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沥青路面表层矿料级配组成设计研究
沥青路面表层矿料级配组成设计研究
面抗滑性能而设置的。 K的空隙率通常在 6 A % 9 %。正是 因为 A K的空隙率 比较大 , 且水停 留在结构层内不易排出 ,在行 车荷载 的反复作 用下沥青路面反而容易产生早期 的水损害。 S prae材料级配组成设计 , u epv 也主要是根 据泰波理论, 同时引入 了两个新 的概念 , 控制点 和禁 区。所谓 的控制点是指级配 曲线必须通过 范 围的 边 界点 。通 常控 制点 主 要 包 括 最 大 粒径 的通过率、公称最大粒径的通过率、 . mm筛 23 6 孔 的通过率及 00 5 m筛孔 的通过率。禁区是 . r 7a 围绕在最大密实线(.5次方级配线 ) 围筛孔 04 周 孔 径 从 23 nn到 03 m 的 一个 区域 。 .6u . m 1 c—IAK与 S prae 比分 析 .A 2 、 u epv 对
前 言
面理论和胶浆理论 。 2 .表 面 理 论 .1 2 主 要 目的 是 在 分 析 目前 常 用 级 配 不 足 的 基 础 21矿料 级 配 理 论 . 表面理论主要是采用库仑 的内摩擦理论来 上, 借鉴 S pr v 的级配设计方法 , uep e a 采用体积 211 大 密 实 度 理 论 ..最 分析沥青混合料 的强度。认为沥青混合料的强 设计法设计出一种既有较高水稳定性 又有较高 最 大 密实 曲线 是 在 试 验 的基 础 上 提 出 的 一 度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矿质集料骨架 种理想曲线。w ・ 富勒 ( ll ) B・ Fle 和他的同事研 lr 的低温、 高温及疲劳性能的级配组成 。 的强度 , 现为颗粒 间的摩阻力 , 表 用摩阻 角 0 固体颗粒按粒度大小 , 有规则地组合排 1 A C—IA 与 S p rae 配 组 成 对 比 究认为 : 、K u epv 级 表示 。 另一部分是沥青的胶结强度 , 表现为沥青 分析 列, 粗细搭配 , 以得 到密度最大 、 可 空隙最小 的 与集料间 的粘结力和沥青本身的粘聚力 ,用 内 初期研究的理想曲线是 : 细集料以下的 11我 国的 A . C—I A 的级 配 特点 及 混合料 。 及 K 聚力 C表 示 。 颗 粒级 配为 椭 圆 形 曲线 ,粗 集 料 为 与椭 圆形 曲 S prae的级 配特 点 uep v 在这两部分力中, 摩阻力 比内聚力要 占优。 我 国现行 《 公路沥青路 面设 计规范 》J J 线相切 的直线 , (r r 由这两部分组成的级配曲线 , 可 因此 。主要是从改善集料 的骨架来改善沥青混 0 2 中规 定 的 A 3) C—I 级 配 沥 青 混 凝 土 的 中 以得到最大的密度。 密 由于这种 曲线计算复杂 , 后 合料的路用性能。 但是, 采用库仑理论分析问题 值 主要 是 按 照最 大 密 实 度 理论 。 由于 这 种 级 配 简化为 “ 抛物线最大密度理想 曲线” 即认为 “ , 矿 的前提是 将沥青 混合料视为剪切破坏前为不变 是按 照 最 大密 实 度 理 论 进 行设 计 的 ,材 料 从 大 料颗粒级配曲线愈接近抛物线 ,其密度愈大 ” , 的刚塑体 ,而实际沥青混凝土在大量的行车荷 到小连续存在且各有一定 的数量 ,因此设计 出 其表达式为 : 一 载重复作用 下发生一次性大变形 的破坏的可能 的沥青混合料 的密实度 和强度较高。但是这种 P1 √  ̄0 0 ( 性非常小 , 1 ) 主要是累积变形 而破坏 , 所以表面理 级配的粗集料间接触较少 ,粗集料只是悬浮在 式 中: 一 粒径为 d的集料的通过百分率 论主要适用 于沥青混合料温度较高时评价高温 沥青胶浆 中,因而混合料易受沥青材料 的性质 ( : %) 稳 定 性 的情 况 。
