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检查触诊介绍
检查反跳痛时,在手 指深压的基础上迅速 将手抬起,并询问病 人是否感觉疼痛加重 或察看面部是否出现 痛苦表情。
冲击触诊法
又称为浮沉触诊法。 一般只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
块难以触及者。 以3-4个并拢的手指取70-90角,
置于腹壁上拟检查的相应部位,作数 次急速而有力的冲击动作,此时指端 下可有腹腔脏器浮沉的感觉。
腹部检查
检查腹部的基本检查法
视、触、叩、听 其中以触诊最重要
第三节 触 诊
腹部检查以触诊最重要,在 腹部某些疾病的诊断中,触 诊有重要价值.
1、低枕仰卧,两腿屈曲,两手平放于身 体两侧,张口腹式呼吸。
2、医师立于右侧,两手温暖,动作轻
3、转移注意力,减少腹肌紧张。 4、检查顺序:健侧→患侧、左下腹→全
1.全腹性腹肌紧张
☞ 板状腹 多见于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 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因胃酸对腹膜 刺激性大,使腹肌痉挛、腹壁强直,触 诊如同木板,故称 。
☞ 揉面感 多见于慢性弥漫性结核性腹膜 炎, 癌性腹膜炎,由于发展缓慢,对腹膜 刺激缓慢,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 膜粘连,故形成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 不易压陷。
边缘薄,表面光滑,质软无压痛。若肋下缘 超过上述标准,则提示肝肿大。
(2)质地:肝脏质地一般分三级: I级:质软如触口唇感,此为正常肝脏或急性
肝炎。
Ⅱ级:质韧如触鼻尖感,见于慢性肝炎或脂肪 肝。
Ⅲ级:质硬如触前额感,见于肝硬化、肝癌。
表浅如囊性感,见于肝脓肿、肝囊肿。
(3)形态:正常肝脏表面光滑,边缘薄而稍 钝。
(三) 波动感
腹腔有中等量以上腹水时,用冲击触诊法触诊 腹部可感到波动感,又称为液波震颤。
常见于大量腹水者:游离腹水大于 3000~ 4000ml。
(四)腹部包块
异常腹部可触到的包块 1) 腹部包块的部位 2) 腹部包块的大小 3) 腹部包块的形态、表面与边缘 4) 腹部包块的硬度与质地 5) 腹部包块有否压痛 6) 腹部包块有否活动度 7) 腹部包块有否搏动 8) 腹部包块与邻近的关系
腹(逆时针方向)、浅→深。
浅部触诊法(下压腹壁1cm)
深部触诊法(下压腹壁2cm以上): 深部滑行触诊, 双手触诊, 深压触诊, 冲 击触诊
浅部触诊法
以右手的平展部分或指 腹,而不用指尖施行, 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 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 每个区域后,检查 者 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 ,不能停留于整个腹壁 上移动。
(5)多囊肝、肝脓肿:两者均有囊性感,但后者 有明显压痛。
(六)胆囊触诊
①正常胆囊触不到。
②当胆囊肿大时,在右肋下腹直肌外缘可触 到卵圆形、张力较高的肿块,随呼吸上下移 动。
③触诊方法:胆囊触痛征即墨菲征。
④胆囊肿大 见于急性胆囊炎,有囊性感及 压痛。壶腹周围癌,无压痛。胆囊结石或肿 瘤,有实体感。
2.局限性腹肌紧张 急性阑尾炎引起右下腹局限性腹肌紧
张;
急性胆囊炎引起右上腹肌紧张。
腹肌紧张度减低
多因腹肌张力降低或消失所致。 生理情况下见于经产妇或老年体弱者。 病理情况下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大量
放腹水之后。
(二)压痛及反跳痛
➢ 1.正常腹部触诊时不引起疼痛,如由浅入深触诊发 生疼痛,称压痛。一般表示该区域的脏器有病变( 炎症、瘀血、肿瘤、破裂、腹膜的刺激等)。故可 以根据压痛部位推测受累脏器。
用于发现腹壁的紧张度 、表浅的压痛、包块、 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
深部滑行触诊法
医师用右手并拢的 二、三、四指平放 在腹动触摸 。
双手触诊法
用于肝、脾 、肾和腹腔 肿物的检查 。
深压触诊法
用于探测腹腔深在病 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 压痛点。
临床上常见的几种肝脏病及其触诊特征如下:
(1)急性病毒性肝炎:轻度增大,表面光滑边缘 薄钝。质软,有触痛及压痛。
(2)肝脏瘀血: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表面光滑 边缘圆钝,质中度硬,有明显触痛。
(3)肝硬化晚期:肝缩小,中度到重度硬,表面 不光滑,边缘锐而不整齐,无压痛。
(4)肝癌:肝肿大、表面高低不平有大结节,边 缘薄厚不一,质硬如石,无压痛。
肝硬化 表面呈小结节,边缘税利而不整齐;
肝瘀血、脂肪肝表面光滑。边缘厚而圆钝;
肝癌 表面高低不平呈大结节状,边缘厚薄不 一。
(4)压痛: 弥漫性压痛 肝炎或肝瘀血。 局限性压痛 肝脓肿 (5)搏动。
肝脏增大的临床意义
急性肝炎 肝淤血 脂肪肝 肝硬化 肝癌 肝脓肿或肝囊肿
(一)腹壁紧张度 (二)压痛及反跳痛 (三)波动感 (四)肿块 (五)脏器触诊(肝脏、胆囊、脾脏、
胰腺、肾脏、膀胱)
(一)腹壁紧张度
正常人腹壁柔软,但在长期咳嗽或从事体力劳动, 运动员;腹部肌肉则较紧张。
在病理情况下,如急性、慢性腹膜炎时,即发生腹 肌紧张,腹壁肌紧张可分全腹性和局部性。
(五)肝脏触诊 用单手或双手触诊法
具体检查:常采用单手触诊法。被检查者处于 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放松腹壁,配合腹 式呼吸,使肝脏随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
触到肝脏时,应注意大小、质地、表面与边缘、 压痛及动态变化。
(1)大小:正常成人的肝下缘通常在右肋 缘下不能触及;若在剑突下触及,多在3cm 以内。
➢ 压痛点:局限于一点的压痛,如阑尾点(脐与右髂 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胆囊点(右锁骨中 线与肋缘交界处)。
2.反跳痛 第一步 医师用手指按压被检查者腹部出
现压痛,稍停片刻;
第二步 然后突然将手抬起病人腹痛加剧。
反跳痛的出现标志着壁腹膜已有炎症波 及。
腹膜刺激征
又称腹膜炎三联征。 内容: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胆囊触痛征:又称墨菲 (Murphy)征:
左手掌放在病人的右肋缘部, 将拇指放在腹直肌缘与肋弓 交界处(胆囊点)。
首先用拇指中度压力按压腹 壁,然后让病人深呼吸。当 深吸气时,膈肌下降,使肿 大的胆囊碰到触诊的拇指, 因疼痛而突然屏气,称墨菲 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
(七)脾脏触诊
(1)双手触诊法: (2)单手触诊法 (3)脾脏肿大的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