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试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试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公允价值提出了挑战,企业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是要应用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这无疑是经济上迫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历史成本的计量缺乏价值的相关性,而且不能预防、化解企业有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美国金融界更倾向于以公允价值来计量交易性金融产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混合计量模式。

1990年,首次提出将银行会计的的努力目标由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过渡。

目前,公允价值会计业得到广泛的推广,并逐渐成为具有支配地位的会计计量方式。

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9]。

公允价值虽然被认为是第五种计量属性加入计量体系,但是它却是其他计量属性追求的最终目标。

王金惠分析了五种计量模式,指出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五种计量属性有各有所长,共存才能实现会计目标。

本文分析了经融危机后各界的声音以及结合了我国的国情,认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共存的双重计量模式比较符合现代金融危机的经济发展,并提出了善双重计量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计量模式;经融危机;双重计量模式;完善对策。

Abstract: In 2008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on the fair value of the challenges , companies in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mode is to use historical cost or fair value , which undoubtedly is the economic force to be solved. As the historical cost of the lack of correlation values , but not prevent , defuse enterprises are likely to generate financial risks , the U.S. financial sector are more likely to be measured at fair value of trading financial products ,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a mixed measurement model . 1990 , the first time the bank will try to target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historical accounting of the cost to fair value. Currently,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dustry has been widely promoted ,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dominant way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 The fair value of a composite measurement attribute [ 9 ] . Although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ifth property to the metering system , but it is the ultimate goal to pursue other measurement attributes . Wang Jinhui analyzed five metering modes , noting the introduction of fair value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 but the five measurement attributes have their own strengths, to achieve coexistence account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oices of all sectors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at the coexistence of historical cost and fair valuemeasurement model more in line with the du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odern financial crisi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good dual measurement mode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Keywords : accounting measurement mode ;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 dual metering mode ; Improvement.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3文献综述 (1)2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概述 (1)2.1历史成本 (1)2.1.1历史成本的定义 (1)2.1.2历史成本的特征及优缺点 (1)2.2公允价值 (2)2.2.1公允价值的定义 (2)2.2.2公允机制的特征及优缺点 (2)2.3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发展 (2)3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思考—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 (5)3.1次贷危机回顾 (5)3.2公允价值在国外的应用情况 (5)3.2.1金融危机前 (5)3.2.1金融危机后 (6)3.3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6)3.3.1在金融工具准则中的应用 (6)3.3.2在投资性房产准则中的应用 (7)3.3.3在企业合并准则中的应用 (7)3.3.4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应用 (7)3.4金融危机后对公允价值的看法 (7)3.4.1支持的观点 (7)3.4.2反对的观点 (7)3.5金融危机后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处理方法 (7)4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9)4.1对于会计计量属性的要求 (9)4.2对于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9)5. 完善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的对策 (12)5.1完善现行的会计准则 (12)5.2完善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 (12)5.3完善市场的秩序 (12)5.4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13)总结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7)1绪论1.1研究背景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会计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1]。

会计的核心在计量[2],会计的计量方式的变化是反映了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的的变化,非恰当的会计计量方式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大爆发。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储蓄以及贷款危机,导致约400家金融机构破产。

随后的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这次经融危机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业损失惨重,有些甚至破产清算,这对公允价值会计来说,是巨大的打击,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关于会计计量方式的思考,尤其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议。

到底设么样的计量模式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可靠地反映经济状况?不同的计量模式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需要我们研究和探索的主题。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企业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是倾向于选择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这对于估算企业的资产,判断企业投资的正确与否,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选择历史成本作为会计计量模式,对于企业来说更加简单,容易理解,不会受到公允价值波动的影响,这样企业的资产情况和盈利状况在一定时间内比较平稳,波动较小;选择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模式,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反映市场上的公允价值,但是对于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实际操作层面很难控制。

笔者认为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晚,评估行业发展不完善,对于公允价值的获得没有合适的渠道,因此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存是最优选择。

1.3文献综述巴克斯特(Baxter)、爱德华兹和贝尔(Edwards & Bell)提倡成本会计模式。

Edwards 和Bell(1961)在《企业收益计量理论》中提出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的三条标准,最重要的一条是账户记录中的事项要是当期客观发生的事项,因此他们认为历史成本应该作为会计计量的模式[4]。

IASB也一直致力于寻找合适的会计计量模式。

2005年,将“公允价值计量”的讨论列入了议程;2006年底发布了讨论稿;2009年5月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2010年6月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中的计量不确定性分析披露(征求意见稿)》。

2011年5月发布了IFRS13,IFRS13代表了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国际最新成果。

有些研究者认为公允价值是计量属性的目的而非计量属性。

常勋认为:“公允价值是对整个会计计量属性体系的总结和概括,而不是仅指某一种计量属性”[7]。

2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概述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现在,各国金融业以及会计学术界对公允价值的争论不断,这促使人们进行新一轮的思考:在经济活动中,使用哪种会计计量模式才能正确地知道经济活动?目前对于计量模式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

2.1历史成本2.1.1历史成本的定义FASB认为“历史成本指取得一项资产而付出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11]。

IASC认为“历史成本是指资产的登记,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是按照为了购置资产而付出的对价(Consideration)的公允价值。

负债的登记,按照以债务为交换而收到款项的金额,或者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所得税),按照正常经营中的为偿还负债将要支付的现金等价物的金额”[12]。

我国对于历史成本的定义是“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取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偿还负债与其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3]。

2.1.2历史成本的特征及优缺点对于历史成本的定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说法,但都基于两点共识:历史成本发生在过去,且以真实交易为计量基础。

历史成本要求主体持续经营且以实体经济为载体,除景荣工具外,其他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小,且各种商品均变动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相互影响波动可以抵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