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感觉 (1)概述

普通心理学-感觉 (1)概述

代表人物: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Johannes Müller, 1801-1858)
主要观点:

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它们在性质上是互相 区别的。
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 感觉也是不同的。 感觉决定于感觉神经的性质,而不是刺激的性质。 我们所感觉到的不是外界的物体,而是我们自己的神经, 即神经的某种特殊状态。


评价:
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大脑直接加工的 材料是外物引起的神经冲动。这是合理的因素。 但是缪勒只承认人脑对神经自身状态的直接感受, 否定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是错 误的。
2. 20世纪90年代以后,形成了两种有代表 性的理论

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 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或模块理论 (module theory)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 运动感觉 内部感觉 平衡觉
外部感觉
内脏觉
此种分类最常用
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 :
电磁能的
视觉(对光波的反映) 听觉(对声波的反映)、触压觉(对压力的反映) 嗅觉(对气味的反映)、味觉(对滋味的反映) 温觉(对温度的反映)
机械能的
化学能的
热能的
第一节 感觉的概述
临床上的分类 :
特殊感觉 体表感觉 深部感觉 内脏感觉
视、听、嗅、味、前庭等感觉。 触压、温、冷、痛觉 肌肉、肌腱、关节等感觉及深部压觉深部痛觉
(三)近刺激和远刺激
考夫卡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两种
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光波。
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 网膜上的投影等。
远刺激属于物体自身,不会有很大变化;近刺激是感 觉器官直接接收到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出自心理学百科全书1986年版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 限(difference threshold)或最小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缩写为JND) 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韦伯定律 :
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 Weber)发现,对刺激物 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增加的绝对数,而取决于 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也成反比关系。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
(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常用心 理物理法来测量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是指 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 关系
刺激物的物理强度的变化,不一定会引起感
觉产生等量变化。 两种关系定律:

对数定律 乘方定律
1.对数定律
1860年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提出。费希纳
在感觉大小和刺激强度之间,推导出一种 数学关系式。
关系式:P=KlogI 这里I指刺激量,P指感
觉量。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各种感觉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
不同个体的绝对阈限有相当大的差异,即使是同 一个体也会因机体状况和动机水平而发生变化。 低于绝对感觉阈限的刺激,虽然我们觉察不到, 但却能引起一定的生理效应。

五种感觉的大约绝对阈限(觉 察阈限):
视觉:在空气完全透明的昏暗条件下,人能看见30英里(50公 里)远的烛光。 听觉:在绝对安静条件下,能听见20英尺(6米)远的机械表的 滴答声。 味觉:两加仑(约8升)水中的1茶匙糖。 嗅觉:可闻到在三居室的房间中滴一滴香水的气味。 触觉:蜜蜂的翅膀从一厘米处落在脸颊上即有感觉。
二、感觉的编码
Sensory encode sense
外界输入的 物理能量 和化学能量
感官的 换能作用
神经系统 能够接受的 神经能或 神经冲动
用心理学的术语说,感觉编码就是人脑把外部刺激转变 成内部表征的过程。
(二)关于感觉编码的理论
1.早期的理论——特殊神经能量学说 (theory of specific nerve energy)


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感觉系统中,神经系统 同时采用了特异性编码和模式编码 。
三、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
包括三个主要环节:

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 传入神经的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活动


四、感受性及其测定
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sensitivity)和
第一节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和感觉的意义
感觉(sensa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脑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反映)。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 的意义
(二)感觉的种类
根据感觉刺激是来自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以 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可把各种感觉分 为两大类:
我们如何认识世 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第五章 感觉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
Outline
第一节 感觉的概述
第二节 视觉
第三节 听觉 第四节 其他感觉 第五节 感觉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掌握感觉的基本概念; 了解感觉编码的相关理论;理解感受性与 感觉阈限的关系,以及韦伯定律、对数定 律和乘方定律;了解视觉、听觉的生理机 制;理解色觉和听觉理论;理解感觉相互 作用。
按照这个公式,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 函数,即当刺激强度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 度只按算数级数增加。 图3-2(a)说明了刺激的物理量与由它引起的感 觉量的关系。当物理量迅速上升时,感觉量是逐步 变化的。如果刺激量取对数值,那么它和感觉量的 关系可以表示为一条直线,如图3-2(b)。
意义:费希纳定律提供了度量感觉大小的 一个量表,对许多实践部门有重要意义。 不足:他假定所有最少可觉差在主观上相 等,已经为事实所否定。费希纳定律以韦伯定 律作基础,因此,费希纳定律也只有在中等强 度的刺激时才适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