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旅游产品
互补关系
互补关系是 指旅游产品 功能不相同 的组成成分 之间相互依 存、相互促 进、共同发 展的关系。 展的关系。
互代关系
• 互代关系是指 旅游产品中功 能相同或相近 的组成成分间 相互替代的关 系。
互补关系和互 代关系的转化 • 1、互补关系 向互代关系 转化 • 2、互代关系 向互补关系 转化
(1)旅游服务所凭借的基础设施、接待设施 旅游服务所凭借的基础设施、 的折旧; 的折旧;向游客提供饮食和一切用品的原材料成 本;旅游企业因自身经营管理和服务需要而消耗 的各种物资和用品。 的各种物资和用品。 (2)支付旅游从业人员用以维持劳动力再生产 所需消耗资料的价值。 所需消耗资料的价值。 (3)旅游从业人员创造的新价值。 旅游从业人员创造的新价值。
旅游产品竞争研究回顾
1.张凌云(1989)从目的地交叉弹性分析空间竞争 张凌云( 张凌云 ) 2.保继刚、梁飞勇(1991)对滨海沙滩旅游资源开 保继刚、梁飞勇( 保继刚 ) 发进行了空间竞争分析 3.保继刚、彭华(1995)以皖南三大名山为例研究 保继刚、彭华( 保继刚 ) 了名山旅游地间的空间竞争关系 4.保继刚(1995)以云南路南大小石林与乃古石林 保继刚( 保继刚 ) 为例研究了喀斯特景观旅游地空间竞争关系
狭义的旅游产品
它指的是旅游服务行业在旅游过程中为游 客实现旅游目的分别提供的专项服务。 客实现旅游目的分别提供的专项服务。从 结构上来看, 结构上来看,狭义的旅游产品的总和组成 广义的旅游产品。 了 广义的旅游产品。
二、旅游产品的构成 P30
(一)书上的说法
1. 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 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 2. 旅游设施 3. 可进入性 4. 旅游服务 其中,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 其中,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
层次二
资源优势
层次一
产品开发 品牌化角度 深度质量型) (深度质量型)
关于旅游产品战略的讨论
旅游发展规划的核心问题是旅游产品, 旅游发展规划的核心问题是旅游产品,于是 旅游产品问题应该放到和市场问题同等重要 的战略地位来考虑。这样,可以在更广泛的 的战略地位来考虑。这样, 范围、 范围、更深的层次上探索旅游现象中各种关 系的新变化,揭示它们的新涵义, 系的新变化,揭示它们的新涵义,以有利于 实现有效的宏观管理。 实现有效的宏观管理。
(三)关系转化
问题: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转化? 问题: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转化? 1. 获得竞争优势 如交通和住宿间的互补转向互代 2. 弥补暂时性的供需失衡矛盾 如长途旅程中开展水、 如长途旅程中开展水、陆、空联运业务将互代 关系转化为互补关系 3. 联合营销 如中国旅行社组织的为期半个月的西欧九国联 合旅游产品,把西欧各国著名旅游城市、 合旅游产品,把西欧各国著名旅游城市、旅游 景点联合起来, 景点联合起来,使西欧文化趋同的互代关系转 化为互补关系
围绕旅游资源、 围绕旅游资源、旅游产品 展开的研究
陈健昌、保继刚( 陈健昌、保继刚(1988)归纳出旅游资源个体之 ) 间正负两种近邻效应; 间正负两种近邻效应; 王衍用( 王衍用(1993;1999)更是将这种效应发展成为 ; ) “阴影区理论” ; 阴影区理论”
李涛( 李涛(1993)认为旅游资源不可移动性观点是以偏概全; )认为旅游资源不可移动性观点是以偏概全; 刘振礼( 刘振礼(1994) 重申了资源不可移动的观点,并指出资 ) 重申了资源不可移动的观点, 源可移动观点对实践无意; 源可移动观点对实践无意; 许春晓( 许春晓(1995;1996)探讨了旅游资源非优区突变与适 ; ) 度开发的问题 ; 尹泽生、宋关福( 尹泽生、宋关福(1995)指出旅游资源开发环境评价与 )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个体与旅游资源系统间的差别
旅游资源的概念
达16种以上 种以上
Ⅰ类: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因素、社 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因素、
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 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
Ⅱ类: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
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 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 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 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
李海瑞( )、宋家增 )、申葆嘉 李海瑞(1995)、宋家增(1995)、申葆嘉(1995)等 )、宋家增( )、申葆嘉( ) 人提出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的观念; 人提出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的观念; 孟鸿雁(1995)提出“地域原生旅游资源”的概念; 孟鸿雁( )提出“地域原生旅游资源”的概念; 卢云亭( 卢云亭(1995)提出“旅游产业资源”的概念; )提出“旅游产业资源”的概念; 刘德谦( 刘德谦(1995)提出“地理资源(或原有的目的物资 )提出“地理资源( 源)”的概念
从两方面给出有无必要?是否严格? 旅游产品与旅游服务有无区别? 旅游产品的单位是什么?
