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老年回春医疗保健操详解

中老年回春医疗保健操详解

中老年回春医疗保健操详解66节回春医疗保健操,回春医疗保健操于,,年代创编,在北京和其它地区推广,有众多的人参加锻炼。

它集中了我国导引术,按摩学,养生学,针炙学等医学原理,方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经络,脏的基本理论,并吸取了现代医学,解剖学,生物学以及预防,治疗和康复医学等基本理论和实践精华。

长期锻炼能达到强身健体,医疗康复的作用。

功能和原理:此操依靠自身的十四条经脉和众多的络脉与,,,个穴位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按摩,防治疾病,达到自我健康。

经络是人体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调理)的一套完整的系统。

经络失控是各种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

反之,控制、激发经络,锻炼经络是使疾病得到治疗和康复的根本手段。

回春医疗保健操的特点之一就是用拍打、按摩、蠕动等方法激发和刺激穴位,从而疏通十四经络,使气血畅通,达以防病治病的作用.注意事项:1(撞伤、骨折、高热、手术卧床的病人、严重的脑血管、心血管病人,皆不可练。

2(锻炼动作的速度不宜太快,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限制在30—45分钟之间,以全身放松舒服为度。

3(老年人不宜不低头,大弯腰,防止脑、心血管意外。

4(个别动作不适合本人练的,可以不练,少练几个动作不会影响锻炼效果。

1准备:两脚分开同肩宽,头正,眼平视,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上虚下实,上虚是指脐以上的上体要虚,好似空灵无物,下实是指脐以下的下体要充实,好似精力充沛,内气满盈。

思想安静,排除杂念。

1( 游臂动作:右掌心拍打肚脐,呼气,同时左手背拍打身后命门穴(与肚脐相对称),力量稍重。

拍打时手起吸气。

两臂一前一后交替进行。

配合拍打,两膝一屈一伸。

拍打32下。

2( 转腰动作:两手叉腰,拇指在后掐住命门穴两旁各1点5寸的肾俞穴。

顺时针方向转腰,带动肚脐以下的两胯和两膝做小幅度旋转16圈,转动后呼气,转动前吸气。

上身和两脚不动,两腿要伸直。

再逆时针方向转16圈。

作用:舒通经络,增加腰部血液供应,防治腰肌劳损,预防闪腰岔气,缓解肠粘连,消除腰疲劳,防治习惯性便秘。

3( 甩臂动作:两臂高举头顶,手心向前,自然下甩,下限不超过臀部,双膝配合一屈一伸,轻松自然,上甩吸气,下甩呼气。

甩16次。

4(双摇臂动作:双手置面前,手心向里,再左右分开,臂伸直,以肩为轴,双臂由前,下,后,上摇转16圈。

上摇时吸气,下摇时呼气。

方向相反,再转16圈。

,摇完毕时,臂向前伸直,然后还原。

作用:活动背、肩、肘部经络,防治肩、臂、肘、腕关节疾病。

5( 推拳动作:两脚分开,一肩半宽,两腿稍屈,臀下坐,如骑马势。

双手握拳,拳心向上置两侧腰间。

先右拳用力向前推,拳心随即改向下,呼气;再用力把右拳收回腰侧,拳心改向上,吸气。

换左拳,用同样方法,左右交替,共推32次。

作用:活动肩臂经络,增强臂力,强身壮力,辅助治疗全身无力,腰酸腿软,消化不良。

6(拍胸动作:右手掌拍打左胸心前区,吸气,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胸肺区,呼气交替进行。

