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

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

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他们的全家合唱,为晚会凭添了几分温馨。

B、生活的烦恼,把他的心绞得没有片刻安宁。

C、书写应避免笔画增减,形近相混,部位错乱等错误。

D、公安战士是人民的卫士,他们的事业是无尚光荣的事业。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几句很有刺激性的话使他感到十分,脸上顿时泛起两朵红云。

②《激情燃烧的岁月》播出前并未宣传,播出后却成了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

③暴雨过后,山洪从山上而下,浊浪卷着泥沙,气势汹汹,简直要把山庄吞掉一样A、难看大事奔流B、难堪大肆奔泻C、难堪大事奔泻D、难看大肆奔流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段时间以来,保暖内衣的广告络绎不绝....,面对近百个品质、价格参差不齐的品牌,消费者如雾里看花。

B、他在失火现场抢救群众财产时,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顺手牵羊....,偷走不少货物。

C、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不知有多少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D、这份新闻背景材料信息丰富,平铺直叙....,得到了新闻部主任的赞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读他的文章时使人感到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阔步前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C、能抵抗诱惑、追求更远大的目标,克制自己的孩子,今后会表现得更有自信,也更能面对挫折。

D、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来体现自己对美的认识。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汉语的无奈李国文我很钦佩前人想像力之丰富,把埃及法老的陵寝译成“金字塔”,把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标志译成“十字架”。

不仅符合严复“信、达、雅”的译文要求,而且充分体现出汉字的象形功能。

我也很诧异时下翻译家应急能力之不足,对于纷至沓来的新事物,表现得束手无策。

所以,报纸、刊物、书本,特别是电视,“VCD”、“DVD”、“SVD”,除专业工作者,谁都搞不清楚是什么东西的洋文,一个劲儿地袭击过来,更甭说什么“卡拉OK”、什么“BP机”,不伦不类地混迹汉字之中。

如果造字的老祖宗仓颉再世,看到这些洋字码堂而皇之夹在方块字中间,一定会发出九斤老太之憾吧?汉语拥有五千年的使用历史,拥有差不多占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使用者,是世界最强有力的语种之一。

在与外部世界交流的过程中,不应该,也不可能存在对应上的困难。

其浩如烟海的字词语汇,其丰厚广博的文化积累,其涵盖世象万物的充分表现力,几乎没有它不可转译的东西。

我不相信,汉语到了这等无奈的地步,成了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随意驰骋的天下,长此以往,汉字不将成为一种大杂烩的文字了吗?汉字除了讲究自身架构的美外,还很在乎通篇谋划的美,弄两个不三不四的洋字杂在其中,实在大煞风景。

汉字的方块字特点,对于外来语,从来是不大亲和的。

全世界都称“TV”,汉语却说“电视”;曾经音译的“莱塞”或“镭射”,终于还是被“激光”压倒了。

即使非用不可的外来语,国人也会努力使其本土化,成为汉字状态。

例如“冰淇淋”、“咖啡”,采取意音并译;或直接音译,如古人译“葡萄”、“菠萝”、“胡同”、“涅槃”一样。

其实,中古时期,那些翻译佛教经籍的僧人,比起现在翻译电器名称的语文专家要困难得多。

但他们宁肯造字,也绝不在汉字中夹用梵文,破坏方块字的完整之美。

我敢冒昧地猜测,那些能够忍受汉字中夹杂洋字码者,十之八九,毛笔字肯定写得不怎么样。

正是由于他们对书法的一窍不通,才出现不用“世贸组织”,而用“WTO”,用“DNA”而不用“遗传基因”等别扭情况。

像“功夫”,像“豆腐”,传到西方去,成了他们的外来语,但人家采取直接音译的办法,而不是把汉字嵌在英文或法文当中,难道不能引发我们一些思考吗?因此,夹用外国字母,不仅仅是文字的规范化问题,书面的形象美观问题,更大程度上,是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尊严,是绝不应该等闲视之的。

5、对第三段中“汉字的方块字特点,对于外来语,从来是不大亲和的”一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汉字书写讲究章法美,章法美的要求,排斥中间夹杂洋字。

B、汉字讲究自身的构架美,与拼音文字无法实现形体审美的和谐。

C、夹杂洋字的视觉感受,如同吃米饭嚼着硌牙沙子的感觉一样。

D、音译不如音意并译,音意并译不如意译,意译是洋字汉化的主要途径。

6、结合全文看,对“汉语的无奈”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汉字具有涵盖万物的巨大表现力,几乎没有它不可转译的东西。

