为30:2。 4、建立高级气道后,6秒进行一次通气(呼 吸频率10次∕分),通气时不需要停止胸 外按压。
人工呼吸
1.口对口呼吸;
“正常”吸气(不是深吸气),再进行第二次呼吸 。
气囊面罩装置通气
胸外心脏按压要领(C)
有力、连续、快速
按压部位
按压深度
按压频率
按压姿势
• 按压姿势: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 腕、肘、肩关节伸 直,以髋关节为轴, 垂直向下用力,借 助上半身的体重和 肩臂部肌肉的力量 进行按压
胸外按压操作要领
• 定位 :胸骨下半部
按压方法
一手掌根部紧贴按压部位,另一手重叠其 上,手指向上翘起,两臂伸直并与患者胸 部成垂直方向,用上半身重量及肩臂肌力 量向下用力按压,力量均匀,使胸骨下陷56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回复,但掌根 部不离开定位点,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 节律规整,频率100-120次/分,连续按压 30次 。
• 民众急救员 • 医务人员
仰头抬颏手法
没有头或颈部外伤者 ,仰头抬颏手法 ; 怀疑颈椎损伤 ,推下颌手法。无法开放气道,则应采用 仰头抬颏法 。
口腔轴线
喉腔轴线
咽腔轴线
口腔和咽喉部的3线
仰头抬颏法
• 一手置于患者前额 ,下压
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 食指和中指置于下颌骨下 方,将颏部向前抬起
• 适合无颈部创伤 • 适合民众急救员
按压间隙不倚靠患者胸部
按压间隙,不能有任何力量施加在患者胸部,这对 施救者的重心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可以放在 患者胸上,但是不能有任何力量。
按压与呼吸比例
•30:2
• 成人无论单人或双人 • 连续五个轮回 • 当有一位以上急救人员时,每2min或
5个CPR循环后,应轮换按压者,同时 必须在5S内完成轮换
推下颌法(托颌法)
双手紧推下颌角, 使下颌向前、上移 ; 用双拇指轻推下唇使 微张
• 适合脊髓损伤患者 • 适合医务人员采用
口咽/鼻咽通气道
· 应用于那些无知觉并缺乏
咳嗽或者咽反射的患者
· 目的在于阻止舌头阻塞气
道
· 没有很深的意识障碍的患
者鼻咽通气道比经口的通 气道更易于耐受
高级通气装置
• 12:45,患者心跳、呼吸停止 ;心肺复苏;
• 13:15,血钾8.4mmol/L, 降钾治疗,持续复苏; • 13:30 ,恢复了心跳和自主呼吸 ,有反应; • 植入临时起搏器, 转心监; • 血透;2月2日15:50拔出气管插管, 2月3日8:30拔出临时
起搏器 ;
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BLS)是心脏骤停后挽救生命 的基础,是所有救助者能够和应当进行的关 键部分。 基本内容包括识别心脏骤停、启动急救反应 系统、尽早开始CPR、迅速使用除颤器/AED 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