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纳米金刚石薄膜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_李志扬
纳米金刚石薄膜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_李志扬
2 子氢将对基片上 sp 键型的石墨相进行刻蚀, 在基片 3 [20 ] 表面最终形成 sp 键型的金刚石相 。
Miranda 等 人 首 先 采 用 HFCVD 法, 以 90% Ar / 2 1. 5% CH4 /8. 5% H2 混 合 气 体 为 气 源, 在 1 × 1cm ( 100 ) 单晶硅上沉积了纳米金刚石薄膜, 然后对薄膜 进行氮 气 等 离 子 体 注 入, 形成渗氮纳米金刚石薄
[1011 ] 。 电系统( MEMS) 元器件的理想材料 3 ) 电化学工业: 纳米金刚石薄膜晶界处的键结构 [79 ]
采用 HFCVD 法制备纳米金刚石薄膜, 通常需要 调整反应室中的气压, 一般比沉积常规金刚石薄膜反 应室气压低。 为了能在抛光的衬底表面直接沉积纳米金刚石 薄膜, 常采用电子辅助热丝 ( Electronic Assisted CVD, EACVD) 法对装置进行改进, 该方法可以在经过金刚 质量良 石微粉研磨处理后的硅片上制备出结构致密、 好的纳米金刚石薄膜
[1718 ]
表面比较平整。 钛片表面上的金刚石薄膜晶 构致密, 粒形状清晰, 生长良好, 但晶粒大小不均匀, 主要呈锥 形生长。
。
2
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制备方法
1994 年, 美国阿贡实验室利用微波等离子体沉积 装置, 首次在单晶硅片上制备出了纳米金刚石薄 膜
[19 ]
。随后, 国内外学者以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为基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fabric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diamond films
Li Zhiyang, Zhang Hua, Zhou Yidan, Tang Tongming (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 Jiangsu, China)
[24 ] 膜 , 不同渗氮状态的扫描电镜( SEM) 照片对比如图 2 所示。实验参数: 峰值电压为 9kV, 频率为 300Hz, 脉 -3 宽为 40 μs, 氮气压力为 6. 3 × 10 mbar, 作用时间为 15 和 30min。研究结果表明, 渗氮处理后的纳米金刚
石薄膜表面更为光滑, 导电性能显著增强。 2. 2 MPCVD 法 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MPCVD) 装置中, 微波源产生的微波通过波导耦合并穿过绝缘窗口 ( 通 常为石英) 进入反应腔体放电, 腔体中气体分子的电 135
明显, 形成的薄膜质量较高。 2. 3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 CVD 法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 CVD 法利用直流放电产生等 离子体, 其中包括金刚石膜沉积所必需的氢原子, 来 满足金刚石膜沉积条件从而沉积金刚石膜。 衬底由 等离子体自加热作用进行加热, 且通过调节放电电流 并形成较大的放电区域, 制备的纳 来控制衬底温度, [28 ] 米金刚石薄膜有非常好的均匀性 。 孟宪明等人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 CVD 法, 利用 Ar / H / CH , 低气压 2 4 气体混合物 在硬质合金衬底上制
图1
不同衬底上采用 HFCVD 法沉积的 NCD 薄膜
础, 拓展了多种制备纳米金刚石薄膜的方法, 主要包 Filament CVD, HFCVD ) 法、 括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HotMPCVD ) 微波等离子体 CVD ( Microwave Plasma CVD, 法、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 CVD ( DC Arc Plasma CVD ) 法, 以及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 CVD ( DC Arc Plasma Jet CVD) 法等。 2. 1 HFCVD 法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HFCVD) 法沉积金刚石膜, 主 要是通过热丝所产生的高温 ( > 2000℃ ) , 将含有碳源 的反应气体热解成活性基团, 活性基团的相互作用将 3 有利于 sp 键型的金刚石相的形成, 同时被离化的原
[23 ] 沉积了纳米金刚石 ( NCD ) 薄膜 , 如图 1 所示。 上, 硅片表面所沉积薄膜的晶粒尺寸较小, 分布均匀且结 2
涂层的网状结构、 高密度悬挂键和杂质等, 都有利于 增强其场电子发射, 因此纳米金刚石薄膜是制造平面
[14 ] 显示器的优质材料 。 5 ) 声表面波器件方面: 纳米金刚石薄膜中的纵波 速度是所有物质中最高的 ( 15 000 ~ 16 500m / s ) , 而且
