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交与沟通 第四讲 交往礼仪(1)
社交与沟通 第四讲 交往礼仪(1)
1、见面礼仪
注意三点
要符合常规 要入乡随俗 要照顾习惯
(3)称呼禁忌
误读 误会 不通行的称呼
“师傅” “伙计” “爱人” “小鬼” 庸俗低级的称呼 “磁器” “死党” “铁哥们儿” 绰号
12
案例:新人上班
王晓玲进入单位的第一天,领导带她认识部门 新同事时,她非常恭敬地称对方为老师,不少同 事欣然接受。 当领导带她来到一个女同事前,告诉晓玲将 跟着这位女同事先学习时,晓玲更加恭敬地叫一 声老师。这位女同事连忙摇头:“大家是同事, 你可别叫我老师,直接叫我名字就可以了。” 晓玲觉得叫姓名不尊重,叫老师对方可能又觉 得生疏。怎么办呢?
社交
礼仪
一个人如果不同其他人进行任何交 往,那么他不是一位神,就是一只兽。 ——亚里士多德
第四讲 日常交往礼仪
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学习内容
1、见面礼仪 2、交谈礼仪 3、电话礼仪 4、馈赠礼仪 5、拜访与接待礼仪 6、宴会礼仪
1、见面礼仪
1、见面礼仪
任务引入:
艾丽是个热情而敏感的女士,在某著名房地产公司任副 总裁。有一天,她接待了来访的建筑材料公司主管销售的韩 经理。韩经理被秘书领进了艾丽的办公室,秘书对艾丽说: “艾总,这是某公司的韩经理。”艾丽离开办公桌,面带笑 容,走向韩经理。韩经理先伸出手来,与艾丽握了握。艾丽 客气地对他说:“很高兴你来为我们公司介绍这些产品。这 样吧,我先看一下这些材料,再和你联系。”韩经理在几分 钟内就被艾丽送出了办公室。几天内,韩经理多次打电话, 但得到的是秘书的回答:“艾总不在。” 要求:请你分析为什么会这样?
2、交谈礼仪
交谈的基本要求: 态度诚恳 讲究分寸 举止端庄 气氛融洽 时间适度 忌语言垃圾
2、交谈礼仪
人与人天天密切地接触,要互相付出代价的:要 仅仅欣赏对方的优点,而不刺痛对方的缺点,也 不被对方刺痛缺点,双方都需要有多方面的生活 经验、理智和诚挚的热情。 ——冈察洛夫【俄】 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这些都 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 ——斯迈尔斯【英】
2、交谈礼仪
【案例2】
小王:赵总,你好,我是大华公司的销售人员小王,这是我 们产品的资料,你看你们是否感兴趣? 赵总:放这里吧!我有时间看了如果感兴趣的话给你打电话。 小王:你看看,我们的设备质量好,而且价格也便宜„„ 赵总:对不起,我还有个会,我会和你联系的,好吗? 小王:„„ (小王刚走,赵总顺手将小王的资料扔进了垃圾桶。)
②休闲场合: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年纪、 性别、婚否; ③接待来访者:主人先伸手;
④客人告辞时:客人先伸手。
1、见面礼仪
相握的方式
上身要略微前倾,头要微低 两足立正,双方伸出右手,彼此 之间保持一步左右的距离(75 厘米左右或一米左右),双方 握着对方的手掌,而不是握指 尖。
上下晃动两到三下,(握手的时 间3秒左右为宜),并且适当 用力 双目注视对方,面带笑容
1、见面礼仪
(2)递名片
—递名片的次序是由下级或访问方先递名片,如是介绍时,应由先被介绍 方递名片。 —递名片时,应说些“请多关照”、“请多指教”之类的寒喧语。 —互换名片时,应用右手拿着自己的名片,用左手接对方的名片后,用双 手托住。 —互换名片时,也要看一遍对方职务、姓名等。 —遇到难认字,应事先询问。 —在会议室如遇到多数人相互交换名片时,可按对方座次排列名片。 —会谈中,应称呼对方的职务、职称,如“X经理”、“X教授”等。无职 务、职称时,称“X先生”、“X小姐”等,而尽量不使用“你”字, 或直呼其名。 —上司在时不要先递交名片,要等上司递上名片后才能递上自己的名片。
社交式 ;公务式;简略式
1、见面礼仪
介绍者的选择
社交活动中的东道主 社交场合中的长者 家庭中聚会的女主人 公务交往活动中的公关人员(礼宾人员、文 秘人员、接待人员)等。
1、见面礼仪
介绍的顺序 优 先 知 情 权
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 把晚辈介绍给长辈 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把学生介绍给老师 把公司同事介绍给客户 把主人介绍给客人 把非官方人士介绍给官方人士 把本国同事介绍给外籍同事
介绍他人的一般规则:尊者居后
尊 者 居 后
(三) 握手
“我接触的手,虽然无言,却极有表现力。 有的人握手能拒人千里之外,……我握 着冷冰冰的手指,就象和凛冽的北风相 握手一样。而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 他们伸出来与你相握时,你会感到很温 暖” ——【美】海伦•凯勒
1、见面礼仪
握手的时机
当你与人道别。 当你遇见认识的人。 当某人到你的办公室以及当他离开时。 当你在餐厅遇见熟识的人。 在商业或社交场合当有人为你介绍时,或你要离开他们时。 当你向某人道贺时(在演讲或颁奖之后)。 别人向自己送礼或祝贺时。 当你安慰某人时,在这情况下,握手可能会持续几秒钟,这时你可以 将你的另一只手放在两人握着的双手上,表示借着两人等握的双手传 达同情,慰问之意。 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同事; 迎接客人引来及拜访辞别时