级配高温稳定性较差 , 容易 引起车辙 。③ A K一1一A与 1 . 3 2 5相比 ,粗集料含量过 多, 在施工 中易产生离析而使混合料不均 匀。 这种不均匀容易造成路面局部空隙率 过 大而 产 生早 期 水 损 害 。
表 1 三种 级 配 范 围比较
和物理状态的影响而使得其 高温性 能较差 , 低 D 一集料的最大粒径 ( m 。 m ) 2 . 浆 理 论 .2胶 2 之后 A N・泰波 ( b1把富勒公式 发展 ・ 附 0 ) 温时收缩较大 , 易产生低温开裂易造成水损害 。 胶浆理论认为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多级空间 而且这种级配的表面功能也相对较差 。 成n 幂公式 , , 、 即 网状结构 的分散系。 第一级粗分散系 , 是以粗集 我 国的 A K级配 主要是 为路 表面提 供表 P 0 I 10 l () 2
关 键词 : 对联 ; 历史教 学 ; 运用 历史是 无法再现 的, 也无 法通过实验来 验 证 和模拟 。 以, 所 历史知识的教学在很大程度 上 依 赖于教师语 言的传递 , 但是 , 在教学 实践 中 , 我们 总是忽视学 生的主体作用 , 往往面 面俱 到 , 讲到底 , 课堂成为教师 的一言堂 、 独角戏 , 课 堂气 氛沉 闷单 调 , 生被动接受 、 学 兴趣索然 。如 何 引起学 生主动学习历史 的兴趣 ,我 曾做过很 多尝试 。一次偶 然的授 课, 让我找 到“ 柳暗花 明 又一村 ” 的感 觉。 在讲到中国近现代史 资产阶级 革命 时 , 我用 到了一副对联 : “ 未离 乳臭 先排汉 ; 到长毛又剪清 。” 将 我 发动 学生讨论理解这副对联 的含义 , 了 解革命爆 发的背景 , 出相关 的历史史实 。 得 学生 们饶有兴趣 的分组讨 论起来 ,虽然得 出的结论 各有不同 , 一下调 动了学 生的兴趣 , 昏昏欲 但 从 睡的状态 中“ 惊醒 ” 。最后我综合学生 的意见得 出了结论 。上联 “ 未离乳臭 ” 指末代皇帝溥仪登 基时, 年方 3岁 , 由其父载 丰哄抱着扶上 龙椅 , 小溥仪 看到文武群臣一起 向他跪拜 ,三呼万岁 时, 吓得哭 闹起来 , 时 , 丰哄着他说 :莫哭 ! 这 载 “ 快了 , 很快 就完了。 有人说 , ” 这话是 清朝 完蛋 的 先兆。“ 先排 汉”这 里“ 与“ 同音 , , 汉” 汗” 义带 双 关, 既指溥仪登基 时吓得 出了汗, 又指清末实行 的排汉 主义政策 , 下联 “ 长毛” 面上 指毛发 生 表 长 , 际上 指太平军 , 实 当时借指革命 党 ,剪清 ” “ 看上去是指剪除毛发的意思 ,实则有推翻清政 府的含义 , 不仅讽 喻清政府 的结局 , 而且也表 达 了资产 阶级革命者对革命 的必胜信心 。 这次对联的运用 , 有助于学 生将枯燥 的历 史事件形 象化 ,帮助学生记忆和迅速掌握相关 历史知识 ,更重要 的是提高 了学生对历史学 习
式中 : 、 D的 意 义 同 式 ( ) 1;
一
2 2— 9
科I I I 教 文 化
科
齑
对联在 历 史教 学 中 的运用
谷 立 红
( 山市第六十二 中学 , 唐 河北 唐 山 04 0 ) 6oo
摘 要 : 合 实际 , 谈 对联 在 历 史教 学 中的 运 用 。 结 谈
AC 1 一I与 S p r ae 25相 比 ,细 集 料 含 一 3 u ep v 1 .
