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莓灰霉病防治方案

草莓灰霉病防治方案

草莓灰霉病防治方案
灰霉病不好治
1、病菌繁殖速度快
病菌繁殖速度快,孢子数量惊人。

灰霉病病菌的繁殖速率非常高。

就一点点灰霉,分生孢子的数量也数不清。

2.病菌的生存能力很强:
灰霉病病菌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很强,既可以从活体的植物组织中摄取营养,也可以在死亡的残体中生存,属于半活体营养型病菌。

灰霉病病菌的分生孢子可以在感病的果实、花瓣、花萼、茎秆、叶片上存活4~6个月的时间,菌核的生存时间更长。

灰霉病病菌可以在土壤中、植株上、大棚的后墙上、立柱上、吊线上存活栖息,通过气流、雨水、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到植株上,一旦条件合适,就迅速萌发侵染。

3.病菌易从伤口侵入:
灰霉病病菌喜欢“甜嫩”,最喜欢侵染的部位是花、幼果和转色成熟期的果实。

原因是花器上的一些分泌物会刺激病菌快速繁殖,幼嫩的表皮或成熟期的果实上一旦有伤口出现,病菌就会“循着”这些部位渗出的汁液乘虚而入。

4.湿度高灰霉病易爆发:
天气是影响灰霉病发生速率的重要原因。

灰霉病病菌喜欢比较冷凉的温度(18~23℃)和很高的湿度(85%以上),以及光照不足的天气。

所以,连续阴天降雪或降雨的天气,灰霉病很容易爆发。

5.病菌致病力强:
扩增迅速灰霉病病菌的致病能力超强,一旦侵入进植物器官就会迅速表现症状,快速产生新的分生孢子。

因此,病害一旦发生就意味着菌原数量很容易爆发式扩增,稍有耽搁就会爆发流行。

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常用药剂,一旦有症状就要引起重视提高警惕,及时用药预防,另外注意轮换用药减小抗性~
灰霉病常用药剂
嘧霉胺
通过抑制病菌侵染酶的分泌从而阻止病菌侵染,并杀死病菌。

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内吸和熏蒸作用。

对灰霉病特效,目前已有抗性产生。

对茄子、豆类、大棚樱桃等敏感,容易出药害。

腐霉利
主要是抑制菌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内吸性好,低温高湿条件好。

乙霉威
进入菌体细胞后与菌体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与多菌灵有交互抗性。

与多菌灵有负交互抗性,也是多菌灵抗性灰霉菌会对乙霉威很敏感。

一般不作为单剂使用。

菌核净
杀菌内渗作用,持效期长,对灰霉病主要在防效。

啶酰菌胺
对孢子的萌发有很强的抑制能力, 且与其它杀菌剂无
交互抗性。

重点在防效,持效期很长,灰霉病发生的情况下,需要复配其他治疗铲除性的嘧霉胺等使用。

氟唑菌酰胺
SDH抑制剂,从作用机理看,是以保护预防作用为主,
对霜霉病疫霉病效果也很突出。

唑醚氟酰胺
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的混配杀菌剂,对白粉、灰霉和很多真菌都有防治效果。

异菌脲
二甲酰亚胺类,高效广谱、触杀型杀菌剂,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及产生,对病原菌各个发育阶段均有影响。

丁香酚
植物源杀菌剂,从丁香等植物中提取的杀菌成分,对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疫病等多种真菌病害有特效。

但是植物源药剂效果发挥慢,成本较化学药剂高,可以与腐霉利等化学药剂混用或交替使用。

咯菌腈
吡咯类杀菌剂,杀菌广谱,毒性低。

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用药方案参考
建议治疗加保护,2个或者2个以上的有效成分复配,轮换用药。

找了一些用药方案给大家参考,选择作用原理不同的药剂复配+轮换用药会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啶酰菌胺+嘧霉胺
啶酰菌胺重点在防效,建议复配治疗铲除性的嘧霉胺等
使用。

唑醚·啶酰菌和哈茨木霉菌交替防治
两种药剂对草莓安全性都比较高,防效也不错。

建议在发病初期使用唑醚·啶酰菌均匀喷雾,之后和哈茨木霉菌交替用药,可有效防治草莓灰霉病。

咪鲜胺和环酰菌胺交替防治
据上海市农技推广中心研究人员所做试验表明,当地的灰霉病对很多药剂都有抗性,试验表明咪鲜胺和环酰菌胺对病菌抑制效果比较好,各地气候、栽培都有差异,大家可以打药验证一下效果。

参考:草莓灰霉病田间药剂防效试验初报
紧抓春管要点,实现草莓高产
推荐使用咪鲜胺和环酰菌胺交替防治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灰霉病怎样防治最有效公益植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