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的“地理因素说”对我们理解地理环境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启示。
A达尔文 B马克思 C源D孟德斯鸠()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A政策环境 B政策主体C政策条件D 政策客体“好就一切都好,坏就一切都坏”,这是()A光环效应 B首因效应 C 近因效应 D从众效应“意见完全一致时不轻易做出选择”,这属于() A效益原则 B谨慎原则C客观原则D 兼听原则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派继续鼓吹“市场万能”的神话,其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凯恩斯 C马克思D马歇尔公共政策集中体现的是()的利益。
A全体社会成员 B一部分社会成员C 极少数人D统治阶级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A阶断性B政治性C普遍性 D 权威性互补指的是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系统的优化,通过群体间的有机协调,提高群体的整体效能,形象说法是() A团体理论 B知识理论C木桶理论D近因效应结构性社会问题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A人口爆炸 B老龄化现象C各种不平等现象 D种族歧视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A总统决策B国会立法 C执政党政策 D司法命令人的头脑中存在两个相互矛盾或者互不相容的认识,从而引起心的苦恼和烦闷,这叫()A阿伦森效应 B心理挫折C认知失谐 D定型效应认为政策也有生命周期的观点属于()A过程模型 B系统理论 C选择理论D 批判理论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中的一个有机部分。
这个论断说明了社会问题的()A系统性 B渐进性 C客观性 D重要性社会问题通常是指实际状态与下面哪种情形之间的差距()A社会期望B 其它地区、其他人 C社会需要 D社会供求提出“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的是() A马克思 B达尔文C D韦伯通过类比发现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机械性,从而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用于另一类问题上,这是() A经验联想B经验迁移C逻辑思维 D直觉思维西蒙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于他提出了() A经济人假设 B理性人假设C 有限理性模型 D 国家干预论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A威尔逊 B托马斯·戴伊C拉斯维尔 D理查德·罗斯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A威尔逊 B托马斯·戴伊 C拉斯维尔 D理查德·罗斯下列哪种情况适用渐进模型()A人口剧增B社会稳定C环境污染 D 资源匮乏现代西方政治体制多以()为原则构建国家的公共权力。
A总统制B三权分立C君主识 D阁制现代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A西蒙 B韦伯C贝塔朗菲 D林布隆用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专家预测法的不足() A头脑风暴法 B哥顿法C德尔菲法 D回归法有许多决策群体看似存在众决的形式,实乃个人专断的翻版,这属于()A定型效应 B反衬效应 C颂歌效应D乐队效应在社会问题的认定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社会公众 B党派 C有影响的人物D权力在现代社会对政策制定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被视为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第四种权力”之称的是() A政府 B公民C大众传媒 D政党在现代社会中,政策规划主体常常是() A单一型B多元型C独裁型 D自由型政策评估应该以()为核心 A政策方案B政策效果C政策过程 D政策目标政策终结是一种() A自然现象 B人的无意识行为C人的主动性行为 D过时行为主抛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实行国家调控、干预经济体系的运行,并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纳。
()A凯恩斯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后现代主义 D科学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按照一般分类方法,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A元政策 B程序政策 C初始政策D基本政策 E具体政策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由下列哪些部分组成()A党的政策 B党派的章程C人大立法D行政决策 E地方规章德尔菲法主要采用的形式是() A面对面畅谈法B匿名通信C择优法D 反复征求意见法E有效理性法对一项政策来说,通过评估可以决定它的() A价值B延续C发展D调整 E终结分辨模型有效性的原则有()A排列并简化现实B符合社会现实C提供有意义的沟通D指导调查与研究 E提出一定的解释哥顿法的基本观点是()A畅所欲言B变陌生为熟悉B角色互换D无批评原则E变熟悉为陌生公共政策是指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景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这里的公共权威包括()A国家政府B执政党派C团体D势力E公民个人关于政策执行的理论,长期以来学术界主要有的学派是() A执行学派 B默认学派C干预学派D行动学派 E组织理论学派行政决策作为公共政策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A行政法规B行政措施C 部门规章D地方性规章E地方性行政措施、命令老子的无为原则主要包括()A贵柔B不争C中庸 D奇正相生E守辱利益集团影响政策指定的方式主要有() A经济制裁B院外活动 C舆论宣传D政治捐款 E抗议示威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在《公共政策》中把公共政策划分为()A规章型B 分配型C再分配型 D资本型 E伦理型墨子作为我国古代逻辑学的奠基者,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A类 B法C术D势E故事实前提的主要特点是()A客观性 B主观性C可检验性 D不可检验性E 变动性狭义的政策合法性包括()A合法的政策主体 B多数通过C合法的政策容D 政策法律化 E合法的政策程序下列哪种情况属于政策议程的在引发机制()A自然灾害 B武器技术的重大发展C意外的人为事件D科技方面的重大发展 E生态变迁下面的论述正确的是()A博弈的理念源于互为因果、相互关联的选择 B博弈论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C博弈论更多适用于竞争环境 