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摘要: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
而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金融支持,如何让符合国家信贷政策的优质现代农业项目得到信贷资金支持、如何让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的信贷资金流入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链,传统的信贷模式已不能解决现代农业发展问题,金融究竟以何种模式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本文以怀宁县现代农业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
关键词:金融支持现代农业一、引言中国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最关键、最艰巨、最迫切的一项历史任务,也是中国更好地适应新常态、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二年聚焦“三农” ,2008、2013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努力发展现代化农业, 建立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创新涉农资金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
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迈向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在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破解农业农村新旧问题的背景下,积极学习领会中央强农、惠农、裕农政策,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既是一种机遇也是实现县域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二、怀宁县农业发展现状农业是怀宁县经济发展的基础,具有面广、分散、从业人员众多等特点。
2014 年怀宁县统计局数据显示怀宁县总土地面积127600公顷,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24394 人,占总人口的17.76%。
农业方面,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5871 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43.79%,总产量707935 吨,总产值92364 万元。
林业方面,林地总面积28573 公顷,森林覆盖率22.4%,活立木蓄积量152.6 万立方米, 建国以来怀宁县先后实施了“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怀宁” 、林业二次创业、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3大工程,“十二五”期间,培育和发展经济果林基地 5 万亩,建立林木良种基地300亩,建设林木良种示范林500亩,新建规模化苗木花卉市场 1 个,改扩建花卉盆景园100 亩,续建林木采种基地3000 亩,年繁育良种苗木500 万株,培育中高档花卉盆景4 万盆,年采良种6000 公斤;初步建立了以马庙镇为中心的板材加工业,据统计,我县规模化的木材加工企业已达51 家,年产值近 4.1 亿元;与此同时我县大力推广林业先进实用技术,实施省林业科技推广“ 2111” 工程 5 个,建立省林业科技示范点 3 个,创建林业科技示范户120户,科技示范面积6000亩。
畜牧业方面,主要以养殖猪、牛、家禽为主,年产值69625万元,如黄墩镇、三桥镇、平山镇依托独秀山发展了牛羊畜牧业、鸡鸭鹅家禽、洪铺镇发展了猪鬃加工业、黄龙镇以养殖鸽子为主,年产 2.1万羽。
渔业方面,水面12000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9.4%;我县黄鳝网箱、小龙虾以及鱼类养殖面积逐年攀升,黄鳝网箱已发展到7万只;泥鍬投放苗种56.2万公斤,产量1125吨,实现产值4500万元;龙虾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稻虾连作、鱼虾混养、大湖围养、池塘精养等多种模式得到推广应用,县域渔业养殖户260余户,特色渔业养殖年产值达28943万元。
表1 2014年种植业状况表2 2014年渔业情况一览表□人工造彳■飞播造耳口封山育彳160,000140,000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O ___________ P _____________ L图2畜牧业状况注:为了统一在图中反映,牛、猪、家禽的单位分别是头、十头、百只三、怀宁县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农业属于规模报酬递增行业,对产业化、生产组织化水平要求比较高,且具有周期性长,投入产出低,回报少,潜在风险大等特点,受自然天气、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比较明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常常出现技术创新不足、流动资金缺口、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不畅等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生产力水平低,我县第一产业生产率仅1.57 万元/ 人,而第二产业生产率9 万元/ 人,第三产业生产率2.64 万元/ 人。
二是市场意识不足、商品观念淡薄,没有彻底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状态,农民对于资源配臵、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经济行为主要依靠经验做出决策,缺乏对市场机制的了解和价格预期。
三是资本积累不足,农业是弱势产业,投入产出低,我县农业投入产出比约为 2.8 左右; 农产品价格低且缺乏弹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农民收入水平低,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2426 元。
四是市场机制不健全,由于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服务机构不健全,信息不对称,产销脱节,特别是缺少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我县现有中小微企业3134 户,其中与农业相关的服务业有425 家、占比13.6%,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0 家、占比4.5%。
五是农业一体化水平低,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进行一体化经营,将产加销各环节严重割裂,使各环节参与主体风险扩大、利益失衡。
(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有利于解决农民分散经营、效率低下、盲目生产、风险大收益小的难题。
我县现有农户206695 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12 家,其中专业大户1152 家、家庭农场165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5 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0 家。
