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网络改变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个人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一滴水离开大海就会干涸”。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B. 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C. 社会限制个人发展D. 人们的身份是在社会交往中确定2.从教育部获悉,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成为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自小学1年级至高中3年级全面实施。
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以下说法值得点赞的是()①同学甲:“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我们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②同学乙:“中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严重不足,不适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③同学丙:“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成就自我。
”④同学丁:“我们现在的学习任务非常紧,参加社会实践只会影响学习。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希望工程的受益者苏明娟在大学期间,将自己每月的900元补贴转给其他贫困生;参加工作后,她从未间断地资助贫困生。
她说:“是希望工程改变了她的命运,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对此,下列观点你不赞同的是()A. 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B. 只有未成年人才能在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C. 我们要积极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D. 我们要懂得关爱他人,回报社会4.亲社会行为包含了谦让、分享、合作、助人等。
那么,下列与亲社会行为相悖的是()A. 九寨沟地震发生时,当地村民参与救援B. 初中生小李参加“庆国庆·东海岸万人徒步”活动C. 小佳和同学合作获得机器人“WER工程创新赛”的冠军D. 八年级学生小郑经常熬夜给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送推文5.泰山脚下有一所实验中学,每逢周末,同学们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街头,为旅客引路、擦洗垃圾箱,给交警送水,义务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等。
他们这样做()①是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②可以使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③只是小事,没有什么积极意义④能够在小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6.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B. 我们不都是社会的一员C. 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不与社会发生联系D. 个人的成长可以离开社会7.耶鲁大学毕业后,秦玥飞毅然选择回国扎根农村,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被誉为“最美村官”。
这启示我们要()A. 善于合作,发扬团队精神B. 扎根基层,提高自身知名度C. 贡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D. 平等待人,对他人一视同仁8.如下图漫画《动口不动手》带给我们青少年的警示是()①要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心理②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③国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④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④D. ②③9.你可能知道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高铁成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便捷生活背后的支撑是卫星导航系统、大数据运用系统等先进科技,科技创新的背后是无数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的创造和无怨无悔的奉献。
这启示我们()①关心国家发展、积极探索学习②劳动创造未来、创新铸就辉煌③把握大好时光、安享便捷生活④锻炼过硬本领、担负历史使命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10.外交部发布《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文件。
中方敦促印方立即将越界的边防部队撤回边界线印度一侧,尽快妥善解决此次事件,恢复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这说明()①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②和平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③维护世界和平需中印人民共同努力④中国是一个重合作的国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1.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为提高同学们的防护知识和相关认知,提升奉献社会的爱心,学校设计了一些主题活动。
下列活动适合初中学生参加的是()①制作预防艾滋病的宣传画、公益广告词②参加“预防艾滋,关注健康”的征文比赛③走进艾滋病村,参加长期扶助工作④为艾滋病孤儿捐款,奉献自己的爱心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2.下列行为中体现了“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的有()①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②看到小区墙面有人乱贴广告,给居委会反映问题③为社区的垃圾分类查找资料,进行知识宣传④过马路时搀扶老人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13.我是社区的居民,是商场的消费者,是父母的子女,是老师的学生……同一个人身份不同,是因为()A.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B.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C.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D. 我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14.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下列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A.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B.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C.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D.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二、非选择题16.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说说两幅图片共同体现的行为有什么意义?(2)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养成这种行为?参考答案16.(1)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目录1.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2.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3.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4.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5.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6.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7.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8.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9.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10.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我们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主要的社会关系的类型: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4.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父母、学校、社会三方面)(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5.社会化: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6.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7.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8.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一、网络如何改变世界(利)1.网络如何丰富日常生活(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2.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层面)(1)经济方面: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
(2)政治方面: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3)文化、科技方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①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二、初中生面临的网络问题(弊)3.(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在开放的网络世界礼,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
4.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正确使用互联网。
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5.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
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6.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1.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社会秩序的意义(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个人层面谈意义)3.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1)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种类:纪律、道德、法律4.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秩序(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社会规则确定了社会生活的条理和次序,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5.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几率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6.规则与自由的辩证关系(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