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认识14个字。
认识8个偏旁“讠、、纟、火、、日、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8个带有偏旁的字。
教学准备挂图;几个合体字的构字部件(偏旁与另一部分)的卡片;《我的好妈妈》的录音带;贴有苹果卡片的小黑板等。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本事可大的小妹妹,她把自己的家都搬来了。
小朋友们想到她家去玩玩吗?(生答)那好,现在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玩玩吧。
(出示课文挂图)。
二、指导看图1、指一生上台指认图上画的都有什么物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文中8个不注音的词语。
三、学习词语及其中的8个生字和5个偏旁1、你认识哪些词语或生字?(指名认读不注音词语)你是怎么认住这些字的?(让学生了解识字方法)2、学生借助文中拼音认读词语。
(然后小组内汇报自学情况)3、指名认读书中8个注音词语。
4、出示词语中的生字,学生先自读,再指名认读。
5、认识染红色的5个偏旁(先找会认的同学教认,然后再齐读5个带有红色偏旁的生字)四、学习句子及其中的6个生字和3个偏旁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认识“晚”、“上“两个生字)都有谁,在做什么?(出示课文中3个句子)2、学习句子中染红色的其他4个生字(随句子认识)。
3、认识偏旁“日、辶、竹”。
4、谁能把这几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指3名学生读,并让学生评出“朗读星”)五、巩固生字1、把本课14个生字放在一起,学生自认。
2、找一个学习伙伴,把你认识的字读给同伴听。
3、“找朋友”(学生动手拼合体字:沙、报、纸、视、晚)4、打乱生字顺序,先让学生自认,然后男、女生比赛认,评出本节课的“识字大王”。
5、学生认记文中生字表中的生字,并自选其中2~3个字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6、游戏:摘苹果。
(如果学生认对了苹果卡片后的生字,这个苹果就送给他。
)六、听音乐,进行思想教育1、说说自己在家里做些什么?2、听儿歌《我的好妈妈》,然后说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3、教师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七、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多识字,多做家务,做一个既爱学习,又爱劳动的好孩子。
点评《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识字教学更要体现学生自主识字,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王珺老师完全领会了《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把握了识字课的特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主动”、“兴趣”、“探究”上。
无论是教学流程,还是教学设计,都理顺了自主和示范的关系,自主和合作的关系。
识字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基础,教师适时示范一些易读错的字。
学生在自主基础上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发展自主意识。
本课时生字的呈现形式采用了分散呈现和集中呈现相结合,识记的方法多样化,采用变换词序,变换字序,游戏活动等方式巩固识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节课还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不过,本课教学如果能更加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就会更好地体现识字课的特点。
比如让学生在家里搜集电视、电话、台灯、挂钟等物品的包装盒以及一些旧报纸等,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交流,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愿望。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抵御、推辞。
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
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
(板书:景阳冈)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⑴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⑵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⑴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⑵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六、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一、掌握本课生字、生词,弄清“枝折花落”和“屏息凝视”两词中多音字的正确读法。
二、阅读课文,了解猫长大后和满月时的特点,并运用朗读与想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体会满月时小猫的天真可爱。
三、借助课外阅读,品读课文内容,感受老舍先生的爱猫情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和勇于创新的激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铺设情感。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麻雀》,让我们感受到动物身上那种和我们人类同样伟大的母爱;学习《雪猴》《鸟情》,我们又感受到人与动物朝夕相处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依然要走进一个由“情”编织的世界,去读读老舍先生笔下的“猫”。
