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任何社会政策制定都是出于“好意”,但另一方面也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
生,即政策能够产生人们不曾预料到的“负外部性"。
1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正面影响
延长退休年龄所产的正外部性的核心是有利于养老金平衡。
养老基金平衡可以稳定养老保险制度,最终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图:
宏观经济:1.延长退休年龄减少对国民财富的消费,让更多的财富变成生产再投资,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2.如果退休年龄过低则基金积累就少,为维持基金平衡则缴费率会提高,那么劳动力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竞争力就会下降。
微观经济:1. 从基金积累的角度说,延长退休年龄的同时也延长了基金运营时间,有利予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2. 当延长退休年龄后,劳动力的成本在降低,雇主选择劳动力替代资本,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得到扩大。
3. 如果延长退休年龄使其工作所得的积累增加,储蓄增多,伴随着储蓄的增多和人们理财意识的增强,用于商业保险的支出也会增加,最终保障人们退休后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负面影响
1. 有学者认为,现在应该优先考虑就业的问题,并假设现有的人能够从社会上得到工作岗位,就能创造财富,创造了财富就不是花养老金,而是创造了价值,给未来提供了养老金,也减少了现在养
老金的开支。
2.与我国的传统观念“老有所养"相冲突。
而推迟数年领取退休金则意味着这样的日子可能推迟到来。
3. 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健康方面的损害。
尤其对于在职时收入低,退休后预期寿命短的劳动者是不公正的。
4. 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贪污。
如果监管不严,可能成为贪污、非法挪用的目标,与延长退休年龄积
累养老金的目的背道而驰。
综上所述,就四个负外部性而言,从制度设计上其实是完全可以修正的,使之对
政策实行不产生过度危害,从而得出,延长退休年龄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然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