常规化 学 气 相 沉 积 (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制备的金刚石薄膜晶粒度较大, 尺度为 μm 级, , 呈柱状生长 表面堆积的大晶粒显露出明显的棱角, 晶粒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隙, 粗糙的表面必须经过抛光 和光整加工才能达到实用所需的要求。 但金刚石薄 膜的极高硬度、 化学惰性和极高的电阻率使得对其进 行抛光平整加工极其困难。另外, 常规 CVD 技术制备 的金刚石薄膜内部存在缺陷和应力。 随着 CVD 沉积 金刚石薄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纳米金刚石涂层技术 应运而生。 纳米金刚石薄膜由于其材料颗粒达到 nm 量级, 纳米颗粒的尺寸效应、方面出现了常规 CVD 技术制备的金刚石薄膜所不具备的性能[3-5]。
[25 ] 厚度均匀的纳米金刚石薄膜 , 并且通过氧气 ( O2 ) 和氮气( N2 ) 含量的调整来控制晶粒的生长。 氧气含
量从 0% 增加到 0. 12% , 同时将氮气的含量从 0. 24% 降低到 0. 12% , 制备的 NCD 薄膜的 SEM 照片如图 3 所示。结果显示, 纳米金刚石薄膜的结晶质量显著改 善, 平均晶粒尺寸从 31nm 增加到 45nm。 陈冠虎对 MPCVD 法制备大面积高质量 NCD 薄 [26 ] 膜进行了研究 。 新型 MPCVD 装置使用的微波频 最大输出功率可达 10kW。 利用 TM01 率为 2. 45GHz, 和 TM02 两种模式微波的叠加, 可在反应腔体中获得 直径为 150mm 的大体积等离子体, 制备的 NCD 薄膜 断面的 SEM 照片如图 4 所示, 膜厚为 7 μm, 平均生长 速率为 0. 47 μm / h。 Wang 等人以 Ar / H2 / CH4 混合气体为工作气体, 利用功率为 1200W 的 MPCVD 系统( IPLAS CRYNNUS I) 在 N 型硅( 100 ) 晶向上制备了纳米金刚石薄膜[27], 重点通过调整 Ar / H2 / CH4 混合气体成分比例, 实现晶 粒的快速生长, 其 NCD 薄膜的 SEM 照片如图 5 所示。 ( Ar + H2 ) 与 CH4 的体积比为 99 ∶ 1 。 结 图 5 中, 果显示, 随着氢气( H2 ) 含量的增加, 晶粒生长加快; 当 H2 含量为 80% 时, 最大晶粒尺寸接近 1 μm, 晶界非常 136
0
引言
0. 03 , 其硬度比常规微米金刚石薄膜低 10% ~ 20% , 有利于对薄膜进行后续抛光。 纳米金刚石薄膜由于 光滑致密, 晶界尺寸和缺陷远小于常规微米金刚石薄 膜, 晶粒的细化使得材料在提高强度的同时又保持较 [6 ] 高的韧性 。纳米金刚石薄膜与微米金刚石薄膜的 部分性能比较如表 1 所示。 由表 1 所示可以看出, 纳米金刚石薄膜除具有常 规微米金刚石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之外, 还具有表 面光滑、 摩擦因数小、 电阻率低及红外透过率高等优 可成为新型的工具涂层材料、 微电子及半导体材 点, 料、 新型光学材料, 以及光电子材料。
[21 ]
。
提供了导电通道, 无须进行掺杂或离子注入便可以直 非常有利于金刚石薄膜在电解和电 接作为电极使用,
[1213 ] 。 化学合成工业中的应用 4 ) 场发射方面: 纳米金刚石薄膜大的比表面积、
汪涛等人系统地研究了 HFCVD 法中反应气体压 力对沉积产物金刚石薄膜的形貌和拉曼谱图的影响, 利用 HFCVD 法在 50mm 硅片上沉积, 可得到高质量 [22 ] 的多晶纳米金刚石薄膜 。 纳米金刚石薄膜表面平 整光 滑, 薄 膜 以 金 刚 石 多 晶 结 构 为 主, 晶粒尺寸约 10nm 左右。 任瑛采用 HFCVD 法, 以 CH4 / H2 混合物气体为气 通过改变沉积气压、 甲烷浓度、 添加不同浓度的氢 源, 气( H2 ) 及施加负脉 冲 偏 压, 在 ( 100 ) 单 晶 硅 与 钛 片
专题综述
现代制造工程( Modern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2013 年第 3 期
纳米金刚石薄膜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志扬, 张华, 周一丹, 唐通鸣 (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南通 226019 )
*
摘要: 介绍纳米金刚石薄膜的特性和应用, 综合叙述以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为基础 、 拓展多种纳米金刚石薄膜制备技术的 研究进展, 分析纳米金刚石薄膜的特性机理, 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金刚石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 加工原理 中图分类号: TG1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 —3133 ( 2013 ) 03 —0134 —06
表1 纳米金刚石薄膜与微米金刚石薄膜的部分性能比较
性能 晶粒尺寸 表面粗糙度 Ra / μm 硬度 / GPa 摩擦因数 电阻率 / ( Ω·cm) 带隙 / eV 化学稳定性 杨氏模量 / GPa 弹性模量 / GPa 纳米金刚石薄膜 3 ~ 20nm < 0. 48 39 ~ 78 0. 05 ~ 0. 1 ( 未抛光) 具有半导体特性 4. 2 优异 864 384 微米金刚石薄膜 几十微米 粗糙 85 ~ 100 0. 1 ( 已抛光) 10 9 ~ 10 16 5. 2 优异 1040 354 ~ 535
其表面平滑, 因此可用于制作在很高频率范围工作的 SAW( Surface Acoustic Wave) 器件[15-16]。 6 ) 光学保护膜应用: 纳米金刚石薄膜具有优秀的 光学性质, 在红外区域具有极高的光学透过性, 是大 功率红外线激光器和探测器的理想窗口材料。 结合 其极好的热导性质、 力学性能和化学惰性, 可以制备 各种光学透镜的保护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