二、用心读文,整体感知。
1.读文解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把难读的字找出来。
(通过,结合语境,重点弄清“枝折花落”“屏息凝视”中“折sh锓屏bǐng”的读音。
)2.初识内容:你觉得老舍先生家里养的是怎样的猫?(学生各抒己见,将猫的各种性格一一谈出,暗含“性格矛盾”之处,利于老师进一步启发。
)3.理清脉络:老舍先生到底写了几只猫,出示两幅挂图。
文中哪部分写了长大后的猫?哪部分写了满月时的小猫?(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自然理清了__脉络。
)三、情趣激发,自选内容。
两部分中,同学们想先学哪部分?(自由选择,统一想法——学习“小猫”部分。
)四、品读想像,情感共融。
1.读读想想,小猫满月时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文中感受到什么?2.遇到印象深的或感受深的句子,不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一下。
(学生或读中体会感情或在书上点注或想像文中片断。
)3.小组交流。
4.品读想像,激发学生爱猫之情。
①小猫玩鸡毛、玩线团的情景。
②小猫抱着花枝打秋千的情景。
5.欣赏“养花”片断,体会老舍爱猫的情怀。
①出示“养花”片断,谈谈感受。
“养花”片断——我得天天照管他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他们。
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
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②对课文此部分中哪些句子有感触?(读一读)(从“爱花”之感深到“爱猫”之情切。
)③想像表演,体会至深:试想一下,老舍先生面对他钟爱的花,又面对破坏了花的那么天真可爱的小猫,会是什么样子?6.师生共读此段。
7.感悟写法:为什么读着老舍先生的__,我们的心理涌出了这么多的情感?为什么读着老舍先生的__,我们的脑海中涌现了如此丰富的画面?为什么老舍先生将大家熟知的小猫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学生小结:仔细观察,充满爱心。
)五、欣赏精品,激励共鸣。
1.现代大作家冯骥才也曾写过一篇类似__《珍珠鸟》,和老舍先生的《猫》有异曲同工之妙,想欣赏一下吗?2.其实,不论是大作家,还是我们普通人,都有过与小动物朝夕相处或亲密接触的经历,只要我们像老舍先生那样仔细观察,充满爱心,我们也一定能写出同大作家一样精彩的__。
3.课后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教材解读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识字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主要写小动物在夏天活动的情形,体现了夏天的美好快乐。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夏天这一优美的情境中。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鼓励主动学习,勇于创造。
教学要求1、认识“蝴、蝶”等11个带有虫字旁的字,会写“蚂、蚁”这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3、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4、能仿照课文编编儿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教材、小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多媒体播放青蛙和知了的叫声。
2、交流。
二、初读儿歌1、自由读儿歌。
2、认读带有虫字旁的词语。
3、再读儿歌:看看小动物们在忙什么。
4、检查初读情况。
三、读悟儿歌1、伙伴自由交流最喜欢的小动物,读读相关句子。
2、集体交流:集体交流有关小动物的知识,相机指导朗读儿歌。
3、齐读儿歌。
四、仿编儿歌1、多媒体播放蜗牛、蜜蜂的录像。
2、小组合作仿编儿歌。
五、指导写字(蚂、蚁)1、出示词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说说发现了什么?2、学写两个虫字旁的字:蚂、蚁。
六、布置作业观察小动物是怎么生活的,或者搜集一些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认识“蜻蜓”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和“网”字,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会正确、规范地书写“蚂、蚁”两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4、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1、猜谜语。
2、随机教学“网”字。
二、看图读儿歌,识生字1、看图说话: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学生自由读儿歌。
3、合作读儿歌。
4、在儿歌中用横线画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
5、检查交流。
三、学习生字1、齐读。
2、指名读。
3、男女生比赛读。
4、打乱顺序读一读。
5、游戏:猜猜我是谁。
四、感悟方法,培养能力1、引导发现。
2、课外拓展识字。
五、指导书写(蚂蚁)1、课件出示三个“蚂”字:请看这三个字你认为哪个字最漂亮,为什么?2、范书,讲解要:在写这个字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把两部分写紧凑。
学生书空。
六、学习儿歌1、自由读。
2、表演读。
3、续编儿歌。
七、课堂总结,课外延伸《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蜻、蜓”等11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和“展、运、网”3个生字;正确、整齐、规范书写“蚂、蚁”2个字。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