三人一个小组设计一个见面情景,将称呼、介 绍、握手、问候、递接名片等交际礼节,连贯 地演示下来,并对各组的表演进行评价。
2、交谈礼仪
“没有一种人类活动像说话一样需要如此谨慎小心,因 为没有一种活动比说话更频繁、更普通,甚至我们的成败输赢都取决 于此。” ——葛拉西安 《智慧书》
2、交谈礼仪
【案例1】
1、见面礼仪
(一)称呼 (二)介绍 (三)握手 (四)名片
1、见面礼仪
(一) 称呼
(1)生活中的称呼 (2)工作中的称呼 (3)称呼的禁忌
1、见面礼仪
(1)生活中的称呼
对亲属的称呼 1)常规 2)特例:对自己的亲属用谦称 长辈:家;辈分比自己低:舍;对自己的子女:小 对他人的亲属用敬称 长辈:尊;平辈:贤;令:不分长幼辈分 对朋友的称呼 1)敬称:您、先生、老师、公、老 2)姓名的称呼 3)亲切的称呼“老、大、小”+姓氏:如大李、小周。 直呼其名:如:小丫、健翔。 对普通人的称呼 :“同志”“先生”、“女士”、“小姐”等 以职务、职称相称 入乡随俗
1、见面礼仪
握手的禁忌
交叉握手,呈十字架图案不吉祥; 握手时不看对方而看着别人; 左手握手(如用需说明); 拍对方身体 湿手或脏手
握 手 图
1、见面礼仪
(四) 名片
介绍自身 维持联系 显示个性 拜会他人 用作礼单 替人介绍
名片交换过程中的礼仪
(1)名片的准备
—名片不要和钱包、笔记本等放在一起,原 则上应该使用名片夹。 —名片夹或皮夹置于西装内袋,避免由裤子后方的口袋 掏出。 —名片可放在上衣口袋(但不可放在裤兜里)。 —要保持名片或名片夹的清洁、平整。
2、交谈礼仪
(一)交谈态度
成为受欢迎的人!
接受别人!
态度决定一切
笑容多一点 想得细一点 站得直一点 走得快一点 态度诚一点
嘴巴甜一点 说得清一点 坐得正一点 穿得雅一点 应变活一点
2、交谈礼仪
(二)交谈语言
1. 2. 3. 4. 5. 6. 7. 准确、恰当的称谓 表述要具体、准确 使用礼貌用语 语言要委婉、谦逊 语气语调要亲切自然 适度表现幽默 有效赞美他人
案例:新人上班
Hale Waihona Puke 礼多人不怪,即便是生疏一点,也总比不尊重 对方“自来熟”要好,因为让你直呼其名完全有 可能是对方的客套。 在职场上,过分地表现亲昵不值得提倡。 亲昵,可以在下班后的非正式场合。
1、见面礼仪
(二)介绍 (1)自我介绍 (2)介绍他人
1、见面礼仪
(1)自我介绍
1)时间控制:一分钟或半分钟 2)顺序:地位低的人先做介绍
1、见面礼仪
握手的禁忌
不要戴着手套握手,在社交场合女士的晚礼服手套除外。 不要在握手时戴着墨镜,只有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才能 例外。 不要在握手时将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 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依旧拿着香烟、报刊、公文包、行 李等东西而不肯放下。 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好似根本无视对方的存 在,而纯粹是为了应付。 不要在握手时长篇大论,点头哈腰,滥用热情,显得过分客 套,让对方不自在,不舒服。 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 个没完。 不要在与人握手之后,立即揩拭自己的手掌,好象与对方握 一下手就会使自己受到感染似的。
亲属关系 父母
称自己的亲属 家父、老爸 家母、老妈
称他人的亲属 令尊、令翁 令堂、令慈
死去的父母
丈夫 妻子 兄弟姐妹 儿子 女儿
先父、先考 先母、先嬨
先生、外子、相公、 官人、老公 内人、娘子、老婆 家兄、舍妹 小儿,小子 小女,闺女
令先君 令先堂
尊夫、您先生 尊夫人 令兄、令妹 令郎、令公子 令爱、令千金
小王是刚刚工作的秘书,一次奉命接待一名公司的客户。客户 来到公司,小王看见了,上来就说:“陈先生,我们经理让你上 去。”这位陈先生一听,心想:我又不是你的下属,凭什么让我 上去就上去,哪有这样做生意的?一气之下就对小王说:“你们 要想做生意,自己来找我,我回宾馆了。”
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场面?讨论一下我们在与人见面交谈时应 该要注意哪些礼仪行为?
9
1、见面礼仪
(2) 工作中的称呼 1)职务性称呼:姓氏+职务:李局长,熟悉时可简称李局 2)职称性称呼:姓名+职称:田志龙教授。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 3)学衔性称呼:如:田志龙博士、田博士。仅用于”博士“ 4)职业性称呼:如:马俊仁教练、贾律师、郝医生 5)泛尊称
就是对社会各界人士在一般较为广泛的社交中,都可以使用的。如:小姐、女士、夫 人、太太。未婚者称“小姐”,已婚者或不明其婚否称“女士”。男的叫“先生”。 不分男女叫同志。
2、交谈礼仪
(二)交谈语言
初次见面说“久仰” 许久不见说“久违” 等待客人说“恭候” 客人到来说“光临” 探望别人说“拜访” 起身告别说“告辞” 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别送说“留步” 请人批评说“指教” 请人指点说“赐教” 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说“拜托” 麻烦别人说“打搅” 求人原谅说“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