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专业目录海洋学I (1)流体力学 (7)流体力学实验 (12)海洋调查实习 (16)理论力学 (22)计算方法 (25)大气物理学 (29)大气探测 (35)天气学原理 (40)动力气象学 (43)气象统计 (46)数值天气预报基础 (49)大气科学导论 (52)卫星气象学和雷达气象学 (54)大气环流引论 (56)非线性大气动力学 (58)气候学基础 (61)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63)海洋气象学 (65)物理海洋学 (67)卫星海洋学 (73)海洋环流 (75)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77)气象资料分析 (79)天气学分析 (81)天气预报实习 (84)海洋学I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课程编号:070702101287课程英文名称:Oceanography课程总学时:68 总学分:4含实验或实践学时:学分:授课对象: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使用教材:海洋科学导论编者:冯士笮、李凤岐、李少菁主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2001年7月3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海洋学》课程定位:是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各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内容宽泛、重点突出、概念准确的海洋科学入门课程,是进入高层次海洋研究的基础。
《海洋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物理海洋学为核心和纽带,有机结合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学科中的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涉及与海洋有关的最基本的现象、过程、概念、理论以及观测手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目的使学生较全面认识海洋。
该课程以课堂授课为主,要求以浅显易懂、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过程。
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授课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学生讲坛等形式。
考试形式:闭卷与开卷及平时练习相结合。
各部分比例:闭卷50%、开卷20%、平时思考题10%、平时练习20%。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海洋学》,杨殿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海洋科学概论》,陈宗庸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各种外文版教材,如:流体力学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课程编号:070702101203课程英文名称:Fluid Mechanics课程总学时:85 总学分:5含实验或实践学时:学分:推荐使用教材:流体动力学编者:李心铭出版社: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1997年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使学生系统掌握流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以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吴望一,《流体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年。
流体力学实验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课程编号:070702102205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Fluid Mechanics课程总学时: 51 总学分:2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4 学分:1推荐使用教材:自编编者:流体力学实验室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流体力学实验能力,掌握静态流动参数测试方法,更好地掌握基本的观测方法、仪器使用和数据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实验研究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基本要求:实验前预习;实验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读取实验数据;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掌握流体力学理论实验技能。
考试形式: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基础流体力学实验》杨立清等北京大学 2000、42、《流体力学水力学实验指导》王凤聪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5.93、《流体力学实验CAI》毛根海等浙江大学海洋调查实习开课院系:船舶中心课程名称:海洋调查实习课程编号:070702103207英文名称:Marine Investigation推荐使用教材:《东方红2船海上实践教学指导》编者:《东方红2船海上实践教学指导》编写组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2006.1第一版课程总学时:2周总学分:2含实验或上机或听力学时:学分: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是否双语教学):《海洋调查实习》是中国海洋大学涉海专业必修课程。
配合《海洋学》理论教学,基于海洋调查基本理论,系统介绍海洋调查手段和方法,海洋调查资料由人工处理转向自动化处理。
对当今海洋调查的最新进展也给予介绍。
《海洋调查实习》的实践性很强。
在基本的理论授课前提下,主要注重海上实践的内容,确保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现场资料获取及资料分析能力。
使用中文单语教学,不使用双语教学。
注: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习参考书(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海洋调查规范》国家海洋局,1975年和1991年2.《海滨观测规范》,国家海洋局,科学出版社,1987年3.《海洋调查方法》侍茂崇等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年4.《中国云图》,气象出版社,1984年5.《大气物理学》,王衍明,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年6.《大气物理学》,曹文俊,气象出版社,1993年7.《大气探测原理》,赵柏林等,气象出版社,1987年8.《海洋调查仪器使用手册》,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编,海洋出版社, 2001年9.《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A SHORT HISTORY OF CHEMISTRY》,James Riddick Partington,1957 年11.《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2.《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金德祥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年13.《中国北部海洋无脊椎动物》杨德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4.Seabird 911 plus CTD技术手册说明书15.RDI公司(美),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工作原理16.《多波束勘测原理技术与方法》李家彪等海洋出版社 1999年17.多波束操作手册18.CAP6600浅地层剖面仪操作手册理论力学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海洋系课程编号:070702101313课程英文名称:Theoretical Mechanics课程总学时:51 总学分:3含实验或实践学时:学分:推荐使用教材:理论力学教程编者:周衍柏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1986第二版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培养学生把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学会应用高等数学方法来处理物理问题;掌握有限自由度力学体系(如质点和刚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为以后学习无限自由度的力学体系问题(如流体力学等)打下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具有将实际问题抽象化,建立合理的理论力学模型的能力;能够恰当确定研究对象,坐标系,给出受力图,并正确运用给定条件分析受力平衡问题。
能运用合适方法描述质点和刚体的基本运动;熟练计算速度、加速度和角速度;能对一般形式的运动进行分析。
掌握质点和刚体的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会正确运用合成法求解复合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问题,及平面运动中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正确、清晰地理解物体的力矩、动量、动量矩、动能、势能、冲量、功等物理概念,并能够给出求解计算。
理解和掌握各动力学基本定理和守恒定律,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和运用动力学基本原理求解实际中的简单理论力学问题。
了解分析力学思想,理解虚位移和广义物理量等概念,了解变分与微分的区别,了解力学变分原理。
掌握虚功原理、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顿正则方程和哈密顿原理处理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考试形式:课后作业和随堂测验占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学习参考书:1、《理论力学》(第3版),马尔契夫著,李俊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2、《理论力学教程习题解》,谢宝田,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6月第一版。
3、《理论力学教程学习辅导书》,张宏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
4、《理论力学》(上下),蔡泰信、和兴锁,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5、《理论力学学习辅导》,程靳、程燕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计算方法开课院系:数学系课程编号:070702101289课程英文名称:Computational Methods课程总学时:51 总学分:3含实验或实践学时:学分:推荐使用教材:《计算方法引论》编者:徐萃薇,孙绳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2001年第2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这是为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设置的计算数学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在计算机上对一些基本的方法予以实现。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70%,平时考查30%。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王能超.《数值分析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编写工作小结:1、实际讲授时可根据我校理工科不同专业具体情况适当增补取舍。
2、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数值方法进行数值实验,这有助于加深对计算方法和理论的理解。
3、目前的计算方法教材有老化现象。
大气物理学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课程编号:070703101291课程英文名称:Atmospheric Physics课程总学时: 68 总学分:4含实验或实践学时:学分:推荐使用教材:《大气物理学》编者:盛裴轩、毛节泰等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2003年5月第一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主要讲述大气中有气象和气候意义的各种成分的性质、大气的垂直分层、各气象要素的定义与计算;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太阳短波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包括吸收和散射)、地球长波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包括吸收和放射);大气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各种热力过程和温、湿参量;大气层结稳定度;大气动力学、几种最简单的平衡运动;云物理学等大气学科的基础知识。
使气象和海洋专业的学生基本掌握上述各方面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知识打下基础。
考试形式:笔试,开卷。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大气科学概观》,[美]J.M.Wallace,P.V.Hobbs 编著. 王鹏飞等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5月第一版。
2、《大气物理学》,盛裴轩等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3、《大气物理学》,大气物理学编写组编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月第一版。
4、《气象学》,陈世训、陈创买编著。
农业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二版。
5、《大气辐射学》,刘长盛、刘文保编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
6、《卫星气象学》,陈渭民等编著。
气象出版社,1989年4月第一版。
7、《热力学》, [美] K. 沃克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