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生物教案9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9篇

最新-八年级生物教案9篇八年级生物教案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本人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生物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1学习目标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难点重点: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教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流感期间为什么有的同学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不易被传染?这与什么有关?------人体的免疫功能自主学习提出疑问1、P102分析与讨论中图中所示的人体结构在防御病原体入侵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2、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特点:4、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合作探究点拨解疑上个学期我们好多同学都患过水痘,那这部分同学以后就不再得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3-104,思考一下问题。

(1)为什么患过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再次侵袭?(2)患过水痘的同学对腮腺炎有同样的抵抗力吗?(3)人体的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的组成及作用是什么练习达标1、凡是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A病原体B病毒C抗原D病菌2、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红细胞B淋巴细胞C吞噬细胞D血小板3、烧伤病人常用自身皮肤进行植皮治疗,不植入外来皮肤是因为A、神经血管不易接通B、外来皮肤相当于抗原C、外来皮肤含菌量大D、会产生免疫反应4、将他人的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一般不宜成活,这种免疫属于免疫。

从现代免疫的概念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拓展提升根据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研究牲口炭疽病的实验,回答:(1)实验中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这一现象属于免疫,其原理是。

(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较弱的炭疽病病原体,它进入羊体作为起作用,使体内产生的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其化学成分是。

(3)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作业设计A、什么是计划免疫?B、你打过预防针吗?举三个例子。

C、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八年级生物教案篇21教材分析前面一节课学习植物的生殖,正好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同时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所获得的学习经验和思维方法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种子的结构是这些内容的延伸与发展,也是今后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初、高中生物衔接的关键点,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课本中所涉及凤仙花等种子的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做出铺垫,但具体结构的名称、作用没有学习,八年级学生有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获得知识、增强技能。

2教学目标2.1知识技能目标①描述蚕豆和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②说出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2.2过程方法目标①通过用正确的方法解剖和观察蚕豆和玉米种子,会记录观察所见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

②通过对比蚕豆和玉米种子的异同,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进行基本的思维能力。

③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2.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愿意与他人交流,认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③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认真严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3.1教学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

认识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

3.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出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4设计思路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知识结构与实际问题情景两方面入手,引出种子的概念,再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认识种子的结构。

本节课主要归纳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结构,因此可通过实验观察、小组合作、问题设计,让学生互相启发,感受探究的过程。

5教法与学法采用实验观察、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法。

6教学流程概括为三段六步。

三段为:情景实验、理解与运用、巩固与评价。

六步为:引入、探索、理解、应用、拓展、评价。

下面具体说明教学流程:6.1创设情景,引入问题情景1:一粒种子萌发,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情景2:小麦植物体的开花结果,磨成面粉,蒸出馒头。

分析:这2个问题都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从实际问题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是从生物知识结构引入,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6.2引导分析,探索新知播放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种子。

使学生了解种子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是不同的。

提出问题:它们的基本结构是否也不一样?留有思考与悬念。

拿出常见的、有代表性的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为例来学习。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3教材分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信息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进而明确什么是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学情分析:学生对昆虫比较熟悉,但对它们是怎样生殖和发育的缺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重的作用。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其他昆虫的发育像家蚕、蜜蜂、蝇、蚊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像蝗虫、蟋蟀、螳螂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创设情景:世界真奇妙!毛毛虫怎么能变成美丽的蝴蝶?质疑:你们听说过丝绸之路的故事吗?悠悠文明史,慢慢丝绸路。

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你养过家蚕吗?你知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吗?组织学生看书————观察与思考点拨指导质疑:蜜蜂、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和蝴蝶一样吗?组织学生看书指导帮助质疑:饲养过家蚕么?有兴趣的话,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饲养、观察。

知识回顾感悟与收获达标检测:了望角进一步探究布置作业课后记:本节课在于明确变态,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含义。

学生掌握情况很好。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4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性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三)情感性目标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一课时实践训练: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创新训练:霉菌的培养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A: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课前准备B:①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

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

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

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课本。

讲授新课1.酵母菌(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

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

讲述酵母菌结构时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

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

这样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

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

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1、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2、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归纳总结: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另提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

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制作投影片。

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

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