拍打的力量稍重为好,以自我感觉舒适为限。

两边共32次,冬季加倍。

7.叉跳2动作:两臂自然下垂,交叉抖动;两臂摆动时,两脚一上一下,配合双手交替运动。

作用:这一节时全身运动,轻松、舒适,既活动关节又震动内脏,促进血液循环。

8(打背动作:右手掌经身前用力拍打左侧肩井穴(在颈旁肩部高处),吸气,同时左手背经身后用力拍打右腰肾俞穴,换左手掌和右手背用同样方法拍打右肩和左腰,呼气。

左右手掌交替拍打。

两边共32次。

作用:防治高血压、肩周炎,调节气血,解除肩背酸痛。

9(扩胸动作:两手握拳,掌心向内,肝平屈,左拳在右肘上,拳稍策超过肘,吸气,两臂用力向胸两侧扩展,挺胸、呼气。

随即两拳回复平屈,左拳回到右肘一,用同样方法向胸两侧,交替进行,共做32次。

10(单摇臂动作:左手叉腰,拇指在后。

右臂斜上举,以肩为中心,由前、下、后、上方向划12圈。

上摇时吸气,下摇时呼气。

再由前、上、后、下方向划12圈,最后一圈手指向前甩出后,拉回叉腰。

然后换左臂单摇,方法同上。

11(甩拳动作:两手握拳,腰向左,左拳向左甩出,与肩平,吸气,同时右拳移放左胸处,头随着左拳转动,眼注视左拳的前方。

然后,腰向右转,用同样方法甩右臂,呼气。

左右交替,共甩16次。

作用:活动颈、肩、臂、腰各关节,对老年慢性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有疗效。

12.搂拳动作:两脚分开,一肩半宽,两腿稍屈,臀半蹲,上身挺直,骑马姿势。

两手握空拳,置于两侧腰间,拳心向上。

右臂向前平伸,掌心转向右面,吸气,用力往腰间拉回,拳心转向上,呼气,再换左拳,方法同上,交替进行,共搂24次。

作用:导引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活动上肢关节和肌肉,并起调理脾胃作用。

13(左右弯腰动作:双手叉腰,拇指在后。

上身渐渐往右弯,臀稍左移,重心落在左脚。

弯腰呼气,起来吸气,一弯一起,连续8次。

同样方法再往左弯8次。

作用:活动腰部起调理脾胃作用。

314(原地跑步动作:握拳,屈肘,两臂摆动,原地踏步,脚平放落地。

抬右腿时呼气,抬左腿呼气。

跑,,步,冬天加倍。

作用:活动肩、肘、腿经络,蠕动内脏,加快血液循环,对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

15(慢游臂动作:右臂向前上摆,与肩平,左肩向后下摆,不要用力。

自然上下,上摆时吸气,放下呼气。

配合手臂运动,两膝一屈一伸。

共32次。

作用:解除疲劳。

16(捺手动作:肘平屈,两手平放,手心向下,并齐在右腰前,由右向左用力捺4下,力量在前臂和手掌上,颤动手指。

按捺时呼气,手起吸气。

再由左向右用力捺4下,交替进行。

共32下。

作用:增强臂力,防治手颤抖17(上摇球动作:两手如抱球,举在头前部略抬头,沿上、下、右方向摇12圈,眼跟手转。

上摇时吸气,下摇时呼气。

用同样方法,方向相反再摇12圈。

作用:活动肩、肘经络,锻炼平衡能力,增强视力。

18(中摇球动作:两手如抱球,放在胸前,沿上、左、下、右方向摇时呼气。

用同样方法,方向相反再摇12圈。

作用:同,,节。

19(下瑶球动作:两手如抱球,弯腰50?,两手从头顶部上主,沿上、左、下、右方向划大圈12圈,上摇时吸气,下摇时呼气。

用同样方法,方向相反再摇12圈。

作用:同17节,并活动腰部经络。

20(抓空动作:两臂下垂体侧。

伸右臂,高举于头顶前方,手指松开,掌心向外,吸气,右手向头前方用力一甩抓空握拳,立即使劲收回体侧原位,呼气。

换左臂,用同样方法,交替进行。

共做,,次421、摇放辘轳动作:右腿跨前一步,两臂前个,两手握空拳,手心向下,如摇辘轳,由上往下摇,右腿微屈,左腿伸直,呼气;由下向上摇,左腿随着微屈,右腿个直,摇到胸前要挺胸后仰,呼气。

