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篇
常见的错误思维有:
1.全或无式思维:看事情绝对化,走极端。
2.贴标签:对自己,别人或事情下笼统的结论,而不是具体而准确的指出问题或描述问题。
如:我的报告没做好,我真是个笨蛋。
/我的领导又批评我了,他就是看我不顺眼。
3. 只关注负面因素:不能全面而合理地看待事情,只看到其不好的一面
4.怀疑和忽视积极因素:把正面的事情视作无关紧要。
5.妄加揣测:从别人的行为中推测他们的想法或行动会对自己不利。
6.相信运气:经常用不充分的证据来预测最坏的结果。
如:一大早就出错,今天的工作恐怕会糟糕透顶。
7.片面夸大或灾难化:把事情的重要性看的非常大,把事情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过度化。
8.情绪化推理:根据自己的感觉而不是事实来评判事情。
如:我很担心,这次的工作一定做不好。
9.责怪别人:如:这都是那个经理的错,她根本就不该给我安排这么多工作。
10.个人化:把错误全都归于自身。
如:他离开我,是因为我不够好。
11.面对挫折和困境时,把自己的承受能力看的很低,认为自己无法承受。
情绪成熟的标志:
1.不轻易受周围人的影响。
(有稳定的自我价值感)
2.独立,不需要有人一直陪伴身边,可以享受独处。
3.不在意别人的关注与称赞,不必靠花费大量精力引起他人的注意来获得满足。
4.可以自己摆脱不良情绪,情绪稳定不容易失控,可以控制情绪而非被情绪控制。
5.不总为自己辩护。
6.在未了解他人以前不轻易给对方下判断,贴标签。
7.看待他人时不非黑即白,不太过武断。
1、在人际关系中,听,比说重要,要关注在话语背后的情绪诉求,才能不被字面意思所扰。
而且,共情性的听,本身就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避免情绪化的处理事情。
3、当情绪即将失控时,先对自己叫停,数上10个数字之后再开口,往往情绪的伤害性就
没有那么大了。
4、试着直接表达,而不是试图尝试自己什么都不用说对方就能明白,这样的期待只能带来对双方的挫败。
5、最最重要的,成长自己的人格,当一个人的人格越健康时,就越有能力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做真实的自己。
当一个人越真实面对自己时,与他人的关系会越轻松。
情绪处理办法:
在任何时候,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不再平静了,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刚刚在想什么?。
或者直接针对情绪的内容提问,例如:我在生什么气?
A(Activating Event)——事件或情境
B(Beliefs)——你对这个事情或情境抱有的信念(即你的态度,想法,评价,解释)
C(Consequences)——结果:情绪结果(比如焦虑),行为结果(比如攻击),生理结果(如心悸,手脚冰凉)
D——找出你通常使用的那些有可能会误导你,使你得出不准确结论或判断的错误的思维模式。
E——找到新的有效办法,来帮助我们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
第一,命名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因一个事件导致从平静的情绪状态波动到一个情绪中时,去命名它。
我是愤怒、是忧伤、是难过、是高兴、是惊讶等。
可以去结合不同的名称,例如,我现在感觉到烦躁并且难过。
第二,给自己的情绪强度打分。
有三种方式,最好用的就是百分制,0到100打分。
五点量表描述程度(一点儿也不、有点儿、中等、非常、极度)。
第三,确定自己的承受范围。
例如,悲伤的情绪,我觉得60分以下,我都OK。
今天我给自己的悲伤情绪打了50分。
那么我可以接受,不用去处理这个情绪。
如果我今天打了70分,那么我去审视这个70分,都是如何来的,是我过度的预期的糟糕的未来,还是过度评估了丧失的过去。
抑或,当下的处境的确糟糕,那么我需要考虑如何去改变和应对。
如果我们能够承受的负面情绪是60分,当我们打出70分的负性情绪时,一定不是事情(A)本身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而是我们的认知(B)夸大了我们的负性感受(C)。
第一步:认识情绪
花一小时来观察自己的情绪反应。
比如,你可能注意到,一到办公室自己就会感到焦虑,千头万绪的工作,要做的事情太多。
留心这种感受,然后告诉自己:“这是焦虑。
”当你经过某个同事的房间时,你可能注意到自己很舒服,因为这个同事是自己的好朋友。
留心这种感受,然后告诉自己:“这是舒适。
”这个练习的关键是留心自己的感受,说出这种感受的名字,但不要作价值判断。
写备忘录或者日记,记录一段时间内的情绪历程。
在有些时候,可能会不知道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没关系,写下所有想到的词。
第二步:留心身体的反应
下一步是识别自身身体对情绪的反应。
身体无声的语言往往传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抬头挺胸是自信果断,来回走动是焦虑不安,扭绞双手是紧张害怕,握紧拳头是生气愤怒。
如果自己能察觉到,我们对情绪就能有更好的了解。
比如,当你刚刚写完一篇报告时,你可能注意到自己确实在笑,再留心背后的情绪:“太棒了,我真能干。
”又比如,你可能发现,和领导说话的时候,自己肩膀变得紧张,肠胃开始打结,呼吸变得浅短。
这些变化背后的情绪是“防御”、“焦虑”。
对身体的生理反应有了察觉,我们就能决定自己想要如何表现。
比如,留心到和领导说话时的焦虑,我们可以做个深呼吸,放松肩膀。
留心并说出情绪的名字,意味着我们不再陷入原始的情绪冲动,从而进入了情绪管理的更高级境界。
第三步:保持好奇
一旦开始留心情绪,并说出对应的名字,那就对情绪保持好奇。
研究它们。
探索它们。
你可能注意到自己和领导说话时的焦虑,那么问自己这些问题:“我一直都有这种感觉吗?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和其他领导说话也会感觉焦虑吗?为什么这个人能激发我的焦
虑?这种焦虑从哪里来?”
这个练习的目的不是深挖你的精神世界,而是把问题、质疑与好奇加入自己的情绪体验。
这能减轻情绪对你的支配,同时可能启发情绪体验中某些有帮助的东西。
第四步:观察情绪
我们不仅仅是我们的情绪。
想象一下,我们从离地一万米的高处观察我们体验到的情绪,这样更容易摆脱情绪的影响作出决定。
我们可能发现,有时候,情绪的力量非常强大,夺走了全部的意志,有时候,情绪更轻快,没有那么顽固。
我们能够通过练习来放下情绪。
它们只是一些情绪状态,出现了,又消失了。
需要记住的是,我们对情绪有一定的掌控能力。
第五步:留心情绪对他人的影响
避免价值判断,留心自己的情绪如何影响到周围人。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人就说你的困难和遭遇,不要一有机会就抱怨吐槽。
(3)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
(4)讲话不要有任何的慌张,走路也是。
二:细心
(1)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常思考它们的因果关系。
(2)对做不到位的执行问题,要发掘它们的根本症结。
(3)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
(4)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
(5)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
(6)自己要随时随地对有所不足的地方补位。
三:胆识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词句
(2)不要常常反悔,轻易推翻已经决定的事。
(3)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
(4)整体氛围低落时,你要乐观、阳光。
(5)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