此外我县还有育秧工场14 座、水稻育插秧服务组织7 个、国家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 1 家、省级以上10家、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2 个、部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1 个,初步形成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
但存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小、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有待提升,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亟需在发展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
(三)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面临滞销风险农产品成熟期短、储藏保鲜难、对运输时效要求高,如丰收季节遇上销售渠道不畅,轻则损失价格波动的差价,重则由于农产品超过保鲜期导致滞销或无法出售。
目前我县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有形的市场销售模式,如店面超市、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等,普遍存在销售渠道窄、销售环节多,议价能力差、利润低等特点。
由于缺乏现代技术型人才,没有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线下线上等新兴销售渠道对农业销售的促进作用。
(四)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缓慢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事业工作,一直以来,由于试验、示范、推广的经费不足,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缓慢,大部分高新技术只是停留在极小型的试验示范和研究上;且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少、知识老化,再加上近几年来,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多,如2014 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54975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14%,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众多数是老年人,他们的思想意识落后,对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对高新的经济作物种植更难以接受,担不起经济风险、怕失败,农业部门搞一些小型试验、示范,也只是流于形式,难以见效。
(五)农业抵御风险能力不足、风险保障体系不健全怀宁县位于沿江平原与皖西山区接壤地带,境内有低山丘陵和平原沙洲,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6.3 C,年降水量1294 毫米,是多种灾害并发区,如洪涝、干旱、低温阴雨、冰雹、台风等。
沿江沿湖地区易受夏初洪涝灾害侵害,丘陵、岗山地区易受伏旱影响,各种灾害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均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有降低农作物品质的、有减产的、有绝收的。
畜牧业牲畜面临消化系统、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威胁;农作物、林业常遭病虫害的侵袭;渔业面临水体工业化污染、感染各种鱼类疾病的风险。
而由于农业是个风险相对较高且存在信息不对称特点的行业,因此,鲜有商业保险公司进入该行业,再加上农民风险防范意识差,对保险的认识不足,参保积极性差;政策性保险又面临资金缺口问题。
结果就造成了农业风险大而风险分散、规避、补偿机制又不健全的局面。
由于我县农业政策性保险起步晚(2009 年 4 月在市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怀宁县政府整合各行政职能部门成立了由分管县长担任组长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导小组)涉农保险机构少(全县有大大小小保险机构16家,但只有国元保险涉及农业保险)等特点导致我县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不足。
其次由于《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种植业农业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35%省财政补贴35%县财政补贴10%农户承担20%导致农户承担保费比例过高,而农业保险理赔标准又偏低,农民保险意识不足等综合原因导致农民无论参加政策性保险还是商业性保险的积极性都不高。
(六)农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图1怀宁县农业贷款余额资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划和实际需求来看,需要构建一个长期有效可持续的资金支持体系,否则现代农业的发展将成为空谈。
由于农业是个免税行业,我县地方政府对此重视不足,缺乏动力,投资意愿不强;其次,农民、农业企业缺乏抵押物,难以获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第三,由于农村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农村现有贷款业务品种存在不足,民间借贷利率偏高,广大农民的贷款需求难以满足。
四、全方位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设立形式多样的农业发展基金,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1. 政府以财政资金设立现代农业发展引导基金。
鼓励农民、农业企业根据适应市场需求和最大限度实现价值增值原则,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产业链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经济资源发挥最大化经济效用。
政府与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以基金作担保,按照一定的放大倍数给予县辖区内正在农业产业化萌芽过程中的农业企业信贷支持。
2. 政府以涉农补贴和财政资金设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
认真落实安徽省关于《开展设立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试点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学习借鉴淮北市设立农合组织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的模式,积极争取省、市政策资金,按省、市、县1:1:1 的比例共同出资,设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