广义的旅游产品
从全社会角度考察的旅游产品, 从全社会角度考察的旅游产品, 即以接待地社 会为供方,以一定时间内(如一年内) 会为供方,以一定时间内(如一年内)所接待 的全部外来游客为需方,以接待地社会有关的 的全部外来游客为需方, 各类资源、因素和条件构成旅游产品, 各类资源、因素和条件构成旅游产品,满足游 部需要。 客在旅游过程中生活和心理的全 部需要。广义 的旅游产品在接待地社会各方面的协作下形成, 的旅游产品在接待地社会各方面的协作下形成, 并且体现了接待地社会的风貌、 情趣和素养。 并且体现了接待地社会的风貌、 情趣和素养。
旅游产品的构成
旅游产品的 一般构成
核心部分
形式部分
延伸部分
基本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 须购买的,需求弹性较小的旅游产品, 须购买的,需求弹性较小的旅游产品,如 住宿、餐饮、交通和游览等。 住宿、餐饮、交通和游览等。 非基本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 不一定购买的,需求弹性较大的旅游产品, 不一定购买的,需求弹性较大的旅游产品, 如旅游购物、医疗保健服务、修理服务、 如旅游购物、医疗保健服务、修理服务、 通讯服务、美容服务等。 通讯服务、美容服务等。
四、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
资源--是一种原生状态, 资源--是一种原生状态,没有为旅游加工 --是一种原生状态 产品--对资源的加工(广义的加工) 产品--对资源的加工(广义的加工) --对资源的加工 在生命周期理论中出现悖论
人们通常把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吸引 游客的东西称之为旅游资源。在这 游客的东西称之为旅游资源。 种情况下, 种情况下,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就 会很容易地被混同起来。 会很容易地被混同起来。
第二章 旅游产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旅游产品的定义 二、 旅游产品的构成 三、 旅游产品之间的关系 四、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
一、旅游产品的定义
全部服务; Biblioteka 条线路; 一次经历;从需求方:一次经历 从供给方:提供服务要素总和
侧重经济学的定义:满足旅游者需要的物质产品和非物 质形态的服务。
定义的问题
旅游资源的价格是什么? 旅游资源的价格是什么? 旅游资源耗费的收益权是谁的? 旅游资源耗费的收益权是谁的? 怎样操作? 怎样操作?
(一)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
1 2 3
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可以分为 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综合 性和多效用性 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对游客来 说具有暂时性
(二)旅游产品的价值
从现代旅游现象的涵义来说, 2. 从现代旅游现象的涵义来说,旅游活动 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 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因此旅游产品也必然 是包括旅游资源在内的社会诸因素,在流通 是包括旅游资源在内的社会诸因素, 渠道中相 互凝聚形成特定效用从而成为综 合性的社会商品( 合性的社会商品(由于这种特定效用只能在 流通渠道中形成,在消费时被体现出来, 流通渠道中形成,在消费时被体现出来,因 此习惯上仍称为旅游产品)。 此习惯上仍称为旅游产品)。
3.在现实的旅游活动中不容易看到广义 3.在现实的旅游活动中不容易看到广义 的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人们只能通过 的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 与狭义产品的接触而体验它的存在。 与狭义产品的接触而体验它的存在。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 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的转换
关联配套 基础条件等 管理 服务 组合 市场 产品优势 (广度数量型) 广度数量型) 新资源的角度 资源开发 经济优势 层次三
广义的旅游产品可以被视作为一种概念, 广义的旅游产品可以被视作为一种概念,作 为考察旅游现象的一种方法, 为考察旅游现象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分析 旅游现象中较深层次间的各种关系,从理论 旅游现象中较深层次间的各种关系, 上为狭义产品的形 成和运行作出机理和性质 上的解释。因此, 上的解释。因此,广义的旅游产品就成为制 订旅游发展规划的核心问题。 订旅游发展规划的核心问题。
5.王衍用(1993,1999)先后提出“热影区”、 王衍用( 王衍用 , )先后提出“热影区” 阴影区” “阴影区”概念 6.许春晓(1993)研究旅游资源非优区时提出“屏 许春晓( 许春晓 )研究旅游资源非优区时提出“ 概念, 蔽”概念,并力图对主要要素和机制做综合反 映 7.许春晓(2001)归纳了屏蔽类型:要素屏蔽、资 许春晓( 许春晓 )归纳了屏蔽类型:要素屏蔽、 源屏蔽、区位屏蔽、条件屏蔽、事故屏蔽; 源屏蔽、区位屏蔽、条件屏蔽、事故屏蔽;并 构建了绝对和相对屏蔽指数模型
吸引力三层次说形成的应用推断
1.主体吸引力与辅助吸引力相互影响构成整体 主体吸引力与辅助吸引力相互影响构成整体 吸引力: 吸引力:过分强调主体吸引力的表现和危害 2.旅游经济发展应该从“六要素”向目的地整 旅游经济发展应该从“六要素” 旅游经济发展应该从 体意义上的“路径回归” 体意义上的“路径回归”:大旅游 3.旅游产品发展创新三阶段论:景区(点)创 旅游产品发展创新三阶段论:景区( 旅游产品发展创新三阶段论 配套设施及服务创新、 新、配套设施及服务创新、组织管理制度创 新