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第3章-6病因病机(ymm)ppt课件

最新第3章-6病因病机(ymm)ppt课件

(3)风性主动:所致疾病症状具 有动摇不定的特点。 如眩晕、抽搐、震 颤。
(4)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侵入肌 体的机会最多,其 他邪气常常依附于
2、寒邪 寒是冬季的主气。寒邪伤于 肌表者,阻遏卫阳, 称为“伤寒”;寒邪 直中脏腑者,伤及脏 腑阳气,称为“中 寒”。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为阴邪:寒冷的为阴。 易伤阳气:寒易伤及人体阳气使证候呈
(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可通 过空气、食物等多种途径在人 群中传播。疫疠发病,既可大 面积流行,也可散在发生。
(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疫疠 侵犯人体,发为何病,具有一 定的特异性,且临床表现基本 相似。
2、疫疠的发生与流行条件 (1)气候反常:久旱、酷热、 洪涝、湿雾瘴气等。
(2)环境污染:空气、水源、 食物等受到污染。
(1)燥性干燥,易伤津液:燥性干 涩,损伤津液,引起 口咽干燥、皮肤干燥、 口唇干裂等。
(2)燥易伤肺:肺主气,司呼吸, 开窍于鼻,燥邪多由 口鼻而入,肺脏喜润 恶燥,极易伤肺,出
6、火邪 火为阳盛之气,包含温、热之邪。 三者性质相同,程度有异。温为热之渐,火 为热之极。火热旺于夏季,但不同于暑邪有 明显的季节性,且不受季节气候的限制,四 季均可发生。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3)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 气机
湿的本质属于水,故为阴邪,损伤 阳气,阻遏脾阳导致脾失健运。湿邪 留滞在脏腑经络使气机升降出 入失常出现脘腹胀满大便不爽。
(4)湿性趋下:湿的本质为水,水
往低处流,病变、部位多在人体下部, 如下肢水肿,泄泻、带下等。
5、燥邪 燥是秋季的主气。初秋夏 末多为温燥,深秋冬 天寒气渐起,多为凉 燥。
火的性质具有升腾上炎的特点,火邪致病 出现高热,面红目赤的症状,火热上炎扰动 神明出现神昏谵语、狂妄躁动。 (2)火易消灼津液
火为热极,迫津外泄,消灼津液出现烦渴 多饮,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3)火易生风动血 火热之邪灼伤肝经导致肝风内动,热及生 风,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颈 项强直。 火邪灼伤经脉迫血妄行,出现各种出血, 如吐血、尿血、便血等。 (4)火热易扰心神 火热与心相通应,故火热之邪入营血、扰 心神,可见心烦失眠、躁狂妄动、神昏谵 语等。 (5)火易致肿疡 火邪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 症见疮疡局部红肿热痛。
第3章-6病因病机(ymm)
教学目标
➢掌握:六淫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理解:饮食致病的原因,劳逸致病
的原因。 ➢了解:七情致病特点、痰饮及瘀血
致病特病发生的原因,又 称致病因素、“邪 气”。
病因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 化的机制。
数变:发病迅速和病情变化无常, 如荨麻症,风团时 有时无。
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六淫 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数变; 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
寒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主收引 暑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暑多挟湿 湿 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
碍气机;湿性趋下 燥 燥易伤津;燥易伤肺 火 火性炎上;消灼津液;生风动血
(3)暑多挟湿
暑令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暑 邪伤人多兼湿邪。常见头身困重, 脘腹胀满。
4、湿邪 湿是长夏的主气 。夏秋之交 是湿气最重的时期。地处潮湿,或从 事水中作业均可致湿邪为病。 (1)湿性重浊:重—沉重,感受湿邪 常见头重如裹,四肢困重;浊:秽浊 不清,湿邪所致疾病的的分泌物和排 泄物是秽浊不清的,如小便混浊,白 带过多。 (2)湿性黏滞:湿邪所致疾病病程长、 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如湿疹。
作业 六淫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二)疫疠
疫疠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 的外感致病因素,又称为 “疫”“疠气” 、“戾气”、“疫 毒”、“毒气”、“异气”、“乖 戾之气” 等。
1、疫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疫疠多
属热毒之邪,其性疾速,且常夹湿 毒、秽浊之气。故疫疠之邪虽同六 淫属外感之邪,但其发病更显急骤、 来势凶猛、变化多端、病情险恶。
现寒象。 寒邪伤表则恶寒发热、头身痛疼。 寒邪伤及脾胃则脘腹冷痛、腹泻。
(2)寒性凝滞 凝滞:凝结、阻滞不通。寒邪使经
脉气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痛疼遇 冷加重。寒邪阻滞经络则肢体关节冷 痛。如过食生冷出现胃肠痉挛、腹痛 的症状。 (3)寒主收引
收缩牵引。寒邪可使气机收敛腠理 闭塞,筋脉收缩挛急。如夏天游泳出 现抽筋。 风寒感冒出现头痛、恶寒、 无汗的症状。
⑵影响脏腑气机 喜则气缓:缓解精神紧张,过 度使心气涣散、精神不集中甚 至精神狂乱。 怒则气上:使肝气上逆,出现 面红目赤、昏厥的症状。 悲忧则气消:使肺气消耗,意 志消沉,常见萎靡不振。
恐则气下:使肾气不固,气泄于 下,常见二便失禁。 惊则气乱:心气紊乱,惊慌失 措,常见心悸。 思则气结:伤脾导致气机郁结, 脾胃的运化失常,常见脘腹胀 满、纳呆。
(3)影响病情
七情不仅可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 ,而且可以影响病情的好转或 恶化。如高血压病人,遇事恼 怒,肝阳暴张,血压可以迅速 升高,发生眩晕,甚至突然昏 厥,或昏扑不语,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故在疾病的防治中 ,应充分重视人的情志因素。
(3)预防措施不当:预防隔离 工作不力。
(4)社会因素:社会动荡不安, 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极度贫困, 也是疫疠发生和流行的因素之一。
三、七 情
1.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种情志变化。 七情致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 因素之一,故又称为“内伤七情”。 2.七情致病的特点 ⑴直接伤及内脏 喜伤心,怒伤肝, 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心主神志,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七情 致病以心、肝、脾功能失调多见。
3.暑邪 暑是夏季的主气。暑邪致 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产生于炎热 的夏季。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为夏天火热之气所化,其性 炎热。暑邪致病出现阳热症状。 中暑出现高热、烦渴、汗多等症 状。
(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暑邪易升易散,使毛孔开放而 多汗,汗出过多耗气伤津。中暑 出现头晕或昏倒、出冷汗,四肢 发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