量 过 多 , 且通 过 S prae 1 . 而 u e v 2 p 5的禁 区 。 种 这
料 为分散相分散在沥青砂浆的介质中;第二级 细分散系 ,是以细集料为分散相分散在沥青胶 n一试验指数。 浆 中; 第三级微分散 系, 以填料为分散相分散 是 当式 ( ) 的 n . 即为 富 勒 曲线 。根 2中 :05时 在高稠度的沥青介 质中。 据泰波的理论分析认 为 n . =03~0 . 具有较 7间 在以上的三级分散系 中,以沥青胶浆最为 好的密实度。 但不论 n值是多少 , 以上理论都是 重要 ,它决定 了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低温的变 建立在 以下两个假设基础上的 : ①假设基本颗 形能力。 粒为规则的球体 ; ②假设同一分级颗粒都相等 。 23沥青混合料体积特性分析 - 在应用于连续级配 的沥青混凝土时,还暗含了 混合 料 中粗 集 料 的 级 配 及在 级 配 中 的 排列 另外 的一个假设 : 混合料密度越大, 其对应 的性 状况对混合料 的体积特性影响很大 。沥青混合 能越 好 。 料按照组成结构一般分 为悬浮一密实结构 、 骨 21 粒 子 干 涉 理 论 .. 2 架一空隙结构和密实一骨架结构三种 ,其 中骨 粒 子 干 涉 理 论 是 由 C・ G 魏 矛 斯 ( y A・ We— 架密实结构是最稳定的 ,而且具有优良的路用 mot) 出 的 , 为 : 达 到最 大 密 度 , 一 级 uh 提 认 为 前 性 能。要达到这种结构首先要求粗集料能形成 颗粒之间的空隙应 由次一级颗粒所填充 ,其余 骨架 , 只有形成了骨架才能保证混合料有 良好 的空 隙 又 由再 次 一 级 的颗 粒 所 填 充 , 以此类 推 。 的内摩阻力 。 S 在 MA中判别粗集料是否形成骨 但 填 隙 的颗 粒 不 得 大 于其 间 隙 的距 离 ,否 则 大 架 的标 准是 混合 料 的 V A C E≤粗集 料 的干捣 小颗粒之 间势必发生干涉 现象 。粒子干涉理论 v A 。 c 其次要求细集料、 矿粉和沥青组成 的沥 同样 是 以追 求 最 大 密 度 为 目的 而 且 采 用 与最 青 胶 浆 能 够 较 好 地 填 充粗 集 料 的 空 隙 ,不 对 粗 大 密 度 曲线 理 论 相 同 的假 设 。 集料产生干涉 ,并且沥青胶浆具有较好 的粘结 通常最大密实度理论用于计 算连续级配 , 力, 这样保证混合料的密实 , 否则将影响混合料 而粒子干涉理论既可用于计算连续级配又可用 的耐 久 性 、 疲 劳 性 能 以及 抗 水 害 性能 。 抗 于 计算 间断 级 配 。 体积设计法基本思路是实测粗集料 的骨架 22沥 青 混 合料 强 度 机 理 . 空 隙率 , 计算其空隙体积 , 并使 细集料体 积 、 沥 在强 度 形 成 机 理 上 有 两 种 不 同 的 理 论 : 表 青体积 、 矿粉体积及其 沥青 ( 下转 1 1页) 6
沥青混合 料的配合 比设计是 沥青路 面结 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 , 目 在我 国高速公路 沥青路面表面层 常使用 AC—I 型连续 级配 和 AK型级配 。使用 Ac 连续密级配 的 目的主 —I S prae 9 与 AC-2 - IA 一 u epv 1 - 0- 、 C 要 目的是使水分不易浸入路面结构 ,从而减少 水损害的发生 。采用 AK型级配是为了提高路 2 —I 的比较也能得 出类似的结论。 O I 面的抗滑性能。 但在实际 的使用过程 中出现 了 2矿料 级配理论 与沥青 混合料强 度 诸多问题 , 早期水损害尤为突出 。因此 , 本章 的 形 成 机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