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
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
从艺术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
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政治功利,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潜入在其中。
他们在创造时,往往让人(包括创造者自己)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
这是由于它们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
所以,自中国民间产生剪纸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装饰物,尽管历代在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可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特定的深层寓意内涵,却一直不变地流传至今。
因此,可以说民间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
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
它不仅有它的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着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
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
它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
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将“蛙”这一自然中丑陋的动物形态,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其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肚兜、香包等衣物上,以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
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
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的原始崇拜敬仰之地位。
就这一文化现象看,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原始文化的嫡传物。
它作为民俗文化中的元素,紧紧地依附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
在它的意象符号中,不仅赋予了原始艺术符号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追求美的质朴情感,而且有着强烈的“生命繁荣旺盛”的审美理想。
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
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如“凤穿牡丹”“莲花多子”“鸳鸯戏荷”“福寿双全”“瓜瓞绵绵”“如意似锦”“葫芦五毒”等等花色纹样的剪纸,并将这些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
1.下列关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我们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它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
C.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大众艺术,从其产生就是象征性的装饰物,作者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功利目的。
D.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能反映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从艺术角度看,它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作时,往往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种情趣的获得是因为剪纸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物”就是民间剪纸这一载体,承载着艺术上造型形式的传承和其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
C.“蛙”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虽然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在民俗文化中保持着原始崇拜敬仰的地位。
D.“蛙”因其丑陋的形态常被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也被认为是最可靠的保护神,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题材,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民间剪纸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B.民间剪纸艺术传承精神文化,随着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变化,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深层寓意内涵也会随着形式而变化。
C.“凤穿牡丹”等花色纹样的剪纸,表现了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多子、丰收安乐的美好愿望。
D.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能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求,扶持人类的生存,追求民族、人类群体的强烈审美理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绶,赵州平棘人。
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
为儿童时,手不执钱。
家藏书万余卷,亲自校雠,博通经史百家。
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
徽之无子,家藏书悉与绶。
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
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爱其文,迁大理评事,听于秘阁读书。
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职。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
绶奏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
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
”书上,忤.太后意,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
太后崩,帝思绶言,召还,将大用,而宰相张士逊沮止之,复加翰林侍读学士。
有诏罢修寺观,而章惠太后以旧宅为道观,谏官、御史言之。
帝曰:“此太后奁中物也,谏官、御史欲邀名邪?”绶进曰:“彼岂知太后所为哉,第见兴土木违近诏,即论奏之。
且事有疑似,彼犹指为过。
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
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
何若动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郭皇后废,帝命绶作诏曰:“当求德阀,以称坤仪。
”既而左右引富人陈氏女入宫,绶曰:“陛下乃欲以贱者正位中宫,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后数日,王曾入对,又论奏之。
帝曰:“宋绶亦如此言。
”时大臣继有论者,卒罢之。
帝春秋富,天下久无事,绶虑宴乐有渐.,乃言:“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
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
事至而应,不亦殆欤?臣愿饬励群司,不以承平自怠。
”又上:“驭下之道有三: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
能守则奸不能移,能断则邪不能惑,能密则事不能挠。
愿陛下念之!至若深居燕间,声味以调六气,节宣以顺四时,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
”再迁吏部侍郎。
时宰相吕夷简、王曾论议数不同,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于是四人者皆罢。
绶以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留侍讲筵。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
绶画十事以献。
复召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
时绶母尚在,绶既得疾,不视事,犹起居自力,区处后事。
(选自《宋史》)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尚:崇尚B.书上,忤.太后意忤:违背C.绶虑宴乐有渐.渐:加剧D.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休:休整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绶敢于谏言的一组是(3分)①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②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③而宰相张士逊沮止之④当求德阀,以称坤仪⑤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⑥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绶性格孝谨清介、聪明机警,少时便看淡钱财,家里藏书颇丰,得以博览群书,再加外祖杨徽之的施爱有加,母亲悉心调教,为日后取得功名打下了基础。
B.对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宋绶直言己见,招惹太后不满,将其改任为龙图阁学士,又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
后来皇帝打算重用他,又被张士逊阻挠。
C.各位大臣劝谏皇帝重视章惠太后修建道观一事无果,宋绶上谏时便晓皇帝以理,举出“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的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
D.因为几位大臣常常政见不一,朝事难以有效解决,宋绶等人被解除朝职,后来因为给无计可施的皇帝献计,宋绶又得以回朝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
事至而应,不亦殆欤?答:(2)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
答:(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鹧鸪天·兰溪舟中韩淲雨湿西风水面烟。
一巾华发上溪船。
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①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
避人鸥鹭更翩翩。
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注]①滩痕:滩上水纹。
8.“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两句诗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任选其中一句赏析其动静之妙。
(5分)9.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西当太白有鸟道, 。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庄子·逍遥游》)(3) 几处早莺争暖树,。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多疑症埃德·华莱斯(美)奥特·索里夫人,这位几乎生了一打孩子的妇人,似乎总不在晴朗的天气或者白天里分娩。
现在,本森医生连夜开车又去出诊。
离索里农庄还有一段路。
这时,小车前的灯光里出现了一个沿着公路行走的男性的身影,这使本森医生感到一阵宽慰,他降低车速,注视着这位吃力地顶风行走的人。
车子贴近夜行者的身边,本森刹住车请他上车。
那人钻进了车。
“您还要走很远么?”医生问。
“我得一直走到底特律。
”那人答道。
他非常瘦小,那双小黑眼被顶头风吹得充满泪:“能给我一支烟么?”本森大夫解开外衣扣子后记起自己的香烟是放在大衣的外口袋里,他把烟盒递给正在自己衣兜里摸火柴的生人。
烟燃着了,那人拿住烟盒愣神片刻,然后向本森说:“也许您不会介意?先生,我想再拿一支呆会儿抽。
”他晃晃烟盒又取出一支来,不等主人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