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防治措施

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防治措施

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防治措施
摘要:文章阐述了缝隙的成因以及具体的一些应对方法等。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受拉区
1 前言
对于钢筋混凝土的梁结构来讲,当其受到外在的力等的干扰的时候,会使得构造的形态出现变化,进而发生缝隙现象。

当使用的时候,构件会因为持续的受到温度差的影响,如果该应力大于构造自身的力的话就会发生缝隙。

导致缝隙的要素非常多。

比如设计,建设品质,材料品质,外在的氛围等等,不管是什么种类的缝隙,都会导致结构受到一定的干扰。

2 关于其方位
2.1 梁受拉区裂缝
因为浇筑时没有做好管控活动,用了一些非常低劣的材料,导致其自身的强度较差。

在建设的时候,过早的拆除模板,建设力大于设计的力,不正确的使用等,使得该力大于设定的力此时就会存在缝隙现象。

对于这个区域出现的缝隙通常是使用泥浆来处理,避免其出现生锈等问题,而且要结合具体的状态开展好加固工作。

2.2 梁在支座附近的斜裂缝
当其强度太小,没有足够的钢筋,箍筋没有增加,也有的因超载,提前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低于标准强度值,造成的抗剪能力低而产生剪切裂缝。

应先用粘结浆液压注处理,再进行加固补强,确保梁的使用安全。

2.3 梁受压区裂缝
梁的高度小,有的梁没有抗裂验算,混凝土振捣不够密实,梁长期在年温差和日温差作用下产生温差变形及长期处于干燥状态的
环境中干缩变形,梁在温差和干缩的综合作用下裂缝。

缝上宽下窄,有贯穿的,不贯穿的。

裂缝长度为梁高的3/5~4/5,梁底部不裂,这种裂缝可用水泥砂浆压注、粘结密封裂缝和补强。

3 缝隙的构成要素
导致缝隙的要素非常多,比如材料或者是天气,建设不合理,设计不当,建设失误,变更了它的使用性特征等。

3.1 因为收缩导致的问题。

材料没有合理的硬化,比如太快的变干,就会出现这种缝隙,一般出现在表层这种,其不是很匀称而且宽度很窄。

3.2 硬化时期导致的问题。

当材料硬化的时候,其会释放非常多的热,此时就会存在温差现象,当大于一定的数值的时候,就会因为收缩不一样而出现缝隙现象。

3.3 气温变化导致的缝隙。

当材料硬化的时候,材料的表层和内在的温差比较的高,使得其表层的气温改变很大,进而就会出现非常高的降温收缩现象,此时遇到内在的材料的制约,发生缝隙问题。

3.4 设计欠周全。

如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或者由于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配筋位置不当、节点不合理等,都会导致混凝土梁出现结构裂缝。

3.5 建设品质较差导致的问题
由于混凝土标号偏低、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截面尺寸不符合设计等而导致混凝土梁出现裂缝;由于施工不当、模板支撑下沉,或过早拆除底模和支撑等形成的裂缝;由于施工控制不严,在梁上超载堆荷,而导致出现裂缝。

3.6 预制钢混凝土梁在运输、吊装过程中,由于支撑不合理、吊点位置不符,以及较大的振动或冲击荷载,也会导致钢筋混凝土梁出现裂缝。

3.7 在使用过程中,改变原来的使用功能,如将办公室改为仓库、屋面加层、使用不当、增大梁上荷载等均会出现裂缝。

4 应对方法
问题的出现和其构成的原料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比如水泥物质和添加的材料等等,同时还和保温保湿等的活动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

4.1 掌控好原料的品质
4.1.1 水泥:对于混凝土的道路来讲,由于水化热导致的温度的上升非常的显著,温度快速的降低,会导致缝隙现象出现。

所以,在建设的时候,要合理的使用那些具有水化热不是很高的材料。

4.1.2 粗骨料: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粗骨料的最大尺寸与结构物的配筋、混凝土的浇灌工艺有关,增大骨料粒径可减少用水量,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随之减少,但骨料粒径增大容易引起混凝土的离析,因此,必须调整好级配设计,并在施工中加强振捣。

对于粒径5~40mm的石子,要求针片状少,超规少,颗粒级配符
合筛分曲线要求,这样可避免堵泵,减少砂率、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粒径5~40mm石子比采用粒径5~25mm石子每立方米混凝土减少用水量15kg左右:在相同水灰比情况下,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减少20kg左右(水灰比0.709),同时降低了混凝土的温升;当粒径50mm石子满足筛分曲线要求时,其砂率控制在42%左右即可满足泵送要求。

4.1.3 细骨料:采用中粗砂比采用细砂每立方米混凝土减少用水量20kg左右,水泥相应减少28kg左右,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干缩。

4.1.4 砂石料的含泥量控制:如果砂的含泥量太多的话,不但会使得其干缩现象变严重,同时还能够减弱它的抗拉性特征,有助于对抗缝隙现象。

所以,要积极地掌控其中的泥的比例。

而且,在浇筑完成后的一天之中进行切缝活动,能够降低缝隙现象的发生几率。

4.1.5 掺加块石:在建设的时候,要使用一些没有缝隙的,非常洁净的石块,其不但能够降低材料的用量,同时还能够降低水泥比例,进而起到防止水化热的作用。

同时,石块本身也吸收热量,使水化热进一步降低,对控制裂缝有利。

如在滨河路防洪堤施工中,基础混凝土掺人l5% 的块石.使得基础混凝土裂缝出现极少。

4.2 合理的选择配比
材料的配比要结合项目的实际规定,比如防水等来开展,要使用最佳的规划。

其水灰比要在合乎相关的规定的前提下变低。

4.2.1 掺合料:在材料之中放入一些粉煤灰不但能够代替一些水
泥,同时期还具有润滑性,能够提升活动特征。

4.2.2 外加剂:要想确保输送到场地之中的材料的坍落性活力,如果只是使用水泥的话,就会导致其水化热很厉害,导致缝隙发生。

所以,除了要调节好配比,还要添加一些减水材料。

4.3 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利用后期强度,如60d、90d、120d强度,即允许工程在60d、90d或120d达到设计强度.这样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和收缩,从而减少裂缝。

4.4 浇灌振捣技术
该项活动会关乎到其密实性特征,一般合理的振捣用时是在十秒到三十秒之间。

对于那些流动的,如果是泵送的话也应该做好振捣活动,大规模的材料在浇筑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渗水问题,要积极地应对,这样能够提升材料的品质和抗裂特点。

4.5 建设时期的温控活动
在建设的时候,为降低温差,首先是降低其入模的气温,除此之外,还要进行保温工作,降低温差。

浇筑体的混凝土缓慢降温是重要环节,越慢越好,为混凝土创造充分应力松弛的条件,此时还要确保其一直处在一种非常湿润的模式之中,其对于增加材料的强度,降低收缩现象非常的有帮助。

4.6 关于拆模的用时
其具体的拆模用时要结合项目的实际特征来明确,最好是多进行一些时间的养护活动。

当其拆模之后,要确保其温度的降幅合理。

4.7 混凝土基础工程拆模后及时回填土
及时回填土是控制早期、中期开裂的有力措施。

土是混凝土养护的最佳介质,施工经验表明,迟迟不回填土的暴露工程裂缝最多。

5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得知缝隙的成因很多,很繁琐,上述的内容只是大体的论述,在建设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措施,使用不一样的建设步骤,合理的掌控住缝隙,要将预防当成是关键,防止其干扰到缝隙构造。

参考文献
[1]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
[2]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