B、迅速提高今之译者的能力是当务之急,又是需要时日的事。

C、长此以往,汉字将成为一种大杂烩的文字,很多人却等闲视之。

D、一些人麻木到忘记了国家、民族自身文化尊严的程度,却还振振有词,我行我素。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金字塔、十字架、电视、激光等译法,充分体现出汉字的方块字特点和译者的责任感。

B、毛笔字写得不怎么样的译者,必会容忍汉字中夹杂洋字码的现象。

C、充分发挥汉字词汇的表现力,尽早改变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在译文中随意驰骋的现象。

D、应该想一想:为什么传到西方去的汉语,并不见汉字夹嵌在英文或法文当中的现象。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罗复仁,吉水人。

少嗜学,陈友谅...(元末起义军首领)辟为编修。

已,知其无成,遁去。

谒太祖于九江,留置左右。

从战鄱阳,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

从围武昌。

太祖欲召陈理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

复仁顿首曰:“如陈氏遗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

”复仁入城见理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

已,复使扩廓..(明初西北地方军事割据首领)。

前使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

洪武元年擢编修,复偕主事张福往谕安南..(古南海国名)侵地。

..(明时贵州属地名)还占城安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帝闻而贤之。

三年置弘文馆,以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同位。

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

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

间幸其舍,负郭穷巷,复仁方垩.(è,粉墙用的白土)壁,急呼其妻抱杌(w ù,矮凳)以坐帝。

帝曰:“贤士岂宜居此。

”遂赐第城中。

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阙以献。

帝悦,厚赐之。

寻乞致仕。

陛辞,赐大布衣,题诗衣襟上褒美之。

已,又如至京师,奏减江西秋粮。

报可。

留三月,赐玉带、铁拄杖、从墩、裘马、食具遣还,以寿终。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五)8、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 )谒太祖于.九江,置之左右 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阙以.献 题诗衣襟上褒美之. 敛赀财以.送其行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下列句子中都能说明罗复仁性格“质直”的一组( )① 如陈氏遗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

② 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

③ 陈友谅辟为编修,已,知其无成,遁去。

④ 安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

⑤ 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⑥ 复仁方垩壁,急呼其妻抱杌以坐帝。

A 、①③④⑥B 、①②④⑥C 、②③④⑤D 、②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罗复仁地位尊崇,忠于职守,敢于直言,性格本性正直;朱元璋对他也是荣宠有加,多所褒奖。

B 、罗复仁虽然也被陈友谅任用,但在认识到陈友谅难以成就大业后,就离开了。

C 、招降陈理,罗复仁以形势所趋、民生所求晓喻之,终不辱使命。

D 、罗复仁出使扩廓以及往谕安南,最后都是以大功告成,从而有力地捍卫了中央政权的威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四、(23分)(本题以下的答案,均请按照题号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帝闻而贤之。

(4分)(2)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

(6分)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 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这首诗中“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分析。

(4分)(2)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A B C D(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蝉山记》)(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不寻常的补偿①在旅游中,常常特别感动我的,并不一定是什么幽美的自然景色,而是另一种人的“景色”。

②我从洛阳龙门石窟上,沿着台阶下来,已经一身大汗,腿也发酸了。

抬头一看,在台阶下面的平地上,忽然有一个外国朋友,坐着轮椅,在原地转动。

走近时,我才看清楚,这个外国游客是一位残疾人,他的双腿……当时第一个感觉,这个不能走路的人,怎么能够坐飞机,还坐火车出门的呢?接着,又感到,这么一个连路也不能走的人,他出来看什么山水名胜呢?晚上,回到宾馆,那位坐轮椅游龙门的外国朋友的影子,又显现在我的脑海里。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开始感到(认识到)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一种人的景色。

这是一种超常情的“不寻常的补偿”。

此刻,该轮到我对自己进行反思了。

我感到一种羞惭与内疚。

我有什么权力,用不屑的眼光去看他?③这件事情,我后悔了很久。

可是没有想到,这种同样的事情,我又重演了。

④那是我和文秋一起参加桂林首届旅游笔会。

桂林山水甲天下。

30年前我俩和白杨、蒋君超夫妇同游过漓江,坐着小木船去阳朔,晚上住宿在木船上,江上的明月,水影中的群山,景色之优美,至今令我倾倒。

而且现在出现了汽轮游漓江,这种景色已不可能重复看到,令人更觉珍惜。

30年后我俩和一同参加笔会的老诗人公木夫妇,又一同游了漓江,也游览了桂林有名的溶洞——芦笛岩。

这是我第一次来时还没有发现的一个大溶洞。

景色自然优美,但却使我又看到了比自然景色更优秀的“人的景色”。

⑤我们一行人,已经随着讲解员,在芦笛岩洞里,在极微弱的暗光中,依次前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