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亿有多大》

《一亿有多大》

虹桥第一小学教学设计设计者:吴宝全 审核者:赵阳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1亿有多大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操作、感知和体验,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索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好人对照的过程,利用科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 1亿这个数有多大。
3、通过交流,获得成功的喜悦,养成相互学习、沟通和交流的习惯。落实“合作学习”“乐学善思”的核心素养。
重点
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利用想像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
难点
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
准备
几叠100、1000页的纸张和直尺。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集体备课
二次梳理
一、导入
定标
(一)复习导入
板书:100000000。
问:这个数是多少?该怎样读?
1亿是由( )个千万组成的、由( )个百万组成的,仅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亿有多大。(板书课题:一亿有多大)
师:了解到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
(2)请10个小朋友的胳膊伸直,手拉手,量一量长度,接着推算1亿个小朋友将手拉在一起的长度。
问:地球赤道长?(40000000米),1亿个小朋友的手拉起来,围赤道大约要转几圈?(3圈)
(3)阅读有关“1亿有多大”的信息。
①1亿张纸叠在一起,比珠穆郞玛峰还要高。
②1亿秒的时间约是3年需62天。
【设计意图:1、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索钻研、交流协作的精神2、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基数越大,误差越小。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取1亿张纸来进行测量,还会不会有误差。4、此环节通过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思想教育5、在应用中巩固方法,进一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B组的学生取10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
(3)以100张纸为例。
①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选择。)
②问:1000张呢?——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组织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并给予监督和指导。
四、解决问题
1、猜一猜。
大家眼睛闭着,在大脑里大胆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
2、操作验证。
第一步:确定方案
(1)确立研究的问题—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
教师继续提问: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
追问:你们为什么不取109张、1158张呢?
小结: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2)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厚度,描述活动过程,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第二步:操作实验
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分A组和B组进行测量。
(1)让A组的学生取1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A.346B.3460亿C.346亿
(二)确立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好人对照的过程,利用科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2、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通过谈话引入,简洁明快,直奔主题。】
学生自由说一说。
自主确立学习目标。
二、新知探索
(三)自主学习
老师进行巡视和指导,与提出质疑的学生进行交流,帮助自学有困难的同学。
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
学生根据对以上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1)小组交流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①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②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三、巩固训练
一、填空。
1、303030300最高位是()位,从右往左数,第一个“3”在()位,表示(),计数单位是();第二个“3”在()位,表示(),计数单位是();第三个“3”在()位,表示(),计数单位是();第四个“3”在()位,表示(),计数单位是()。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大约是1万米。
问:你们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也可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我们教学楼的一层约4米高,1万米就相当于2500层楼那么高。)
(4)以1000张纸为例。(方法同上)
①测量高度:约9厘米。
②提问引导。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9000米。
(5)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
第三步:获得结论
第四步:表达交流
直观感受
(1)我国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那么全国1天大约可节约多少粒?如果每人每天平均吃400克,13亿粒米又够多少人吃1天呢?
2、与千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左边的是(),右边是()。
二、判断。
1、在十进制计数法中,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2、个级的最高位是百位。()
3、百亿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亿。()
4、最小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大。()
三、选择。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亿位,这个数是()位数。
A.9B.8C.10
2、把34600000000改写成亿做单位的数是()。
③1亿滴水可汇成3333升水,可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④我国移动电话用量去年已突破2亿多部。
⑤1亿粒米大约重2500000千克,用载重量为10吨的卡车来运,需250辆同时运才能运完。
3.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来进行研究的?
教师指出:1亿确实很大,浪费的确严重。但它再大,基数还是1。节约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学生结合目标展开自学,自学课本33、34页。
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想象中1亿有多大
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启发学生说出100张纸的厚度或1000张纸的厚度。
学生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