D博弈论中每个人的选择都对他人的决定产生影响E博弈论中每个人的选择对他人的决定不产生影响在决策层次系统中,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较低层次的决策要受到较高层次的决策目标的制约B较高层次的决策要受到较低层次的决策目标的制约C越是低层次的决策,事实因素所占比重大 D越是高层次的决策,价值因素所占比重大 E价值判断是决策的首要前提在社会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是()A主观认识 B问题的发展程度C思想信仰 D人的性格特征E生活态度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的主要容有()A政治可行性B经济可行性 C技术可行性D目标可行性 E主体可行性政策规划的原则有()A信息原则B系统原则 C优化原则D智囊原则E渐进原则政策客体研究的是()A社会问题 B政策问题 C经济问题D目标群体E老龄化问题政策评估的基本容有()A指标B信息 C测定D分析 E建议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政策问题的()A察觉 B提出 C分析D界定 E描述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有()A公民个人的作用B利益集团的作用C政治领袖的作用D政府体制的作用 E大众传媒的作用政策执行的特征有()A对象的适用性B执行的有序性C执行的坚定性D 过程的动态性 E执行的时限性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主要有()A经费资源 B组织资源C人力资源D 信息资源 E权威资源政策终结的形式有() A删除B替代 C合并D分解 E缩减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明显的特征是()A合法性B普遍性C平等性D 自由性E强迫性政治系统取得合法性的途径有()A依据合法、合理的程序B依据社会的传统习惯 C具有超凡能力的领袖人物D通过战争E领导安排三、简答题传统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答:(1)传统理性模型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
(2)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即决策追求最优解,这是传统理性模型的最主要特征。
(3)最优选择应具备的条件是: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决策者具有绝对的理性;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决策者在决策中具备以一贯之的价值偏好;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它政策资源的消耗。
(4)最优选择的步骤是: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方案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
从众现象产生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原因有哪些?答:(1)寻求一致是人所共有的、极为普通的行为心态。
(2)对自己的判断缺乏自信时,表现从众。
自信心越差从众趋向就说明显。
(3)在情况不明显而又不愿冒险做出决定时从众。
(4)明知自己正确,却做出权宜的从众。
或不愿树敌,或怕自己受到伤害而从众。
(5)违背自己的意愿,被迫从众。
(6)习惯些模仿与服从。
(7)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相一致时的从众,重视一种利益上的从众。
分辨模型有效性的原则有哪些?答:(1)排列并简化现实。
政策模型的有效性首先依赖它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序化和简化的能力,即模型必须是现实生活的序化和简化。
(2)认定重要层面。
好的模型必须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把人们的注意力从那些不相干的因素转移到重要的因素上来。
(3)符合社会现实。
即模型的建立应该一现实生活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即模型中概念的运用应该具有实质性的含义并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否则无法形成共识。
(5)指导调查与研究。
(6)提出一定的解释,一个解释性的模型比描述性模型更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公共政策的功能有哪些?答:(1)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准则对公共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即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民应以什么为标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2)管制功能。
包括积极性管制和消极性管制两种形式。
(3)调控功能。
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和控制。
(4)分配功能。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它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目标群体接受和服从某项政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答:(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
(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
(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
(5)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
(6)避免受到惩罚。
(7)环境条件的变化。
哪些环境因素会对公共政策构成显著影响?答:(1)地理环境的影响。
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系、人种等自然构成,它是人类生存的摇篮,与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地理环境对公共政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永恒的。
(2)经济环境的影响。
包括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生产力结构、性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等等。
经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环境,政策系统不可能超越经济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的影响。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在不同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政策系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