摇16圈。

换左腿跨前一步,两手放辘轳,方法同上,方向相反。

摇16圈。

作用:活动肩、肘、腰经络,调理脾胃。

22(摸鱼动作:左脚向前方跨一步,伸直,右膝稍弯,肘平屈,两手伸平并齐,从右向左划大圈。

划到左前方,左腿微屈,右腿伸直,上身挺直向前倾,呼气;沿左胸向右划,左腿伸直,右膝微屈,上身挺直向后倾,吸气,划12圈。

换右腿向前方跨一步,用同样方法,再划12圈。

作用:活动腰、腿、肩、肘各关节经络。

23(大转腰动作:两脚分开,一肩半宽,两臂伸直举过头,沿上、左、下、右方向转,圈,下转时头稍低,两手到膝部,呼气;上转时,稍抬头,上身略后仰,吸气。

转圈要缓慢,防止摔倒。

用同样方法,方向相反,再转6圈。

作用:活腰健肾,使气血通畅,增强腰力,防治腰肌劳损。

对腰、胯酸麻有治疗作用。

24(挖泥动作:两臂举在头顶两侧,吸气,手心向外。

右手从右侧,左手从左侧下移,同时两腿慢慢下蹲,呼气;待两手移动到脚部前方时,手心转向上随身上托,两腿跟随慢慢直立。

反复8次。

作用:活动腰、膝、髋关节,对五脏六腑起调理作用,并防治肥胖症。

25(打膝盖动作:上身微屈,双手交替拍打膝盖。

打右膝吸气,打左膝呼气。

共32下。

作用:解除两腿酸疼感,防治膝关节疾病。

26(回头看足跟动作:肘平屈,两手并齐放在左侧腰部,头向右后转动,带动上身,两眼看到右足跟时,双手随着转到右后方吸气,双手向下按一下,呼气。

然后头向左后转,用同样方法,交替先进。

共16次。

5作用:防治颈、腰、肩、肘、关节骨质增生。

27(大弯腰动作:两手交叉在一起,手心向上,手臂往伸直,连举3下,连续吸气3次;向前弯腰,两手下慢慢按压3下,连续呼气3次。

初练时按不到脚面,经过锻炼,逐步达到,腿要直,不能弯曲。

重复2次。

两手交叉再举3下后,腰向右转,用同样方法从上向右脚面按,下。

重复2次。

腰向左转,从上向左脚面,用同样方法按3下。

重复2次。

作用:防治闪腰岔气、腰背酸疼、脊柱侧弯。

28(前后弯腰动作:在后腰处两手抱时,上身向前尽可能弯腰,呼气。

再尽可能向后仰,吸气。

共16次。

作用:增强腰椎功能,沟通任督二脉,防治驼背,对体虚、肾亏、腰酸、背痛和腰椎骨质增生有疗效。

29(转腰动作:与第2节转腰相同。

转32圈。

作用:与第2节转腰相同。

这里重复一遍,消除以上各节弯腰活动可能引起的腰肌疲劳,防治外伤和闪腰岔气。

30(转膝动作:上身稍微前俯,两腿下蹲,两膝并拢,两手分别按紧左右膝盖,膝关节从右、前、左、后方向旋转16圈,向前转呼气,向后转吸气;方向相反再转16圈。

作用:活动膝关节,增强腰腿足膝功能,抵抗衰老。

防治足膝痿软,酸痛、乏力和鹤膝风等症。

31.压腿动作:两腿分开一肩宽,伸直,上身前俯,两掌心分别压住左右膝盖,用力压16次。

掌心下压时呼气,掌心起来时吸气。

作用:舒展膝关节经络,防治腿病。

消除第30节转膝后的膝关节疲劳。

32、前踢腿动作:双手叉腰,拇指在后。

右大腿抬平,吸气:脚尖向下,脚面绷平,右脚尖向前踢,呼气,右脚还原。

换左腿,用同样方法前踢。

交替进行,共踢32下。

作用活动腿、膝、踝关节,防治下肢无力、风湿麻木、酸痛,大小腿痉挛症。

633(原地小跳动作:两臂向前平伸,手心相对,先右臂,后左臂,交替上下摆动,同时两腿交替抬高,一上一下原地跳动,脚平落地。

左腿抬高时吸气,放下时呼气,32次。

作用:活动全身关节、肌肉和五脏六腑,促使全身气血畅通。

34(七敲动作:一敲大陵穴:两手握空拳,拳心相对,两手腕关节横纹的正中两筋之间的大陵穴,对敲32次。

二敲腕骨:两手握空拳,放松,右拳在上,拳心向上,左拳在下,拳心向下,腕骨对腕骨,用力敲打16次。

换左拳在上,用同样方法,再敲16次。

三敲合谷穴:双手握空拳,拳心向下,手臂向前平伸,用右拇指关节的高处,敲左手合谷穴(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边缘上,拇指尖到达之处,就是合谷穴)16次;换左手,用同样方法敲右手合谷穴16次。

四敲后溪穴:肘屈两手握空拳,拳心向里,第五掌骨小头后方的掌横纹头为后溪穴,双手对敲32次。

五叉虎口:两手拇、食指分开,掌心向下,对叉虎口(相当于合谷穴),叉32次。

六交叉八邪穴:两手十指张开,手心向里,十相对、叉五歧骨间的八邪穴,32次。

七打内劳宫;右拳掌骨高处敲左手掌主的内劳宫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